中超第七輪蘇州賽區的一場比賽中,北京中赫國安和石家莊永昌2-2戰成平局,國安遭遇三輪不勝。
上半場比賽進行到第40分鐘,穆裡奇快發任意球,國安門將郭全博衝出禁區撞翻馬修斯,郭全博被紅牌罰下。替補門將侯森臨危受命,換下楊帆,替補出場。就此,時隔381天,國安再次有京籍球員在中超比賽中登場。
國安上一次有北京籍球員在中超登場還是2019年8月11日主場和恆大的比賽,劉歡首發出場,他災難性的發揮讓國安在爭冠最重要的比賽主場慘敗。那場比賽也是劉歡代表國安出場的最後一場比賽。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國安再也沒有土生土長的北京籍球員在中超出場。
1994年,中國足球進入職業化,甲A元年,國安全隊只有三名球員來自北京以外。1996年開始,轉會市場變得熱鬧,球員流動變得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地球員加盟國安,北京籍球員的比例開始下降。1998年,沈祥福手下的「十八顆青松」,京籍球員只有8人。
威克瑞的收編,讓國安隊內的北京球員數量重新多了起來,並構成了國安21世紀前15年的核心班底。
2009賽季,國安獲得中超冠軍時,當年報名的36名球員中,北京本地球員數量有20人之多。那也是京籍球員數量在國安本土球員中最後一次超過50%。
從那之後,京籍球員基本處於只出不進的狀態,數量和比例都在逐年下降。
11賽季結束,路姜、祝一帆離開;2012賽季結束,王長慶離隊;2013賽季結束,王曉龍離開;2014賽季京籍球員數量只有6人,賽季結束後,張思鵬離隊。2015賽季,國安一線陣容中,只有徐雲龍、邵佳一、張辛昕和侯森四名北京球員,賽季結束後邵佳一退役。
2017賽季結束後,張辛昕退役,國安隊內只剩侯森、張巖兩名替補門將是來自北京。
2018年,張瑀回歸,李思琦和劉國博進入一線隊,國安又從重慶引進了劉歡,一線隊京籍球員數量反彈至6人。但夏轉時,因為不願在替補上蹉跎歲月,張巖離開,轉投江蘇蘇寧。
去年,李思琦被取消報名,國安一線隊中北京籍球員剩下侯森、張瑀、劉歡和劉國博。去年中超聯賽,四人一共合計出場13次,出場最多的劉歡也只有5次。去年賽季中,楊智被取消報名,2001年出生的北京本地門將馬昆越被從U17梯隊直接上調到國安一線隊,擔任球隊的第四門將。
上賽季結束後,劉歡和張瑀離隊。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中超在7月底才開賽。最終的報名參賽名單中,馬昆越不在28人名單之列,他隨預備隊徵戰預備隊聯賽。
今年國安參加中超聯賽的28人名單中,只有侯森和劉國博兩名北京本地球員。
今年中超聯賽前六輪,國安一共有23名球員登場。只有五名球員沒有出場紀錄,其中就包括侯森和劉國博。
郭全博的意外被罰出場,讓侯森完成了賽季首秀。本賽季是侯森效力國安的第12個賽季,本場比賽是他中超第38次出場。他的出場也結束了381天國安無京籍球員在中超出場的紀錄。
職業聯賽27年,國安隊中京籍球員數量和比例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足球從專業體制向職業化過渡的過程。
如今,球迷對球隊的認同感早已超越了球員的出生和籍貫屬地,也早已接受了球隊的扛旗者非本地球員。職業聯賽本身,就是淡化地域色彩的一個過程。但作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實行戶籍制度的國家,本地球員還是倍受當地球迷的青睞。
在高度職業化的歐洲聯賽,一支多國部隊組成的豪門,當有本地球員出現在球隊陣容中時,還是可以看到他們在球迷中的號召力。
過去兩年裡,國安一遇強隊就垮,總是硬不起來。丟失的是一種氣質,一種精神。一種金志揚時代傳承下來的混不吝的氣質,一種國安球迷鍾情的跟丫死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