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一個只有2平方米左右的狹窄空間,陶建偉在此潛心耕耘26年,練就「望、聞、問、切」絕活絕技,很多人都喜歡稱他為「電梯醫生」。
陶建偉曾參與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多項國家重大政治活動電梯保障任務,還參與和組織了東方廣場、北京飯店、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國家電梯安裝的調試與前期論證工作,實現了電梯一次交驗合格率100%,創造產值達3億元。
「勞模是幹出來的,勞模需要持之以恆地幹下去。」
陶建偉(中)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愛一行就要鑽一行」
1994年6月,陶建偉畢業於北京市設備安裝工程公司技工學校,進入北京建工安裝集團時代電梯公司工作。在實習工地遇到的師傅,是被電梯業內稱為神奇的「魔術」安裝人、創造了「立鏰兒不倒」神話的全國勞動模範高佔強。
見面的第一句話,師傅就告訴他「幹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鑽一行」,高師傅的這句話,一直影響著陶建偉到今天。
為了更快掌握電梯安裝維修技術,陶建偉一邊拜勞模為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相關課程,在很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多個品牌電梯安裝維修的關鍵技術與操作要領。
1997、1998年,陶建偉連續兩次在公司技術大比武中奪得第一名。2010年北京市首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電梯安裝維修工組比賽,在與京城電梯行業1800多名從業高手的比拼中,他憑藉紮實的基本功一舉奪冠。
電梯,一個只有2平方米左右的狹窄空間,他已潛心耕耘了26年。通過26年來的不斷實踐,陶建偉總結了作為「電梯醫生」望、聞、問、切的工作法。
「望」指觀察,通過電梯巡視檢查,發現電梯是否存在運行的安全隱患。「聞」指用鼻子聞味道,比如電梯的制動器由於一些原因不能完全打開時會發生摩擦,產生異常的味道,可以用鼻子進行檢測。「問」就是用嘴說,比如說與電梯司機、電梯乘客聊天,了解他們乘坐過程中發生過什麼,通過溝通發現電梯的隱患。「切」指的是利用噪聲儀等專用檢測儀器來進行電梯故障排除。
與時間賽跑 創造「速度奇蹟」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襲,陶建偉臨危受命,到北京小湯山醫院建設現場主持電梯安裝工作。
2月份的北京還很寒冷,由於長時間在外面作業,陶建偉手上凍裂了四五條口子,一握筆手像針扎了似的。然而電梯安裝是一個精細活,不得有半點馬虎。「光圖紙就深化修改了四版,圖紙中的每一個數值都精確標註到了毫米。」
經過多天奮戰,距離電梯驗收只有不到24小時了,卻由於現場弱電施工人員不足,4臺電梯五方對講系統線纜無法敷設到中控室。陶建偉帶著現場管理人員扛起線纜立即衝進施工現場,當近500米的線纜敷設完成,對講電話那頭傳來「清楚,清楚,通話質量非常清楚」時,汗水已經溼透了陶建偉厚厚的工服。
第一天完成電梯圖紙交底,第二天完成訂貨排產,第三天完成電梯起運發貨,3天即完成了以往需要3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最終,實現電梯提前6天「閃速」投入使用,創造了北京市小湯山醫院改造工程中電梯安裝的「速度奇蹟」。
今年9月,陶建偉用了4天時間完成了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電梯圖紙會審工作,再一次展現實力。
要將電梯設計圖紙變為電梯安裝圖紙,給陶建偉的時間只有4天。4天內,他在總容量達到3.5G的199個文件夾中,審核了826個圖紙文件,最終確定出362臺電梯的安裝量。
困得不行時,陶建偉就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兒,然後便再次投入到工作中。除去睡覺和吃飯時間,陶建偉每個小時至少要完成6部電梯的安裝圖紙審核工作,同時他還通過自己的經驗幫助施工單位調整工序和工藝,節約建設成本超千萬元。
陶建偉提供的圖紙並非粗線條的安裝圖,而是對電梯的所有安裝數據都清楚地標註在圖紙上,做到了「圖樣+文字說明」的模板圖紙,即便是沒有經驗的工人拿著圖紙都可以快速上手安裝。
陶建偉說,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確保百姓上上下下的乘梯安全,得到一句「師傅您辛苦了」是值得的。
新京報記者 羅曉靜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