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橡木擱板材料竟是人造模壓板 合肥廬陽法院發布消費維權案例

2020-12-14 安徽網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3月12日,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發布一批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涉及食品安全、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等領域。

案例一:到火鍋店吃涮羊肉竟一氧化碳中毒

【案情簡介】2018年9月1日晚上,陳某一家五口到合肥市廬陽區步行街一家火鍋店,花費二百餘元餐費吃涮羊肉。就餐中,五人均感覺頭暈、手腳發軟、噁心嘔吐。原來,當天涮羊肉的火鍋是用木炭燒的,包廂內空氣流通差,五名食客為一氧化碳中毒。陳某一家立即報警,並前往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就診。火鍋店業主支付了陳某等人的醫療費,但對於其他賠償雙方協商未果。陳某等五人遂於2019年6月訴至合肥市廬陽區法院,要求火鍋店賠償陳某等五人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交通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損失每人一萬五千餘元。經法院多次組織調解,陳某等五人與火鍋店達成調解協議,除前期支付的醫療費外,火鍋店一次性支付陳某等五人各一千元經濟賠償。

【法官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從事餐飲、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火鍋店在消費者使用炭燒火鍋時,應確保通風和空氣流通,並盡到必要的警示義務。但本案經營者沒有盡到以上必要義務,造成消費者一氧化碳中毒,對消費者的損害後果具有過錯,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案例二:5萬元購買禁售美國牛肉後獲賠18萬元

【案情簡介】2016年9月2日至9月20日期間,王某在丁某某經營的個體戶商行分三次共計購買了標識「Swift(美國品牌)」牛肉167.03斤、牛仔骨1278.9斤,付款49610元。交易發生後,王某向合肥市包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丁某某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進口的美國牛肉。該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該商行存在採購涉案牛肉製品時,未按照規定查驗、登記以及銷售沒有中文標識的食用農產品(案涉牛肉)等違法事實,責令該商行採購食用農產品時按照規定查驗相關證明材料、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製度、立即停止銷售中文標籤的食用農產品,並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雙方就退貨及賠償問題協商未果,王某向廬陽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丁某某返還貨款、支付十倍賠償款並承擔誤工費、冷藏費、交通費、案件受理費等。

案經庭審,雙方爭議較大。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對案涉證據材料充分發表舉證質證意見,並對相關法條、類似案件的生效裁判進行解讀。經多次組織協商,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丁某某一次性支付王某貨款、賠償款共計180000元,現已履行完畢。

【法官點評】本案中,案涉牛肉製品的銷售行為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二項「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規定以及第九十二條關於進口的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的規定。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懲罰性賠償,消費者可要求生產經營者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因王某職業打假人的身份,雙方在本案中就賠償金爭議較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5990號建議的答覆意見>》法辦函﹝2017﹞181號文件精神,一方面,明確在食品、藥品領域,消費者即使明知商品為假冒偽劣仍然購買,並以此訴訟索賠時,人民法院不能以其知假買假為由不予支持;另一方面,在除購買食品、藥品之外的情形,藉助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等形式,引導消費者尊重敬畏法律,樹立權利義務邊界意識,依法、理性行使權利,逐步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本案最終在法官的協調下,促使雙方達成調解,既體現了對不當經營的懲戒,也限制了牟利性打假行為。

案例三:無印良品橡木擱板材料竟是人造模壓板

【案情簡介】吳某於2018年9月在無印良品門店購買了不鏽鋼組合架丨橡木擱板套裝(大)3組、(小)1組。 共計貨款10836元。之後,吳某偶爾從網絡媒體發現關於無印良品商品的負面信息,後經觀察發現橡木擱板材料異常,發現擱板根本不是店面宣傳、商品標識及發票註明的橡木板,而是普通人造模壓板,僅在外表進行了貼皮外理。吳某與無印良品門店反覆協商退貨及賠償事宜,但因雙方分歧較大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吳某訴至法院,要求無印良品公司退還貨款並支付三倍賠償金。之後,雙方達成和解,吳某撤回起訴。

【法官點評】材質問題是家具類消費中消費者關注和投訴最多的問題之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應按照約定履行義務,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導的宣傳。本案中,無印良品門店在案涉家具類商品的標識中將人造模壓板表述為橡木板,標識與實際材質不符,明顯存在著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

案例四:包廂內摔倒受傷索賠10餘萬元被法院駁回

【案情簡介】2018年5月,劉某到合肥廬陽區某飈歌城消費,在包廂內摔倒,經醫院診斷身體多處骨折,司法鑑定評定為十級傷殘。劉某某以包廂地面無防滑設施、無工作人員清理地面水漬導致其摔倒受傷為由,訴至法院索賠醫療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失費等共計十餘萬元。飈歌城辯稱,包廂地面鋪設地磚無瑕疵且符合行業慣例,事發時包廂已交由劉某某使用,未經劉某某要求,工作人員無權在場;即使酒水灑落在地,劉某某也可以自行打掃或讓服務員打掃包廂,其無證據證明系因水漬滑倒,故飆歌城無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飆歌城作為經營者應盡的安全保障義務是合理限度範圍內使他人免受人身及財產損害的義務。從日常交易習慣來看,飆歌城的包廂系相對私密和封閉的空間,即使消費過程中房間內灑落水漬需要清掃,清掃服務也應由劉某某或同行人員向工作人員主動提出要求。本案中,劉某某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包廂地面鋪設地磚存在瑕疵且存在危害其人身安全情形,也未能提供證明在其消費前包廂有水漬未清掃乾淨或其消費期間地面灑落水漬,飆歌城的工作人員拒絕清掃的證據,也無證據證明其因包廂內水漬而摔倒, 且劉某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自身安全負有注意義務。故劉某某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飆歌城在本次事故中存在過錯,故法院判決駁回了劉某某的訴請。該案經合肥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法官點評】經營者應當對消費者盡到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而非無限度的安全保障義務。消費者亦應在消費過程中,對自身安全盡到注意義務。經營者和消費者在民事法律關係中,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本案中,劉某某在包廂內摔倒受傷,起訴飆歌城索賠但未能舉證證明飆歌城存在過錯,法院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同時結合生活實踐經驗,依法對本案作出了裁判。我們同情劉某某受傷,但更應通過司法裁判引導消費者理性維權。

李照 繆妍 鄭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相關焦點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商標侵權標準是什麼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原標題: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來源:經濟日報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董 磊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2017南京消費維權十大案例出爐,無印良品等上榜……
    從消費渠道分析,無店鋪消費投訴(無店鋪消費包含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32679件,同比上升27.27%,佔總量的46.35%。綜合分析投訴數據,2017年消費者投訴的10大熱點包括:行業服務類、家用電器類、通訊產品類、家居用品類、服裝鞋帽類、交通工具類、計算機產品類、裝修建材類、兒童用品類、首飾商品類。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卓越的、簡約的設計,配合高超的營銷能力,使得無印良品成為個性化消費的代表,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01、中日無印良品「人紅是非多」,商標火更是爭議多,打假是知名品牌商的一項重大而漫長的智慧財產權維權活動,無印良品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品牌商打假打的都是「高仿貨」,一打一個準,一打一個贏。可這次無印良品打的是持有其同名品牌「北京無印良品」。
  • 日本無印良品商標案敗給了國產無印良品 悄然改了標籤
    作者:虞漾審校:周鶴翔近日,日本百貨品牌「無印良品」在商標糾紛案中敗給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引來一大波熱議。事實上,這場商標侵權案件早在2005年便出現了端倪。日本的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在日本是一個老品牌,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也讓國內的無印良品搶佔了先機。在日本的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之前,有一家中國公司提前註冊「無印良品」24類(床品、毛巾、棉等)商標,並轉讓給了另一家國內公司—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
  • 無印良品:還真不都是「良品」
    不,第十次那麼,無印良品共有多少次抽查不合格記錄呢?國家質檢總局為我們做了統計。近日,國家質檢總局舉行記者會,通報例行數據並發布消費提示。抽查ZARA、愛馬仕等品牌10次以上不合格。無印良品是否重視我國市場呢?如果重視,那麼品牌抽檢不合格率為何如此之高,而如果不重視,又為何加速在我國的擴張進程呢?前不久還有另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作為雜貨品牌,無印良品推出了一款橡木長凳,在中國的售價為1000元人民幣,由於該款長凳過於平淡無奇,引來網友熱評。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份二審民事判決,認定日本無印良品的經營主體「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下稱「良品計畫」)及其上海公司侵犯了棉田公司的「無印良品」商標權。法院認為,日本無印良品在浴巾、面巾、被套、枕套等產品上使用的「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標誌,與棉田公司的第7494239號第24類「無印良品」商標構成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不僅如此,法院還要求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在其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內地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還要賠償北京無印良品方面50萬元的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侵權、聲明、賠償......這宣告了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全方位的落敗,也激發了一些人「搶註卻有理」、「山寨贏了正品」、「國內智慧財產權環境堪憂」的憤慨。
  • 良品無良?!無印良品、宜家家居上黑榜
    木架子標稱白橡木實際上是纖維板?還有兒童櫃容易夾到孩子的手?喜歡去無印良品、宜家家居買家具的老友注意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在日前的抽檢中,發現11件不合格家具,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 2件來自「宜家家居」。
  • 被檢出家具不合格後 無印良品要求消費者籤署「承諾書」封口
    內容提要隨著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在遇到產品或服務質量問題時主動維權案例越來越多。不過,《天天315》節目在近期的採訪中發現,消費者維權時常會遇到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的情況,否則多將面臨維權難、維權無果等尷尬局面。
  • 無印良品(家俬)隱藏的數字秘密
    不過一些成熟的家具品牌都有自己的尺寸模數,接下來我們就以無印良品家俬為例,看看這些數字中有沒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收納的時候,首先應該了解物品的尺寸,如果柜子尺寸與物品相差太多,就會造成存取困難,好好的柜子白打了,其次再是根據存放物品的大小來挑選或定製深淺度適中的柜子(擱板)。
  • 無印良品開始賣菜
    10月15日,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招商發布會上,項目方官宣了一則重大消息: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中國首店將進駐瑞虹天地太陽宮。這意味著,無印良品正式向中國生鮮市場發出猛烈進擊。早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涉足生鮮行業。此前,無印良品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
  • 日本「MUJI無印良品」對上中國「無印良品」,事件落幕,誰是贏家?
    法院認為,日本無印良品在面巾、被套、等產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標誌,與棉田公司的第24類"無印良品"商標構成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溯源早在1980年,"無印良品"品牌由設計師田中一光創作完成,以"無印"著稱的無印良品為了保護商標不被冒用,才首先在日本申請註冊了商標。
  • 無印良品、宜家家具上黑榜
    木架子標稱白橡木實際上是纖維板?還有兒童櫃容易夾到孩子的手?喜歡去無印良品、宜家家居買家具的佛山人注意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近日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經檢測發現的11件不合格家具,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主要問題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2件來自「宜家家具」,主要問題是抽屜間縫隙不達標。
  • 「無印良品」無商標,日本「無印良品」正在申請破產中
    近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的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這個消息令人感慨萬分。據悉自2006年無印良品進駐美國的3年內,無印良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超過6400萬美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了。
  • 無錫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12件典型案例,無印良品被「點名」
    2017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無錫市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報告、消費環境建設白皮書發布,籌備一年之久的消費者投訴處理全媒體一體化平臺「無錫智慧315」也開通試運行。2017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無印良品無錫第二分公司銷售質量不合格拉杆箱案濱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投訴舉報,反映無印良品無錫第二分公司銷售的兩款拉杆箱為不合格產品。
  •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管理
    無印良品的第一則廣告,發布於1980年,畫面簡單,「わけあって、安い」為「因故便宜」的意思,打出了物有所值的口號,牛皮紙與紅色的搭配也正是無印良品現在的包裝袋與產品標籤的風格。這是1990年的海報,無印良品提倡的簡約樸素的生活態度也恰恰迎合了當時的大眾需求。1999年,為了迎接青年群體的結婚適齡期,無印良品推出母嬰用品,這是當時的海報。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無印良品」侵權 日方敗訴
    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以及其商標授權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其子公司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字樣,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