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結婚少不了的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戒指,婚禮上男女雙方給對方戴上戒指的那一刻,表明你已經屬於了他或她,而戴戒指也有講究,講究男左女右,還要注意戴在哪根手指上,因為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意義也是不一樣的。
這種意義不同表現在:如果戴在食指上,就表示還沒有結婚,或者表示還在尋找另一半的過程中;戴在中指上,就表示已經有了對象,而且處於熱戀之中;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訂婚或結婚;戴在小指上表示單身。
現代人戴戒指講究男左女右,在我國古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這「男左女右」的習俗來源於我國的古代哲學。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存在兩大對立面,那就是「陰陽」。認為陰陽是事物的兩種本質、兩種屬性,通常把大、長、上、左、正面視為陽,而將小、短、下、右、負面視為陰。
男子身強體壯,性情屬陽排列在左;而女子體態嬌小,性情溫柔屬陰排列在右。所以在戴戒指這方面上,也是一樣的,因為左為上,右為下,左象徵的是尊嚴和力量,右象徵的是溫柔和體貼,因而就有了「男左女右」之分。
這一習俗在現代社會也留下了痕跡,變成一種傳統習慣。而且不僅僅局限在戴戒指上有男左女右的講究,在其他的方方面面都有這個講究,例如在排座、照相,甚至在浴室和廁所的坐落上都習慣以男左女右為序。
了解了戴戒指要講究男左女右,那「戒指」又是怎麼來的呢?
戒指又名「指環」,歷史上稱「約指」「手記」「代指」等。在現代社會裡,戒指代表的是愛情信物,或者是一種飾品。可是最初的時候,戒指並沒有這個意義,而是宮廷中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有了身孕或其他情況不能接近君王時,便以金指環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時則用銀指環,套在右手。
後來,戒指傳到民間,人們已經不考慮它的本來意義,以為美觀,久之便留成風氣。漢魏時期變為一種愛情的象徵,與感情產生了聯繫;唐代的時候,戒指更是賦予了婚姻的意義。但是戒指起初不叫「戒指」,多稱之為「指環」,「戒指」一詞在元代的時候才開始出現。
元代關漢卿的戲曲作品《望江亭》的第三折中有:「(正旦雲)這個是金牌?衙內見愛我,與我打戒指兒罷。再有什麼?」「戒指」一詞廣為流傳的是在明代,明代都邛《三餘贅筆》記曰:「今世俗用金銀為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
從字面上看,「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起初婦女佩戴指環,並非為了炫美,而是以示謹慎,起著禁戒的作用。
到了當今時代,「戒指」的含義就更加多樣起來,不僅僅是代表愛情,代表婚姻,還代表了權力與財富,同時,它還是一種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