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很排斥相親這件事,但其實也從來沒考慮過為什麼那麼反感,於是仔細想了一下,結果想到了成熟與」幼稚「的問題,幼稚這個詞可能表達不準確,不過暫且以此代替吧。
我們通常認為一個人成熟了,一般指這個人成家,立業,開始有責任感,不過想想,好像人們口中所謂的成熟,更多的可能是學會了妥協,低頭。人們好像更願意把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做適當的事,而不再由心決定來作為成熟的標準。相對的,凡事由心決定的行為,我們稱之為幼稚。
成熟的人好像很強大,他們可以似乎可以將一切都藏在心裡獨自默默承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他們無堅不摧。而「幼稚」的人好像總是很脆弱,很容易受傷。所以老人們總是告訴已經成年的孩子,要成熟。
可是,成熟一定好嗎?
觀察身邊的人,感覺成熟,好像就是考慮事情開始以利益優先,對待事情,更多的是覺得該做,而不是想做,說得難聽點兒,好像就是開始學會違心。小時候我們總說,將來一定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但其實長大後回想一下,很多人都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但是,再想想,那個曾經討厭的人,好像就本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成熟。曾經討厭的,現在未必討厭,所以也說不上來這樣的成熟到底好不好,但是一想到要變成這樣成熟的樣子,心裡總會有那麼一種悲傷的感覺。
這樣看來,許多人之所以排斥類似相親這樣的事情,其實只是還對天定的緣分報有期望,或許這就是「幼稚」的表現吧。都說時間可以抹平一切,但因為相信那些傳說中的美好,這些「幼稚」的人總是在好不容易痊癒後,再次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下一個讓自己受傷的決定中。
也許成熟更適合這個社會,但成熟卻好像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個人想要變得成熟或許不難,但一旦變得成熟,開始把從現實出發考慮事情變成一種習慣,想再變回「幼稚」卻幾乎不可能了。
也許未來我們都會變得成熟,但還是好想一直做一個大孩子,雖然很多時候心裡很痛。成熟與「幼稚」仿佛就在一念之間,可是,要怎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