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Beauty_t16w_EaDl
現在的孩子基本從小都包著尿不溼,習慣了大小便就便在裡面,讓他們學會說出來要大小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的寶寶是不肯脫掉尿不溼的,已經變成了一種情結。
結果就是,很多寶寶脫掉了紙尿褲之後,有個階段就會時不時尿褲子,讓爸媽很是困擾……
今天就有位媽媽來分享她訓練孩子學會自主大小便的過程,其他爸媽也可以試試看。
「爸爸媽媽,我會自己上廁所啦!」(驕傲的大笑)
「媽媽,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是自己上廁所的!」(神氣自豪的表情)
終於,我們等來了這一天。為了等待這一天「自然而然」地到來,我們給予了兒子完全的尊重和無條件的信任。
小故事
過早訓練寶寶如廁的後果
鄰居的兒子叫琪琪,比我們家桐桐小 3 個月。但他們家人卻在琪琪 20 個月左右開始就穿起了典型的中國式「開襠褲」。 不出 3 個月時間,琪琪便基本可以主動說出如廁的需求了。 可他們全家為此花費了太多額外的精力。 比如,一天可能被尿溼 7、8 條褲子。比如,琪琪不小心尿在了地板上,於是一個人躲進窗簾布裡面,等到大人發現他,他會把自己包得緊緊的,說:「不要過來不要過來。」因為他自己尿在了地上,知道大人又要「罵」他了。 最令我不能接受的是,有一次我帶著桐桐去小區的遊樂園那邊和琪琪一起玩。發現穿著開襠褲的琪琪,一屁股坐在了全是泥土垃圾的健身器材上,讓我簡直有種無法直視的感覺。 大人不可能分分秒秒都盯著他,一不小心,他就這樣坐上了髒兮兮的地方……
一、順其自然 or 人為訓練
「都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呀?還在包尿不溼呀?」
面對周圍質疑的聲音,我從未有過一絲動搖。
自桐桐出生以來,我基本都以「順其自然」的原則去考慮育兒問題。 能以自由、快樂的心態去做的事情,我決不願接受多一絲的累贅或強迫感。
直到今年 5 月初,我的一位曾經做過幼教的好友提醒我: 進幼兒園,兩件事是最最重要的。一是獨自吃飯的能力;二就是自己大小便問題。
雖然學校有保育員,但是自己會,才是最好的。不然受罪的就是桐桐了。
好友的話,讓我如夢初醒,徹夜難眠。
其實,我一直想讓桐桐自然而然的離開尿不溼,也是考慮到他生性敏感且膽小。
對他來說,也許「順其自然」會比「強迫」更有效。 但我不得不考慮好友善意的提醒。
加上自今年過完年以來(也就是桐桐 30 個月左右),其實他已經在如廁方面完全有自己的意識了。 於是,我想,是時候進行一些「人為訓練」了。
二、如廁訓練記
我買了兩樣輔助工具: 如廁訓練內褲(特意買了桐桐喜歡的圖案)
訓練階段一:
先用託馬斯小內褲代替尿不溼,勉強接受!等桐桐自己喊要尿尿了的時候,嘗試讓他脫了內褲尿在小馬桶,拒絕!並且要求包上尿不溼。 以上兩個狀態,維持了整整一個月。這時候的桐桐,已經 33 個月了。
令人欣慰的是,每一次小便或大便之前,他都會精確地表達自己想要排洩的意願,雖然還是必須包上尿不溼才願意。
訓練階段二:
善意的謊言:沒有尿不溼了,尿託馬斯上面吧!不會漏的! 憋了一會,真的尿了。當然,是在我豐富生動的表情,以及堅決表示一定不會漏在地上的前提下。 看吧,其實他已經很懂了。他覺得尿在尿不溼裡,習慣了,很安全,不想亂尿,更不想尿在地上。
嘗試把託馬斯脫了讓他尿,不接受! 只要讓他光著屁股直接尿,就不行。
訓練階段三:
「利誘」 「桐桐,你要是尿一次小馬桶。媽媽幫你買輛寶馬玩具跑車,怎麼樣?」(桐桐最愛車)。 「好!」 「那你什麼時候尿小馬桶呢?」 「嗯…. 明天吧!」 於是,明日復明日,從來沒有實現過諾言。也「騙」了我好幾次買玩具車。
找到孩子的「痛點」+ 利誘 + 持續溫暖的鼓勵 「桐桐,再不尿小馬桶,幼兒園就不能去了哦!」(桐桐很想上幼兒園)。 當桐桐急著想尿尿要包尿不溼時。我說「沒有尿不溼了,只能尿小馬桶了。」 一開始,桐桐會急的哭。幾次下來,其實小孩心裡已經慢慢接受了,只是身體一時還無法接受。 某一天,桐桐又要尿尿了。我說:「快,尿小馬桶吧,尿完媽媽馬上幫你去買車車,買你最想要的那輛寶馬遙控車。」 桐桐猶豫了下,好像還是不願意。 我繼續說:「我們桐桐要尿小馬桶咯,因為我們尿小馬桶就可以去幼兒園了呀。」 然後有一天,他真的尿了小馬桶。 而且晚上都是一夜到天亮!!!沒有尿床!!!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