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效應:黑暗效應,談戀愛還有技巧?

2020-12-15 風兮XP

心理學效應:黑暗效應,談戀愛還有技巧?

你是不是還是單身?是,好嘛,你看我學心理學的就已經脫單了。

上一次我們說了巴納姆效應,一個廣泛的人格特徵描述,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黑暗效應。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在夜晚,你總是會覺得特別安全,每天下班、學習回家後關上燈躺在床上,覺得特別放鬆和高興,感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一樣。說到這個,大部分人覺得躺下後,今天的事都做完了,沒做得完今天也不會做了,所以放鬆下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光線的原因。

在夜晚光線變暗,會讓你產生兩種情緒,一種是安靜、平和的情緒,它可以讓你更好地休息,較快的睡眠;還有一種是孤獨、害怕的情緒,它會讓你感到比白天更加巨大的孤獨,同時害怕看不清,看不見黑暗中事物的未知感。

此外,作為一個社會性的人,我們總是要與其他社會人進行交流溝通,而交流溝通中,我們不能全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因此就必須給自己一定的偽裝,或者說是面具。這些偽裝或者是面具,有可能是我們的語言、行為動作或是著裝,我們必須不時關注反思一下自己的這些方面。這樣一來,我們就會佔用大腦來管理這些事情。

然而在夜晚,光線暗淡,視覺受到限制,我們大腦所關注到的東西也就少了,所以我們會感覺到一些輕鬆,安靜。我們會用理性去壓制我們的感性,因此,白天我們都是理性的人,而到了夜晚,面具偽裝褪下後,我們的感性就會逐漸佔據上分,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在晚上不怎麼理性。

感性的人,注重的是比較情緒化的事物。黑暗效應告訴我們,在夜晚談戀愛、求婚應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有一個案例是這樣說的:「有一位男子鍾情於一位女子,但每次約會,他總覺得雙方談話不投機。有一天晚上,他約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線比較暗的酒吧,結果這次談話融洽投機。從此以後,這位男子將約會的地點都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酒吧。幾次約會之後,他倆終於決定結下百年之好。」案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我們也不知道有沒有誇大的成分,不過,它作為黑暗效應的案例,至少還是有一定可取性的。

光線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消費心理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人的情感反應在較強燈光下更激烈,在光線較暗環境中,人更溫和。如果夫妻交談前調暗燈光,那麼吵架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最後,介紹一下黑暗效應:

黑暗效應(Dark Effect)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於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所以,如果你還是單身,還不趕快去試試,也許下一刻你就脫單了。

相關焦點

  • 談戀愛的小技巧,你需要知道這幾個心理學效應
    戀愛,是現在每個人幾乎都會經歷的階段,有的人可能已經有了心儀的人,想辦法追到手;有的人可能已經在談戀愛了,但希望這場戀愛能夠更加長久。在心理學中有很多的心理學效應,其中就有和戀愛相關的心理學效應。無論是想要追求對方還是想要更加持久的戀愛,這些心理學效應可能會對你有些幫助。1.富蘭克林效應富蘭克林效應主要表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相比被你幫助的人,會更願意再一次幫助你。
  • 談戀愛也有技巧?善用兩個心理學效應,助你愛情持久保鮮!
    不過,這其實都是有技巧的,不信你看。01 明確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是由於如今「社畜」交往圈子有限,所以現在很多人談戀愛的主要方式,基本上靠「相親」,99亦是如此。這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也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實話說,「先入為主」並不一定對,但是卻往往最鮮明,也最牢固,最容易讓人反覆記起,影響未來相處的。所以,談戀愛的時候,第一印象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 撩女人的套路:掌握「黑暗效應」
    想要撩動女人的心,沒有技巧就等於白搭。說實話,在現在這個社會,真情遠不如套路來的有用。或許,你曾經苦追女人無果,甚至是對愛情也產生後怕。那我告訴你,不是你沒有魅力,而是你用錯了方法。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黑暗效應」——光線昏暗的地方更易產生戀情。
  • 有趣的戀愛心理學:「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現象,來自正經的心理學家做的正經的心理學實驗,看完後你或許會對如何讓心儀的對象增加其對自己的心動值,有所領悟。這篇看完記得私藏哦,或推薦給不會「撩」的小夥伴們,不然景區裡的吊橋你可能搶不到。
  • 戀愛中存在的心理學效應,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談戀愛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有一句描述愛情的話非常貼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荷爾蒙決定一見鍾情,多巴胺決定天長地久,腎上腺決定出不出手。由此可見,愛情很複雜哦。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年影響你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 心理學效應之睡眠效應
    這位智慧的牧師在處理鄰裡糾紛的過程中所運用的,就是一種被稱為睡眠效應的心理學現象。睡眠者效應是指在態度改變過程中,說服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降低反而提高的一種現象。從霍夫蘭1949年首次命名以來,對睡眠者效應研究的範圍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多,研究逐漸深入三種具有影響力的理論解釋得以提出:線索分離假說、差別衰退假說和有用性-有效性假說。
  • 3大心理學效應,看完就懂的人際交往技巧
    很多人對心理學都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只要學會了心理學就可以讀懂他人的心,這其實是一種對心理學的錯誤認知。每個人的個體都是特殊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看透另一個人的全部。心理學不是神,它不過是一種針對人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作出的研究。
  • 吸引男人的最好方法:「黑暗效應」
    其實這是因為黑暗的環境會給人一種錯覺,在看不清的地方,更容易讓人產生朦朧感。白天自己認為不好看的地方,在晚上會被忽視掉,若是女人想在黑暗的環境中,去吸引男人無疑是很好的一種方法。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效應「黑暗效應」。
  • 人際關係中,都有哪些心理學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或者成見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
  • 心理學:部分刺激的擴大效應,提升人際關係,讓表白更順利
    雖然談戀愛會讓人有很多煩惱,但是談戀愛是一件快樂的事,所以人類從不嫌他麻煩,還總是喜歡找麻煩。在戀愛之間,我們會進行表白的環節,能否成功表白,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段關係是否馬上能順利進入男女朋友關係的階段。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白熊效應」
    而以上說的這些,就是心理學上說的「白熊效應」。「白熊效應」,又稱「反彈效應」。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對人類思維抑制影響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要求曾被白熊驚嚇或傷害過的參與者不要再去回憶當時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隻白熊。
  • 戀愛過程中的心理學定律一:首因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情感規律,今天為大家分享:影響兩性交往的心理學規律以及在兩性交往中的指導意義。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有時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指的是知覺目標給知覺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作用。具體說,就是初次與人或者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勢,從而影響到以後對該人或該事的評價。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03,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可以說以心理學方式揭示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指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其本質是一種對於不同輸入順序而產生的優先效應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心理效應
    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面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你若想在心儀的人面前獲得好感和認可,就應當給他(她)留下良好的「首因效應」。
  • 3大心理學效應,這些人際交往技巧,看完就懂
    很多人對心理學有很大的誤解。我認定只要掌握心理學,就能讀懂別人的心。這是對心理學的錯誤認識。每個人的個人都是特殊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看穿別人的一切。心理學不是神。是關於人的思想、感情、行動的研究。如果你學識淵博的話,即使不遲到也不會被認同。
  • 每天幾個心理學小效應
    早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成長認知的心理學效應 1.習得性無助(屢次碰壁後放棄) 2.皮格馬利翁效應(所願即所得) 亦稱期望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很多當下所得其實是過去的「未來期待」產生的結果。
  • 8個在生活中影響著無數人的心理學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心理學這門知識越來越重視,畢竟它和我們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學的範圍很廣,其中有一些讓人迷戀的心理學效應,真的非常的有趣,或許很多人對於它們的名字都聽說過,但是真實的背後含義是什麼,知道的人大概就不是很多了,那麼根據這方面小編今天來聊聊,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