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在我國古代並不常見,卻為什麼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獸

2020-12-16 騰訊網

從整個人類的發展歷史來看,在原始社會時期,世界上幾乎每個部落都在不同時間產生過圖騰崇拜,圖騰崇拜是一種精神信仰,部落全體成員會將一個動物或植物,或者是自然現象,看作跟自己有某種親緣關係,認定它們是自己的祖先。

通常情況下,越是兇猛和強大的東西,越能得到原始人的崇拜,如,印第安人常常把巨蛇、金雕、大山、雷電作為圖騰崇拜。非洲原始部落通常把獅子、鱷魚、犀牛作為崇拜對象。古羅馬人常把狼、鷹作為圖騰崇拜。中華先民通常把龍、老虎、麒麟作為崇拜對象。古印度人常把大象、獅子作為崇拜對象。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道家經典著作《列子》裡有一篇文章《列子·黃帝》,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

石獅子

這段話說明,早在上古時期,圖騰崇拜在華夏大地已經形成氣候,以至於在重大戰爭中,作戰雙方為了給自己增加必勝信念,會藉助猛獸的力量來為自己的勝利增加砝碼。

人們產生圖騰崇拜的因素有三個,一是人們認為它們是部落的保護者,可以給整個部落帶來好運和超能力。

二是因為這些動物、植物、自然現象本身就是強者,以原始人的能力,想戰勝它們十分困難,因為畏懼它們所以崇拜。

三是崇拜它們時要舉行各種盛大的儀式,人人可以參與進來,有助於增強整個部落的凝聚力。

中華先民的崇拜對象中,除過常見的龍、虎、麒麟、熊、豹等猛獸之外,還有一個猛獸不得不說,那就是獅子。

說起獅子,獅子迷會眉飛色舞,道出許多關於獅子的故事。獅子原產地在非洲大陸,靠近非洲大陸的西亞和南亞也有少量分布,是一種雌雄兩態的大型貓科猛獸,擁有「萬獸之王」的美譽。雄獅由於脖子上長著一圈鬃毛,更增添了威武、漂亮、霸道的氣質。

從地理分布來看,我國古代並不產出獅子,大部分人甚至都沒有親眼見過獅子,但獅子在古人生活中,甚至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都十分常見,它常常化身為門神,以威武霸氣的姿態蹲坐在大門兩側,忠誠地守護著主人的家門。

獅子為何能走進華夏民族的生活?這還要從我國古代的綜合國力和文化觀念兩個方面說起。

眾所周知,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朝代,度量衡制度在全國統一推行後,非常有利於各地之間進行文化、經濟、貿易等方面的交流,致使我國綜合國力在秦代時上升到一個新臺階,以往任何朝代都無法跟秦代比肩。

到了西漢,朝廷又一次加強中央集權制,綜合國力進一步上升,尤其在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時代,英明的漢武大帝通過獨尊儒術,幣制改革,開疆拓土,開闢絲綢之路,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等一系列措施,把西漢的綜合國力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跟西漢並峙的廣袤的西域大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36個國家,如,烏孫、龜茲、樓蘭、小宛、大宛、安息、大月氏,他們一直跟中原王朝玩著拉鋸戰的遊戲,中原若是國力走向衰弱,他們會衝殺過來把中原掃蕩一番,中原若強盛了,他們則乖乖呆在西域,有時擔心中原來討債,甚至會用駝隊運送過來許多西域特產,進貢給中原,以示友好。

漢武大帝時期,中原王朝再次笑傲群雄,國威空前浩大,因此,便有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張騫分別於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並在西域各國停留數年,一方面打通了西漢與西亞以及歐洲之間的通商渠道,使漢朝與外國建立了友好關係,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通過西域之行,宣揚了西漢王朝的國威,讓世人知道東方有一個國強民富的大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西漢在當時是世界的中心,社會各領域的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有足夠資本讓周邊國家對其心悅誠服,從而看作是學習和膜拜的對象。

人類跟動物一樣,弱肉強食是本性,強者總是擁有在弱者面前耀武揚威的資本。

西漢綜合國力強大後,國強民富,經濟繁榮,讓西域一個個商人和冒險家趨之若鶩,紛紛踏進中原尋求發財夢。

也是在這個時候,西域的特產——獅子,被作為禮品,來到了中原,中原人也第一次見到了這種既威武霸氣,又漂亮憨厚的大貓。

南朝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兼歷史學家範曄(398年——445年)在著作《後漢書·西域傳》裡有這樣一句話,是中原關於獅子的最早記錄,曰:

章帝章和元年(公元前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

這麼威武霸氣的動物,不但身形龐大壯碩,而且吼聲如悶雷,穿透力極強,令人不戰而慄。西漢人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猛獸,在心裡自然而然就對它多了幾分崇敬和畏懼。

隨著對獅子的認識不斷加深,人們很快發現,比起以謹慎狐疑為主要性格特徵的同類型猛獸老虎,獅子的個性是那樣勇猛和憨直,頑強不屈的品質一直在它的血液裡湧動,即使面前的困難再大,獅子也會勇往直前,從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而老虎,缺乏應有的冒險精神,雖然兇猛,做事卻畏手畏腳,缺少獅子那份勢在必得的魄力。

當然,比起性格多疑謹慎、冥頑不靈的老虎,獅子相對容易馴化,能變成人們生活中的好幫手,並給人們帶來很多樂趣。

在人們的傳統文化觀念裡,獅子的品性如同光明磊落的君子,完勝於老虎,因此,獅子初來乍到中原,其地位很快就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比起長期在人們心目中有神獸之稱的老虎,並不差多少。

「絲綢之路」被開通後,一方面促進了經濟和貿易的往來,另一方面推動了文化領域的交流。

佛教從古印度沿著絲綢之路穿越西域,傳播到了長安城,並很快在中原大地紮下了根。

在佛教中,獅子有尊貴、威嚴、堅強的象徵,《地藏經》裡有這樣一句話:

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這句話是藉助獅子的秉性,來傳達修佛的決心,代表佛的修行要勇猛、精進,如同獅子那樣,平常都是安穩地待著,不會為了一些小事(誘惑)而動心,但當獅子真正要行動時,它必定是勇猛無畏的。

文殊菩薩

這情形就如同參禪,心如止水時,定力才足夠強大,能把外界幹擾一一化解。

佛教中通常把講法稱作「獅子吼」,是因為佛教認為,獅子吼聲穿透力很強,能振聾發聵,能讓心中那些邪念瞬間消失,只留下清澈澄明的境界。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一隻威武霸氣的青色雄獅,平時,青獅靜若處子,安靜地臥在文殊菩薩的法場門口,守護著這裡的安寧。當文殊菩薩要外出時,青獅則會溫順地走過來,匍匐在地,等待菩薩坐上去。

當人們對獅子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時,驀然發現,獅子不正是具有維持秩序,並能給眾生帶來安全感的祥瑞之獸嗎?因此,經過各方面宣揚,獅子擁有了「瑞獸」的美譽。

因為有了瑞獸光環,接下來,獅子就該享受人們對它的尊崇和膜拜了。不過,畢竟中原地區不產出獅子,獅子屬於珍稀動物,平常很難看到它,人們只能通過其它方式來敬畏獅子了。

由於受佛教文化的影響,我國古代最早把獅子當做聖物和瑞獸的是寺院。

在西漢中後期,佛教已經在國內各大城市落地生根,一些規模宏大的寺院相繼建造起來,寺院大門口常常會擺放一對威風凜凜的石雕獅子,一方面為了敬畏獅子,另一方面為了表明僧侶們修佛的決心。

寺院佛門弟子的這種做法直接影響到普通人的審美觀,最終促進獅子走向了普通人的生活。起初,一些官府衙門和大戶人家開始效仿寺院的做法,把石獅子搬到自家大門口,因為這些人覺得,威武霸氣的獅子蹲在大門口,是非常稱職的守門神,具有很好的鎮宅作用,並且,還具備突出的裝飾作用,讓家門口多了一道靚麗風景。

到唐代時,我國石刻藝術和佛教文化都得到空前發展,以獅子作為題材的石刻藝術,除過常見的鎮宅獅外,還有炕頭獅、錢幣獅、門墩獅、拴馬樁獅,橋頭獅,等種類豐富多彩,藝術價值很高的獅子石雕,讓人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獅子」的蹤影。

經過唐代數百年間佛教文化與石刻藝術對獅子精神的宣揚,從唐代末期開始,獅子在我國老百姓心目中真正被神化了,並確立了瑞獸、神獸的地位,一直延續到現在。

相關焦點

  • 中國並不產獅子,為何古代府衙前卻放石獅?難道老虎不威風嗎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會清楚,不少古代府衙前都會放兩隻威風凜凜的獅子。這些石獅子雕刻精美,造型厚重,一左一右擺放在府衙門口,震懾壞人。可獅子是國外的舶來品,直到西漢時期,才由張騫通過絲綢之路帶回中原地區。而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則是我國本土產物。那為何古人選擇用國外來的獅子作為鎮宅之寶,而不選擇另一位猛獸老虎?
  • 中國建築物前面為什麼放獅子,不放老虎?
    古代宮殿、寺廟、橋梁、府邸、園林、陵墓、橋梁等建築物前都會放石獅子,用來闢邪和顯示威儀,因為古人以獅子為原型創作出很多神獸,認為把石獅子放在門前就能鎮邪轉運。石獅子並非中國獨有的建築形象,古希臘、古埃及、西亞、南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有很多以獅子為原型的石像。
  • 在沒有獅子的古代中國,為何能誕生出綿延千年的石獅子文化?
    眾所周知,獅子並不是中國的物種,最早時期是在漢朝時期,獅子從西域傳過來,在東漢漢章帝時期,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隻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皇帝,這也是獅子第一次進入中原進入中國。那麼,石獅是怎麼進入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個習俗呢?為什麼會把石獅擺放在自己的家門口呢?
  • 中國古代的房頂上,為什麼要站一排神獸?
    中國古代的房頂上,為什麼要站一排神獸?而這四條垂脊上並排的屋脊獸,它們的出現比較常見的大多是為單數,三個、五個、七個不等,但是也有雙數的,那就是在太和殿的屋頂上,整十個,寓意著十全十美,而這個數也成為故宮內外再無其它古建築可超越的一個值,這源於建築物本身的規模大小、美觀度,同時更大的原因在於古代的等級制度。
  • 為什麼景區門口擺放「獅子」,而不是老虎,文化人一說,全明白了
    為什麼景區門口擺放「獅子」,而不是老虎,文化人一說,全明白了,我們去外地旅行,在我國很多古老建築地的入口處,發現了兩隻獅子並排著,山東有五個著名的景點,如山東五嶽、中國五嶽等,在動物界有兩種被稱為「百獸之王」的動物,一個是老虎,另一個是獅子,老虎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森林裡,森林深處幾乎沒有天敵
  • 老虎為什麼會成為人們心中的「圖騰」
    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老虎在人們心裡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比如有很多關於虎的詞語,什麼虎虎生威、養虎為患、狐假虎威等等,每一個詞都透露出在中國傳統意義上不一樣的地位,也給人們一種深刻的印象,虎也是一種傳統,甚至虎也可以是一種文化。
  • 古代建築上的祥瑞之獸,「外來」的獅子看大門
    因為,不但在作為旅遊景點的古代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就是現在的很多建築物前也要安放上兩個。那麼,用石獅子把大門的這種習俗,來龍去脈又是怎麼樣的呢?中國其實並沒有獅子,獅子的原產地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而獅子的來到中國,還是要歸功於漢武帝時張騫的出使西域。
  • 中國並不產獅子,國人為何會崇拜獅子呢?與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中國並不產獅子,中國人為何會如此喜歡並崇拜獅子呢?這其中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內蘊。自然界中的獅子原產於非洲和西亞,遠古、上古時期的中國沒有獅子,所以古代沒有關於獅子的神話傳說。史籍中最早關於獅子的記載,是東漢時期作為禮品從西域運來的。《後漢書·西域傳》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國)遣使獻獅子……形似麟而唯無角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復獻獅子。」獅子傳入中原後,雖然大多飼養在帝王宮苑,但也引起當時人們的極大興趣。
  • 我國四大淡水湖的形狀,正好對應古代四大神獸,巧合還是天意?
    我們先來看對比圖:兩者確實有相似之處,有人解釋為:四大神獸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形象千變萬化,只不過有人根據四大淡水湖的形狀,來對應畫了四大神獸。對於這個解釋我不太認同,如果完全是照葫蘆畫瓢,那麼是否意味著每個湖泊都有畫成任意一個神獸的可能!實際上,你仔細看鄱陽湖、洪澤湖和太湖的話,你能非常明顯地與其中三大神獸對應上,而且肯定不會弄錯。
  • 民間俗語:「獅子守大門,老虎坐中堂」,究竟有啥道理?
    這些「神靈」看似貼近生活,卻又「觸不可及」,所以人們對於這些懲惡揚善、無所不能的神靈充滿了敬畏,但是這些神靈卻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在人間,並保護人們。 而在民俗神話當中,獅子和老虎都有其獨特的「地位」。這句「獅子守大門,老虎坐中堂」,其講述的就是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風格。
  • 棲說歷史:古代中國沒有獅子,卻為什麼用獅子守門,以舞獅娛樂?
    獅子是百獸之王,棲息的區域是非洲、中西亞近沙漠地帶。顯然,獅子並不是中國大地上原有的動物,屬於舶來品。那麼中國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石獅守門,為什麼這一舶來動物成了中國文化中的吉祥的向徵,古代人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見過獅子的呢?
  • 古代門口鎮宅都放石獅子,為何放石老虎不行?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這就比較奇怪了,為什麼不管活著的還是去世的都喜歡用石獅來鎮宅?為什麼人們不用石老虎呢?石獅在傳統文化裡一向是很常見的,它屬於一種闢邪物品。不過現代社會中雖然說去動物園就能看見獅子,可中國本土是沒有獅子的。產獅子的地方離我國最近的也就是印度了,而中國古代之所以會出現獅子還得從漢朝說起。
  • 獅子老虎誰是百獸之王?古代皇帝做了個實驗,老虎直接跪地求饒
    獅子,草原之王,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單獨的名字"魁魁",如《水滸傳》中英雄鄧飛的綽號是"火眼魁魁";老虎,草原之王,在中國古代,有個別叫"大蟲"的,《水滸傳》中的英雄武松、李逵都打過老虎。書中沒有武松和李逵鬥獅的故事,因為老虎屬於"地方神獸",而獅子在古籍中記載為"大漠神獸",簡直是異類。但老虎和獅子都很兇猛,所以人們會好奇,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百獸之王是誰?在古代,皇帝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為此還專門安排了實驗。
  •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卻家家戶戶門口都擺,什麼原因?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卻家家戶戶都擺,什麼原因?大家可能不知道,獅子最開始我國並沒有存在,它傳到了歐洲,甚至傳到了泰國,可惜也沒有傳到我們國家,隨後由於張騫出使西域,因國家之間關係好的緣故,獅子被作為禮物來送給中國,因為它高大威猛,長相張揚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 漢代神獸︱為什麼平平無奇的羊能夠成為神獸?
    羊這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很早就與人類關係密切,特別是進入農耕社會以後,它被人馴養,成為人類生存必需的一分子。並且,羊有時還會被賦予某種信仰風俗上的含義,成為人們表達願望的象徵物。我國古代藝術對羊作了準確而生動的描摹。比如在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獸首紋,就多以羊首為原型。
  • 石獅子的發展史:取代老虎成為中華霸主圖騰
    一般認為獅子並不是我國古代存在的物種,而是異域民族向我國進貢的產物,比如在漢章帝時期,波斯人民曾向我大漢進貢過一批奇珍異獸,其中就有「師子」和「符拔」這兩個物種。從今人的角度我們不難發現,這師子和符拔其實就是雄獅和雌獅罷了,但在漢朝人民眼裡它們無異於是上古神獸,於是乎獅子一時間取代了老虎成為當時宮廷內最熱門的生物。由於當時我國的獅子數目還很少,所以在民間人們還無法對其重視,自然也沒什麼人去專門為其做雕刻。隨著朝代的更迭,我們與異域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各類物種在我們也漸漸的增多起來。
  • 獅子紋身的寓意和含義:霸氣的幾十款獅子紋身圖案賞析
    什麼要紋獅子紋身因為有威嚴的外貌,獅子在我國古代被視為法的擁護者。在佛教中它既是寺院的守護者,也是釋迦左臂侍文殊菩薩乘坐的神獸。獅子的形象在皇家與民間都有很好的應用,在漢朝,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但是通常都強悍威猛,令人震懾。
  • 為什麼十二生肖有老虎而沒有獅子?終於知道答案了
    十二生肖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十二生肖是古代一套紀年的曆法,始於鼠,終於豬,十二種屬相當中有虎生肖。很多人一定疑惑,為什麼十二生肖有老虎而沒有獅子?確實,在我們現代人看來,獅子無論如何也比老鼠、豬等等動物強,也理所應噹噹選十二生肖。虎生肖的由來到底是什麼?至於十二生肖沒有獅子,是不是被老虎搶了?十二生肖有老虎而沒有獅子,我們首先聽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相傳,最初的十二生肖有獅子沒有老虎,但是獅子名聲不好,玉皇大帝決定以其他動物替代,殿前虎衛士是重要的考驗對象。
  • 為什麼古代中國明明沒有獅子,卻有那麼多與獅子相關的事物?
    獅子一般是以石獅子的形象出現的,石獅子的使用最早是在貴族墓地,用來驅邪避惡,保護墓地之用的。後來,在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及印鈕上都能看到石獅子。不過更多的石獅是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建築上的獅子多半是帝王、官宦和豪富們權勢的象徵。不過,既然成了祥獸,那麼獅子肯定也會流入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