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千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他身上的天才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詩詞,還是散文,以及繪畫和音樂,那都是有著極高的造詣。沒有幾個人能夠與之相比,他的詩詞清新脫俗,散文更是別具一格,為此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繪畫和音樂方面雖然要遜色一些,但也是屬於大家,所以他的生活豐富多彩。而且他與朋友之間的友情,那也是令人感動,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還是與張先,兩個人更是經常一唱一和,還寫下了經典的詩句:「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種令人驚豔的句子,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引用他的詩句。
那麼蘇軾為朋友寫過很多的詩作,特別是一些送別詩,寫得情深意重,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他在杭州做官時就寫過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贈劉景文》,這首詩也是千古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趣,當時的劉景文正是要離開杭州去往紹興,兩個人都感慨萬千,所以蘇軾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贈劉景文》宋代: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蘇軾在初冬時節送別朋友劉景文,兩人有著深厚的友誼,而且在文學上也是惺惺相惜,正是這個原圖,使得蘇軾很敬重對方,為此在他離別之時,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送別詩,以此贈送給朋友。可見兩個人的友誼極為深厚,而我們從這首詩中,除了能夠感受到深厚的友誼之外,還有就是蘇軾獨特的才情,以及過人的才華。
這首詩其實是化用了韓愈的作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裡的詩意,但是他用得極為巧妙,可見蘇軾在文學上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能熟悉唐詩的人都知道,韓愈這首詩那也是千古名作,被歷代的詩人化用,不過很多都落入了俗套,只有蘇軾化用得最為成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代: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兩首詩其實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可是蘇軾硬是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使得他的作品又是與眾不同,成為了一首全新的經典之作。古人對於前人詩句的化用,那是常有的事,不過這樣的一種化用,很容易落入俗套,往往可能動用的不當,會淪為二流之作。這一點像集句詩一樣,不僅要熟悉前人的作品,還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思,並且記住那些詩句,只有這樣才能夠動用自如,無疑蘇軾使用得很成功。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開篇的第一二句,蘇軾就以一種極為獨特的視角來描寫,從而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池塘裡的荷花早已凋謝了,即使是那下面的荷葉也都枯萎了,這個時候其實是沒有什麼花可以欣賞,連那菊花都全部開敗了,成為了枯枝敗葉,但是菊花依舊還是與寒霜爭奇鬥豔,在那秋風中熬人獨立。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最後這兩句很明顯是化用了韓愈的詩意,但是使用的很高明,那這兩句詩它大致的意思,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是春天,所以一定要記住春天的美景,那是一年之中最有詩意的日子,橙黃橘綠時,那可是初冬時節,並沒有什麼花可以供人們去慢慢欣賞。
蘇軾在這首詩中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不僅描寫了初冬時節的美景,同時也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希望可以與朋友在春天去外面賞花踏春。而這樣的一種詩意與韓愈的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就不謀而合,所以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很唯美,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