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體重這個話題,相信不少家長都是比較關注,甚至是有點焦慮的。
在平時文章的留言中,經常會有媽媽來問我,寶寶不長肉、體重不達標怎麼辦,哪款奶粉會更長肉?而當我一問到寶寶的具體體重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寶寶的體重正常得很。
那家長為什麼會認為寶寶體重不達標呢?很多時候是跟小區或身邊的其他孩子比,覺得自家的孩子不像別人那樣胖胖壯壯的,主觀認為寶寶不達標。
但實際上,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不是說一定要長得白白胖胖的才叫標準,甚至,那些不少家長所追求的白白胖胖,很多時候會是一個偏胖的狀態,不利於寶寶的整體發育發展。
那麼,如何才是判斷寶寶體重是否正常標準的科學方法呢?答案就是對照「兒童生長曲線」。
上面這個圖相信很多家長都不會陌生,而且不少家長可能會說,我就是對照這份生長曲線後發現寶寶身高體重不達標的。其實,關於這份「兒童生長曲線」,很多家長在認知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誤區,導致對寶寶的發育產生過多的焦慮,下面,我將來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這份生長曲線,看看該如何正確使用。
世衛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是通過監測六個國家8440 名正常嬰幼兒的體重和身高發育過程後描繪出來的,展示的是正常寶寶的生長規律。它有百分法和Z評分法兩種表。
百分法相對來說更容易理解,表中的第50百分位(綠色線)代表的是中等水平,最上面的第97百分位,表示有3%的寶寶高於這一水平,有超重可能,最下面的第3百分位,表示只有3%的寶寶低於這一水平,屬於低體重。
而Z評分法則是一種相對比較專業的統計表示方法,簡單來說Z評分為0的這條綠色線相當於百分法中的第50百分位,紅色的兩條線(Z評分2和-2)則相當於第97百分位和第3百分位,Z評分3和-3兩條黑色線則表示肥胖和重度低體重。
另外,「兒童生長曲線」有年齡/體重、年齡/身長、身長/體重三種表,而且還細分了不同性別,家長們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表進行參考(到www.who.int/childgrowth 可以下載獲取這些表格)。由於我們本次文章主要是討論寶寶體重方面的問題,所以下面我將會以男寶寶的「年齡/體重」的百分法曲線作為例子,給大家進行講解。
在使用這個曲線的過程中,我們最常出現下面這個誤區。
達到第50百分位才是標準?
經常有家長會認為生長曲線裡綠色那條第50百分位的線是寶寶體重達標的標準,這是大家最容易會犯的一個小錯誤,以為低於第50百分位就是「不達標」。
事實上,「兒童生長曲線」在調查過程中已經把營養不良或身體異常的寶寶生長數據排除在外,也就是說這幾條參考曲線展示的都是正常寶寶的生長情況,而排除小概率情況後,第3百分位到第97百分位之間代表了絕大多數正常寶寶的生長水平(相當於Z評分法的-2SD到+2SD的範圍)。
所以,在這個表中,當寶寶的生長情況落在第3百分位到第97百分位之間範圍內都是屬於正常的,而中間那條第50百分位的綠色線只是平均值,並不是所謂的「標準」,千萬不要將第50百分位線作為自己心中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
另外,我們在使用這份「兒童生長曲線」時,核心關注的,是寶寶整條生長曲線的情況,而不是單獨哪個點的數據。
每位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而且體重情況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這幾天身體不適,或者那一天稱的時候多泡尿多泡屎,都會使得體重情況出現變化,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今天達到第50百分位的線,過幾天又掉到第45百分位的線而患得患失。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寶寶的整體生長曲線,其趨勢是否與世衛的「兒童生長曲線」相符。
例如下圖的這條曲線A和曲線B。
曲線A雖然看上去忽高忽低飄忽不定,但實際上整體的趨勢基本與第30百分位的線相符,因此是一條非常正常的生長曲線,我們不用太在意其體重稍低的一兩次,也不用刻意去追趕體重想要起碼達到第50百分位,只要寶寶已經養成了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那就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狀態了。
而曲線B雖然寶寶體重一直持續地平穩增長,這種情況看似正常,但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寶寶體重在慢慢偏離原來的水平,持續在往高百分位接近,整體發育偏快,如果寶寶的飲食不及時調整,就有超重的可能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在兒童餵養過程中追求傳統的「多、高、大、快」,雖然在體格和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的近期優勢,但也增加了遠期健康風險,過度的餵養有可能造成寶寶日後肥胖的基礎,並有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所以綜合來說,只要寶寶的體重在第3百分位到第97百分位範圍以內,生長曲線的趨勢正常,就不用太過去擔心,而對於其中的體重在這個範圍以內但偏下的寶寶,雖然其體重確實是不如別的寶寶重,但要明確的是,寶寶完全是處在一個健康正常的狀態,家長們不用過於焦慮,給到自己和寶寶過多的壓力,只要保證好寶寶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其他則以平常心對待就好。
但話說回來,當體重在正常範圍以內,有兩種體重下降的情況我們是要特別注意的。
有時候寶寶會由於身體不適等原因而造成體重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縮短測量間距,更密切地去觀察寶寶情況,如果身體恢復後,體重增長重新呈現一條符合規律的增長曲線,那即使是像下面的曲線那樣,體重水平比生病前掉了一檔,我們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寶寶的胃口和食量正常就好。
但如果寶寶體重下降之後生長速度還明顯變慢了,像曲線A這樣下降後曲線明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或者下降幅度太大像B這樣一下子從第50百分位降到了第15百分位的水平,這就是明顯的異常了。
這些明顯異常情況出現時,我們千萬不可怠慢,要積極地找出其中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如果是寶寶的飲食習慣出現問題,我們要及時反省並慢慢去調整回來;而如果寶寶除了體重下降外精神狀態也不好,又或者是有腹瀉、嘔吐等明顯不適,那就要考慮是否寶寶身體出現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並進行積極處理,例如寶寶的蛋白過敏被激發或是出現乳糖不耐受,如果不妥善處理好,寶寶的發育會受到持續的影響。
對於上面所說的體重大幅下降,由於往往會伴隨著寶寶的身體不適,而且也會短期內瘦得比較明顯,因此家長們一般都是比較容易會察覺出來的。
但如果是對於下面這種生長曲線過於平緩的情況,如果平時沒有做好生長情況的記錄,很多時候會耽誤對其的發現。
像上圖的曲線,雖然其體重一直在呈現一個穩定的增長,但一旦對比起圖表中的其他曲線後,我們會發現在6個月後,這位寶寶的體重增長有著明顯的放緩,體重水平也從原來的第45百分位慢慢掉到了第20百分位左右。
這種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寶寶添加輔食之後,由於輔食的過渡不順暢、食物結構不合理、進餐習慣沒有養成好等原因,使得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整體熱量攝入不足,導致體重增長放緩。對此我們應該及時找出問題並做出調整,關於這個問題我會在體重主題的下一篇文章給展開討論,幫助大家明確好寶寶體重放緩的核心原因,以及如何改善。
總的來說,對於寶寶體重增長這件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將心態擺正,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正常,沒有太大必要總是擔心是否瘦過別人,你給他死命追趕的這些斤數,他以後還要想盡辦法來減掉呢。但是,也不能過於放任寶寶的體重問題,特別是出現生長遲緩的情況,一定要積極地介入處理。所以我建議大家給寶寶做好定期的生長曲線記錄,以便及時地發現問題而更好地解決。
體重專題的第二篇,我將好好給大家講講我們日常餵養中所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提供一些解決方案,不過在此之前,明天我會開團一套非常贊的思維訓練繪本,有需要的朋友敬請留意咯~
中立奶粉評測平臺「奶粉123」創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這裡,你能看到商家不會告訴你的內幕和真相,從此不花冤枉錢,選對每一樣母嬰好物。(公眾號名稱:籠包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