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她是駕馭旗袍的高手,晚年定居美國時隨身帶去50箱旗袍

2020-12-26 AA人間煙火孰知味AA

朱自清說,「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朱自清之所以把南京比作古董鋪子,自然源於南京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朱自清

關於南京,歷代文人的吟詠甚多,譬如南朝謝朓曾言,「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再如唐人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這些文人騷客的反覆吟詠,無疑成了推廣南京的一張張名片。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至今還沒有去過南京。因此,當我看見由國慶所著的《紙上金陵》(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時,還是頗為欣喜的。既然一時半會兒去不成南京,那麼通過專家的介紹來了解南京,為今後去南京做些知識儲備也是必要的。

南京

天津民俗專家由國慶長期致力於傳統廣告文化研究與收藏,出版有《再見老廣告》等作品。《紙上金陵》收錄了「朱元璋與沈萬三豪賭」等二十多篇文章,是關於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甘鳳池、宋美齡、周璇等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書中有精美彩色老廣告畫三十餘幅,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

朱元璋

南京城的老廣告畫,故紙片裡的金陵城。從廣告畫入手來認識南京,這應該算是獨闢蹊徑吧。以《旗袍高跟鞋醉南京》為例,作者選擇兩幅廣告畫來展開,分別是《民國時期藥品廣告上的旗袍時尚》和《老廣告畫中的明星穿著摩登高跟鞋》。就這兩幅廣告上的女明星而言,民國時期女性的審美標準跟現在有些許不同,女明星呈鵝蛋臉型,顯得豐潤飽滿,跟現在一些女性推崇的錐子臉還是有區別的。僅僅這兩幅廣告畫,肯定呈現的信息量遠遠不夠。作者在後記中談到,他查閱了《南京文化志》《南京訪古記》等資料,這對於擴充本書文章的知識含量很有幫助。

旗袍女

作者從旗袍的來歷,談到旗袍在南京的演進種類,譬如倒大袖旗袍、校服式旗袍、無袖旗袍、掃地旗袍、開衩旗袍、立體旗袍和現代旗袍。每一種旗袍類型的出現,都跟當時的審美觀念、外來文化的影響及社會的開放程度有關。

以民國時期南京旗袍的演進為例,作者談到,辛亥革命後,中國城市女人的思想和雙腳開始解放。在收腰旗袍盛行的20世紀20年代,以南京、上海、天津、廣州為先的城市女人看著大批穿著高跟鞋的金髮碧眼的洋女子攪動著我們街道的景致,既新奇又羨慕。高跟鞋讓東方女人興奮不已,她們進而愛上了高跟鞋。

高跟鞋女郎

最初,試穿者難免不在行,皮鞋的窄小和高跟讓人感覺是在受刑,但很快,在與高跟鞋的不斷親密磨合中,她們的小腿更加筆直,胸部更加挺拔,加之絲襪與旗袍的包裹,輕盈的小開步前所未有,步步生蓮的儀態絕對是街頭最迷人的風景。難怪張愛玲說,無論如何平庸的女人,穿上高跟鞋,都會搖曳生姿的。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的大家閨秀也好,小家碧玉也罷;淑女名媛也好,風塵女子也罷,但凡愛美心切的女子,只要到了花季年齡,大多會喜歡上高跟鞋,追逐著最炫的時尚。如同魔術般的鞋子款式又讓她們挑花了眼,有的鞋面緊裡,有的露出腳趾和足跟,有的綴著蝴蝶結,有的黑白拼鑲,不勝枚舉的花色與現今的式樣幾乎別無二致。

高跟鞋女郎

最後,作者談到在南京女人心目中,「旗袍與高跟鞋好似雙面膠,好似姊妹,形影不離。」可見,穿旗袍就得配高跟鞋,這樣走起路來更容易凸顯女人味兒。

作為民國時期貴族婦女的代表,作者特意談到了宋美齡與旗袍的故事。關於宋美齡的容貌,現在我們尚可從一些老照片上領略到這位「第一夫人」的風採。年輕時期的宋美齡,肯定是一個尤物,這也是蔣介石執意拋棄髮妻要與宋美齡結婚的原因。當然,其中也有政治因素的考量,畢竟能跟宋美齡結婚,蔣介石就成為國父孫中山的連襟了。這樣的親密關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實上,宋美齡的確是美貌非凡的。1949年8月16日,美國藝術家協會曾經宣布,宋美齡入選「全世界十大美人」且名列榜首。

宋美齡

宋美齡鍾愛旗袍,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外出,常以旗袍示人。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宋美齡久居南京,那時候她的旗袍還沒有專人來承制,往往是臨時請某一師傅到黃浦路的官邸為她量制。有一次來了個叫張瑞香的裁縫,宋美齡發現他做的旗袍非常精緻,穿上去較之以前的也更合體。張瑞香原本是新華門附近小巷裁縫店裡的手藝人。後來,張瑞香又為宋美齡服務了幾次,他不僅手藝高超,為人也忠厚,逐漸博得了宋美齡的好感與信任。於是,徵得蔣介石同意後,宋美齡特別把他召進了官邸,成為「御用裁縫」,專為自己做旗袍。從此,張瑞香一直跟隨宋美齡,無論是輾轉重慶,還是臺灣、美國。

臺灣高山族

眾人皆知宋美齡對旗袍有著深厚情結,逢年過節各方送來的綾羅綢緞源源不斷,這些足夠張瑞香年復一年地忙活了。宋美齡常常挑出自己喜歡的讓張瑞香縫製,比如,淺色的做成夏裝,略深的用於春秋裝,深色的則留待冬天用。多少年來,張瑞香幾乎每天都在做旗袍,幾天就成品一件,然後笑呵呵地請宋美齡過目,宋慶齡看罷便命人放入自己的衣櫥裡,並由女侍根據顏色、質地認真編號,妥善保管。日久天長,衣櫥裡的旗袍自是琳琅滿目,精品如雲,儼如專屬博物櫃一般。

蔣介石夫妻

作為政壇名流,宋美齡非常講究儀表,會根據不同場合穿上色彩、樣式各異的旗袍,即便是出訪也需張瑞香隨行,因為她隨時可能讓張瑞香臨時改動旗袍。另外,不少旗袍宋美齡只穿過一兩次,有時稍微碰到灰塵或滴水便要及時換掉。張瑞香對宋美齡忠心耿耿,除了大年三十這天外,他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做衣服,有好幾次重病臥床期間還咬牙堅持幹活。據說直到他去世前的那一刻,嘴裡還念叨著對不起老夫人,因為還有旗袍沒有做完。

1991年9月21日,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去美國,傳說在隨行的99箱衣物中約有50箱是旗袍。當然,我們要明白這一點,並不是所有女人都可以完美地駕馭旗袍。有些人穿上旗袍楚楚動人,有些人穿上旗袍卻讓人大倒胃口。根源在哪裡呢?那就是旗袍一定要剪裁合體,這樣才能穿出東方女人的神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人的身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大多數人,並不像宋美齡這樣,擁有專職旗袍剪裁師。這就是實力的差距了。

南京

作者認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範和故事。南京是溝通南北的一塊寶地,南北文化、中西理念在這裡匯聚、交融,自然造就了南京海納百川、凝重而不泥古的品性。本書最大特色是用自己收藏的故紙來解讀和還原過往南京的面影,材料真實,解讀細膩,能使人觸摸到真實歷史的細節。

此外,由於作者是老廣告文化、民俗研究方面的專家,在談及南京的廣告和民俗時能從中外交流的高度,從南京與國內其他城市的歷史聯繫中抓住廣告中的歷史信息,這樣就無形中擴大了這些老廣告的信息量,讓人耳目一新。(彭忠富/文)

相關焦點

  • 宋美齡去美國定居時,帶走了100多箱行李,這裡面會有什麼?
    1991年,宋美齡到美國定居,並想在那裡安度晚年。隨著她一起遠赴美國的還有她100多箱的行李,臺灣當局知道她的行李數目後一片譁然。當時有人傳出來消息說,宋美齡帶走97大件,也就是97箱,但事實上根據士林官邸的侍從們透露,她至少帶走了100箱。
  • 一生喜歡穿旗袍的優雅女人宋美齡,旗袍多達千條以上
    宋美齡喜歡旗袍,自然也擁有為她一人設計製作旗袍的專職裁縫師。據記載,宋美齡的專職裁縫師名叫張瑞香。早在蔣介石在大陸執政時期,張瑞香就跟著宋美齡走南闖北,寸步不離。
  • 旗袍定製,女人的美需要旗袍的承載
    ,其餘時間都在忙碌著為宋美齡趕製旗袍,大概兩三天就能制出一件旗袍。宋美齡對旗袍的熱愛非常人能夠理解的,她並非追求流行時尚,愛慕虛榮,只為心中的平衡,她衣櫃裡的旗袍大多只是穿那麼一兩次就永遠的沉睡了,她最愛的常穿的不過那麼幾件,尤其對黑色絲絨旗袍的熱愛,很多重要會議接見外國人的時候都會穿上它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而宋美齡的看法則和蔣介石不一樣,宋美齡覺得第一選擇應該是瑞士,他覺得瑞士環境好,年齡大了到那裡去,養老比較好,而且瑞士是一個中立的國家。宋美齡第2個中意的地方是美國,原因和蔣介石留學的原因一樣,早年宋美齡在美國留過學,時間還不短,她非常喜歡美國的文化,即使在中國,宋美齡也保持自己的一些吃西餐的習慣。
  • 陳納德的妻子,旗袍收藏量堪比宋美齡,被譽「穿旗袍的總統特使」
    不過,據陳香梅說,他們結婚後,陳納德對她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希望她永遠做中國妻子,做中國女人。這項要求的細節就包括:希望她多穿中國旗袍。從那以後,旗袍更成了陳香梅常備的行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襲潔白或火紅旗袍的她,伴隨在飛虎將軍身邊。
  • 宋美齡晚年去美國時,帶走97個箱子,裡面裝的東西讓人沒想到!
    就拿宋美齡來說,雖然世人對她的評價也不乏是貶義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在近代抗戰史上也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後來國共兩黨內戰,蔣介石戰敗退居臺灣,宋美齡也跟隨自己的丈夫移居臺灣。當時蔣介石帶走了很多黃金珠寶和文物。宋美齡晚年移居美國,帶走了97個箱子,裡面裝的東西出人意料。 宋美齡有一個稱呼叫「永遠的故宮院長」,來到臺灣後,一直擔任臺北故宮管理委員會的委員,而且每逢宋美齡過生日,臺北故宮都會類似於「蘭竹展」這樣的展覽會,所以宋美齡與臺北故宮的淵源頗深。
  • 旗袍文化:兩位60多歲的老奶奶身著旗袍,成為巴黎最亮麗的風景線
    旗袍是中國女性最具代表的傳統服飾,曾被譽為女性「國服」。1929年,民國政府將旗袍,確立為國家禮服之一;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旗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中國人民對旗袍的重視。上個世紀20年代起,旗袍就開始在全國流行,時至今日,旗袍依然是中國最為重要,且最受歡迎的女性服飾之一。
  • 宋美齡保養 | 一生都是50公斤,活到106歲,斷食+灌腸+美齡粥+少吃多餐
    宋美齡即使在家裡,也毫不鬆懈,會堅持化妝,甚至年老時也堅持保持妝容,從來不素顏朝天。她旅遊時也要帶著絲綢床單鋪上,只是為了睡覺更舒適,甚至在去國外定居時,隨身攜帶了99箱衣物。一位長期幫宋美齡按摩的隨從稱,她發現60多歲的宋的腳底柔軟細膩,連一塊厚皮也沒有。從年少到老態龍鍾都一直鍾愛著穿旗袍,而且一定要穿高跟鞋來搭配。
  • 旗袍也改良,華旦妮設計的一字雙襟旗袍博得宋美齡、黃柳霜青睞
    宋美齡對旗袍的喜愛是眾人皆知的,在許多重要的場合都穿著旗袍現身。無論是在國內的南京、重慶、杭州等地,還是遠渡重洋到美國,宋美齡都有穿著一字雙襟旗袍留影拍攝的照片。一字雙襟旗袍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認可,極受歡迎。
  • 宋美齡跟詩麗吉罕見同框,旗袍皇后風姿綽約,手腕上的配飾卻輸了
    相傳她喜歡旗袍的原因也是因為蔣介石喜歡旗袍,這種為你一生都穿上旗袍的愛情實在很浪漫。碎花樣式的旗袍顯得很華貴,勾勒出身材。大概是她生涯中意氣風發的一段時光。雖然是短款旗袍,但是收緊的腰身顯得身材很好。 宋美齡熱愛旗袍,她還有一個貼身的裁縫。
  • 1988年,宋美齡去美國養老帶走97箱行李,裡面究竟裝了什麼?
    失去天下的蔣家也開始退出政壇,宋美齡甚至前往美國養老,卻帶走了97大件行李,都是什麼?雖然李登輝以「副總統」的身份宣示繼任「總統」,但明眼人都知道,誰當國民黨主席,才是真正的掌權關鍵。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宋美齡寫了封信給當時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表示黨內對李登輝續任主席有疑慮,建議恢復中常委的集體領導模式,臺灣政壇頓起風暴。
  • 宋美齡晚年生活慘澹,全靠一個人救濟,她到底是誰?
    宋美齡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她生於1897年,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1975年蔣介石過世後,她大多數時間定居在美國,2003年在美國曼哈頓去世。
  • 在這個舞臺上,她們用旗袍演繹了別樣的自我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千嬌百媚,風華絕代說到近代以來對旗袍的酷愛,不得不說這位傳奇女子——張愛玲,她不僅瘋狂熱愛旗袍,甚至還著迷於自己設計。甚至1995年去世,張愛玲都還身穿赭紅色的旗袍。
  • 宋美齡保持一生的三大秘訣,能做到其一已屬不易
    宋美齡幼時受父親和留學美國十年經歷的影響,喜歡吃西餐愛喝咖啡。婚後受蔣介石的影響,也愛吃烤雞和豬排。她每天都會用磅秤量體重。只要稍微發覺自己的體重重了些,立刻改吃一些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葷的食物。一段時間後恢復到她的標準以內後,宋美齡有時就會吃一塊牛排。
  • 籽蘇:一位把中國旗袍穿成世界傳奇的女子!
    >「舊金山國際旗袍文化月」活動發起人沈籽蘇,一個從中國北京走向美國舊金山的奇女子,一個一年365天穿旗袍的中華服飾推廣者。在這次旗袍文化月活動中,由籽蘇女士精心策劃的「綻放生命,疫外芬芳——全球網絡徵文大賽」於4月14日至5月28日舉行,世界各地女性紛紛投稿,用圖文記錄自己、家人和朋友在抗疫中的感人故事……籽蘇常說:旗袍修身,善美修心。一年365天,她每天穿旗袍,把旗袍文化變成了隨身的課堂,隨時隨地讓舊金山灣區女性朋友分享旗袍文化,把溫馨、愛意帶給身邊的每一位朋友。
  • 旗韻會館周年慶,旗袍低至50元起!
    美好的時刻總是讓人留戀,時至一年,又到一年初夏時,旗韻會館迎來了一周年店慶!為了答謝所有新老朋友們的厚愛,全館所有旗袍低至心跳價回饋大家!部分改良旗袍,原價:198元,心跳價:50元!!!簡約、舒適。。。
  • 旗袍,一部中國百年的風情史
    一襲素雅的旗袍,傳統的中國式髮髻,把旗袍的嫻靜、優雅、淡然的靜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種無可比擬的文靜嫻淑,從容不驚地淡定自如,散發著西方女性無法複製的韻味,成為一代國母永恆的經典。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寫道:「她身穿色調柔和剪裁合身的旗袍,打扮得很是整潔,烏黑髮亮的頭髮往後梳,在腦後挽成一個髻,秀美的臉龐宛如浮雕像。」
  • 民國旗袍:一道亮麗的風景,因新文化運動女權興起,今天成為國粹
    對穿著十分注重,一生特別鍾愛旗袍,擁有「旗袍第一夫人」之稱,據史料記載,宋美齡的衣櫥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旗袍儲藏室」。宋美齡從11歲時,跟著二姐宋慶齡到美國留學,10餘年的留學生涯使她的語言、舉止、思想全盤西化。
  • 民國旗袍:一道亮麗的風景,因新文化運動女權興起,今天成為國粹
    1、宋美齡宋美齡是民國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關鍵人物,她集美貌、財富、權力、榮譽於一身。對穿著十分注重,一生特別鍾愛旗袍,擁有「旗袍第一夫人」之稱,據史料記載,宋美齡的衣櫥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旗袍儲藏室」。宋美齡從11歲時,跟著二姐宋慶齡到美國留學,10餘年的留學生涯使她的語言、舉止、思想全盤西化。她曾經說過:「我惟一跟東方沾上邊的就是我的臉孔。」可是,她卻對最具民族特色的旗袍情有獨鍾,並且持守一生不曾改變。
  • 旗袍美人「中國旗袍第一人」宋軼
    引言旗袍在英文裡旗袍被稱作「Cheongsam」,即「長衫」,在那個群星璀璨、兼容並蓄的時代裡,她的「誕生」也表示著女性對獨立的渴求。從時代裡走出來的宋美齡、林徽因、阮玲玉、張愛玲、...幾乎標誌著那個時代的顏色,飽含書香氣與童話感。探究旗袍的背後,我們探索的是一代女性的文學修養、生活狀態,她們詮釋著東方韻味又包容了現代西方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