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逐漸炎熱,又到了各位精緻女孩們為了適應季節變化更換護膚品的時候了。面對各種全是外語的包裝和有時並不對稱的中文翻譯時,你是不是時常有些疑惑呢?商品琳琅滿目,你到底該買啥,到底買對了嗎?作為混跡全網護膚美妝圈的資深外語老師,Peach今天將教你幾招,釐清大家最常見的也是最疑惑的幾個問題,避免被導購忽悠,省錢買對一步到位。
「防曬or隔離」這個話題毫無疑問是護膚界最容易讓人犯暈的問題。很多人認為一瓶隔離就能代替繁瑣的防曬和粉底走遍天下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隔離和防曬怎麼選?
How to choose?
化妝之前一定需要用隔離嗎?
Do we have to use "it" before making up?
隔離真能隔開輻射嗎?
Can "it" really isolate radiation?
諸如此類的問題被翻來覆去地問。究竟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來挖一下隔離的底兒,恐怕沒有哪種護膚品能像隔離這樣讓人犯暈。
There is nothing like "it" that can make me so confused.
想必大家都能看出上文中的「it」指代「隔離」,但其實英文中並沒有一個與「隔離」完全對應的單詞。先來看看大部分隔離產品的英文名稱,無論是翻譯成「隔離」還是「妝前」的,多半都有base、pre-makeup、primer這一類的字眼。
比如市面上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幾種不同品牌對隔離的表述:
蘭芝修顏隔離霜:Veil Base
CPB白瓶隔離:Brightening Enhance Base
Laura Mercier隔離:Foundation Primer
雅詩蘭黛隔離:Brightening Makeup Base
從這些英文名稱當中,能獲取的信息都是「基礎」、「打底」(base)「妝前用品(primer)」這一類的意思。卻並無「隔絕」(isolation)、「保護」(protection)等含義。可以推斷,隔離也許本質上就是為化妝打底而誕生的。
而隔離這個商品的概念,只是因為化妝品公司在銷售中總結髮現,「妝前乳」這個名字並不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因為大部分的人是不化妝的,而化妝的人中還有一半是不打底的,所以可以大膽推斷「隔離」這個名字就是銷售為了想個辦法把所有人群都拉進來買買買而誕生的!給它加點防曬、弄點遮瑕,變成綜合大滿貫BB霜,那就更符合廣大群眾的消費心理了——一瓶搞定所有!
但面對紫外線(ultra-violet rays)這樣的皮膚殺手,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地使用明確標註了防曬指數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的防曬霜吧!
防曬霜常見的英文有:sunscreen,sun-blocker,protector,shield等等,大家購買時一定要認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
一般來說,專業的護膚品牌會根據不同的人群設定不同的產品種類,以達到個性化的需求和最顯著的效果。但作為消費者,購買時怎麼區分哪些產品是適合自己的呢?拿品牌CLINIQUE來說吧,它的當家明星產品3-Step(護膚三部曲)就以不同膚質為標準劃分了基礎護膚產品的種類。
它將不同人群的膚質分為了:
極乾性到乾性:very dry to dry
混合偏幹:dry combination
混合偏油:combination oily
油性:oily
而作為最基礎的護膚流程,它的三部曲分別是:
Step 1:Cleanse 清潔
Step 2:Exfoliate 去角質
Step 3:Moisturize保溼
以上均為動詞。
在cleanse(清潔)這一環節,通常有三類產品:
facial soap 通常指潔面皂
cleansing foam(Mousse Nettoyante)專指帶「泡沫」的潔面乳,foam是泡沫的意思,同樣Mousse Nettoyante指慕斯潔面,這兩個詞組很多時候會同時出現。
而cleansing milk 則指乳液質地,幾乎不起泡的潔面產品,更適合敏感脆弱的乾性肌膚使用。
在這裡補充一句,皮膚較為敏感的朋友可以選擇 alcohol-free(無酒精)、no parabens(無防腐劑)、no fragrance(無香精) 的產品,可降低刺激。也可以在護膚品包裝上看看有沒有「dermatologist tested」 (經皮膚科專家測試) 或「allergy tested」 (經過敏測試)字樣,表示致敏風險較低。
第二步,exfoliate(去角質),CLINIQUE中設計的各種lotion(爽膚水),可使用棉片蘸取擦拭並用於除去臉上的廢舊角質。當然lotion還有乳液的意思,我們經常見到的如 clarifying lotion 指帶清潔功能的爽膚水/乳液(適合油性肌膚),treatment lotion 指帶保溼、修復功能的爽膚水/乳液(適合中性到乾性肌膚)。而lotion到底是爽膚水還是乳液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區別來看。
不過我們通常意義上指的去角質產品其實是指兩種,一種是exfoliator(exfoliate的名詞形式),比較出名的「fresh」黃糖磨砂面膜的包裝上就寫有「Natural Exfoliant With Real Strawberry Seed」(含有天然野梅籽的天然磨砂) ,這裡的exfoliant和exfoliator都是exfoliate「去角質」的名詞形式。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在商品包裝上看到exfoliant,一般指代具體的去角質粉,磨砂膏等產品;exfoliator則更多的指「去角質」這一步驟或行為。
第三步保溼moisturize,一般所指產品為乳液或面霜。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叫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moisturizer,保溼霜(乳)
moisture cream 保溼霜
moisturizing gel 保溼凝露 (gel指凝露、凝膠,一般呈透明或半透明狀)
moisturizing lotion 保溼乳液
上面這幾組詞的區別在於產品的含油量的不同,使得質感有些不同,是針對不同膚質、偏好的人設計的個性化產品。
好了,今天有關護膚品英文包裝信息的解讀分享就到這裡。當然了,關於這個話題還有其他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隨時和Peach切磋探討。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從小小的護膚品使用中也能看出掌握英文的重要性。如果能把了解商品信息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忽悠,能把錢都實實在在花在刀刃上,是不是感覺特別好?那就別停下學英文的腳步,一起繼續加油吧!
往期回顧:
關於電影《綠皮書》你不得不知道的歷史知識
搶紅包,過大年!手把手教你和歪果仁聊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