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是為紀念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這位B肝病毒發現者,並向公眾、醫學界、政府部門等宣傳有關肝炎的預防、篩查和治療知識。科學發展至今,醫學界仍無法根治肝炎和肝硬化,臨床上急需開發新的防治手段。
肝炎和肝硬化
肝炎是多種因素如病毒、細菌、酒精、藥物和自身免疫等引起的肝細胞破壞,肝臟功能受損,從而引起肝臟乃至全身的炎症性反應,隨著炎症反應的持續和反覆,肝實質受到不可逆的破壞而進展為肝硬化,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幹細胞療法
幹細胞是一類可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纖維化作用,這3大特性使幹細胞療法在肝炎和肝硬化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幹細胞的分化再生
幹細胞具有歸巢效應,可遷移到受損的肝臟部位,發揮其高度分化的能力,分化為肝細胞或肝樣細胞,促進肝臟再生。
2.幹細胞的免疫調節
肝臟內的促炎因子能使幹細胞在人體內激活,使其釋放抑炎因子,抑制T細胞增殖,從而達到下調炎症反應的目的。
3.幹細胞的抗纖維化
幹細胞抑制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產生,通過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從而降低肝纖維化的發生。
動物模型研究:幹細胞在慢性肝炎小鼠中展現出促進肝細胞增殖、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和巨噬細胞浸潤等效果。另一項關於幹細胞防治肝纖維化小鼠的研究,學者得出肝臟組織顯著恢復、逆轉肝纖維化進程和改善肝硬化的結論。
幹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
已發表的幹細胞防治肝臟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已超30項,多數研究結果發現:幹細胞療法可顯著改善臨床症狀和肝功能,延長生存期。
案例1:林等人開展一項針對B型肝炎引起的肝損傷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對56名受試者隨訪24周,結果顯示受試者血清膽紅素水平和MELD評分顯著降低。
案例2:國外學者對20名肝纖維化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通過脾動脈注射間充質幹細胞,隨訪24周,結果顯示患者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總蛋白(PT)顯著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增高,肝纖維化症狀減輕。
幹細胞療法獲我國支持
面對肝病人數眾多的狀況,我國支持幹細胞療法防治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積極推進研究進展,至今已正式批准8項臨床試驗項目和8項科研基礎研究,幹細胞療法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總結
隨著科研人員對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認識的逐步提高,臨床試驗的不斷完善,幹細胞在肝炎、肝硬化方面將發揮更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