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拖拉磨蹭?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很必要,試試「角色棋盤法」

2020-12-11 梅梅育兒史

一、引言

最近發現了一個問題,讓孩子做事他總是跟我說時間還久急什麼,玩一會再說,比如說我昨天晚上讓他刷牙洗臉早點睡覺,然後我進房間收拾了,等我收拾好已經過了半個小時,我看到他還在客廳擺弄他的玩具。

氣不打一處出,又催他趕緊去洗刷,孩子看見我眉頭皺著,一臉要發火的樣子,不甘心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去洗漱了,洗漱完讓他乖乖睡覺又花了不少時間。

生活中應該有很多的孩子跟我家孩子一樣,做事磨蹭拖拉,如果家長不催煩了或者家長不發火的話,不到最後一刻孩子永遠不想做。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孩子有這樣不好的習慣是因為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強,他們沒有緊迫的時間概念,總是認為自己的時間足夠,所以沒有緊急感,家長若想要改掉孩子這一不好的習慣,可以先弄明白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再對症配藥。

二、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1、孩子天生愛玩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一個問題:無論什麼時候孩子都很愛玩,很多家長竭力想改掉孩子愛玩的問題,可是都失敗了。

這是因為孩子愛玩是天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無憂無慮沒有任何憂愁,每天除了玩就是睡,他們沒有其他的活動,所以他們的腦海裡都是玩。有句話說的好"三歲看老",孩子三歲的時候只知道玩。

2、孩子的自律性很差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不強,他們只知道自己開心就好,沒有任何的規則意識或者待辦事項意識,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事都不重要,如果家長不催自己的話,能拖一秒是一秒。這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自律性很差,所以他們不會把一些日常的小事放在心上。

3、孩子太過自信,認為時間足夠

還有很多孩子拖拉磨蹭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對時間都沒有足夠的認識。

這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他們聽說每天有24個小時,他們不知道24個小時有多長,但是聽到24的時候,就覺得一天很長,再加上他們對自己很有信心,覺得自己肯定能夠完成,所以總是拖拖拉拉的。

孩子對自己有信心當然是優秀,可是不能不認清自己,現在很多孩子不能完成作業就是因為對自己太自信,認為自己肯定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殊不知這是他們對自己能力的錯誤認識。

誰對時間最吝嗇,時間對誰越慷慨。要時間不辜負你,首先你要不辜負時間。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不管是孩子對時間的概念不清楚還是孩子的自覺性不高,又或者是孩子過度地自信,只要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不強,家長都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想快速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家長可以試試上面的角色棋盤法。

三、什麼是"角色棋盤法"

"角色棋盤法"是孩子通過觀察、思考和認知三個步驟,認識自己、分清職能以及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

觀察是指孩子對象棋的觀察,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觀察每個象棋的角色以及他們的行走規律。

思考是指家長引導孩子,把整盤棋想像成自己身邊的環境,讓孩子思考自己在這盤棋裡是什麼樣的角色和職能,孩子通過這一過程可以認清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

認知是指家長引導孩子讓整盤棋想像成自己的家,家庭成員每天都在做些什麼,自己要做什麼,並且家長要告訴孩子,事情是不能拖沓的,到了日期就要完成。

養成孩子的管理時間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沒有良好的時間管理意識,孩子很容易變得拖拖拉拉,這對他們的未來是有危害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模擬角色棋盤的方法,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自己要獨立完成什麼事,並且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四、家長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正確方式

第一,今天的事不放明天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因為孩子在日常做事的時候,他們會有懶惰的心理,他們會想著多拖一會是不是家長就會幫自己做了?孩子出現這樣的錯誤想法,家長要注意糾正。

家長在教孩子處理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當天的事情沒有完成,一定不要幫孩子隨手做,並且監督孩子完成當天的任務。這樣的情況發生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就會主動完成了。

第二,幫助孩子制定計劃

"角色棋盤法"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認知,讓孩子對自己的職能有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平時要做什麼事而且能夠給自己的時間做一個規劃。有時候很多孩子可能不能夠獨立地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時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制定管理時間計劃。

家長在幫助孩子制定計劃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可將孩子的時間安排的過於擁擠,讓孩子失去休息的時間;也不可放任孩子,給孩子過多的休閒時間,要注意勞逸結合。

第三,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認識時間

我們都知道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很有必要,其實讓孩子清楚時間也是很需要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會催孩子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的時間還是掌握在家長的手裡,孩子還是會依賴家長。

所以,如果家長想要孩子認清時間,提升管理時間的能力,先放手,讓孩子自己切切實實地感受時間的變化。

五、結語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有拖拖拉拉的習慣,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孩子的管理時間能力不強,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試一下"角色棋盤法"。

讓孩子通過觀察、思考、認知三個步驟,認清自己,清晰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這樣可以輕鬆提高孩子對時間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解決?用「角色棋盤法」,培養孩子自主管理時間
    從根源上解決拖延的問題,就是把孩子放在一個很好的軌道上,讓孩子高效的學習做事。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科學的時間管理能力。二、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形成過程0到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探索世界,因為語言能力還不足夠,也不能夠理解抽象的事物,所以和他們講時間管理還太早。
  • 孩子長期拖拉磨蹭,其實是不懂時間管理!(家長必讀)
    本來可以八點寫完的作業,非得磨蹭到十一二點才寫完。每次睡覺前豆豆媽都有一種神經衰弱的恍惚感,畢竟天天如此,日復一日的絕望。提起孩子的磨蹭拖拉,不少媽媽都會產生深深的無奈感,有時候逼急了會選擇武力來解決,但是結果並沒有好轉,孩子的磨蹭勁反而變得更加嚴重。都說有了孩子的媽媽會擁有一身鎧甲,為了孩子心被揉碎了也要堅強。
  • 孩子磨蹭沒時間觀念?可能是你導致的,用3步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這個快點的詞彙好像成了父母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一個詞語,可孩子依舊是磨磨蹭蹭,就像身體被調成慢檔一樣,也像算盤珠子似的,你不去撥一下,他根本不會動一下。但拖拉的毛病對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益處,而導致孩子拖拉磨蹭的現象,有可能就是因為父母在幫他管理時間。
  • 孩子拖拉磨蹭幾個原因,除了催促還有更好的辦法。從小養成是根本
    孩子越催越磨蹭,幾個方法讓他們主動積極做事不拖拉上學之後家長一天之中感覺時間最緊張的就是孩子上學前和放學後,早晨起床到出門,可能要催好多遍。放學回家從吃飯開始,就恨不得孩子能有個一鍵加速的按鈕,這樣就能快點吃,快點寫作業早點睡覺。
  • 孩子放學後磨蹭不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此事,專治孩子拖拉
    於是會出現這樣一幅場面:每當孩子放學,寶媽都會第一時間衝到孩子面前,「叫爺爺告奶奶」一樣「求著」孩子寫作業,直到看到孩子乖乖坐在書桌上才鬆了口氣:「怎麼現在的孩子寫個作業這麼磨蹭?"相比之下,時間是一種更加抽象的概念。孩子不能認識到時間,自然也就不會產生時間概念。2)父母錯過孩子專注力養成的關鍵期導致孩子磨蹭的原因,除了沒有時間概念之外,孩子的低專注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專注力低的孩子在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玩耍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的「新事物」帶偏。
  • 告別做作業拖沓磨蹭,孩子只需要一個PCP時間管理模型
    後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何老師開始潛心研究兒童時間管理,在她的著作《不急不催 輕鬆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一書中,向大家推薦了已讓30萬個家庭受益的"一套行之有效的PCP兒童時間管理模型,以及圍繞這個模型延展的訓練法。"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我們只要在網上隨便一搜「孩子磨蹭」,就會出現500多萬個結果;再搜「孩子拖延」,竟有700多萬個結果……由此可見,孩子磨蹭拖拉是大部分家長需要面對的共性問題。結合生活中周圍寶媽們的傾訴以及自己的「實戰經驗」,我認為,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1、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說話特別愛嘮叨,有時為了顯示事情的重要,一定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要知道一件事情,如果說得多了,反而在孩子心中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 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番茄工作法」:「專治」孩子拖拉磨蹭
    哪怕我在旁邊看著他寫作業也是各種拖拉、磨蹭,不是「媽,我橡皮掉了」就是「媽媽,我想上個廁所」。結果就是一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最後拖到了睡覺前才寫完。大把的時間被浪費了不說,整個過程也是雞飛狗跳,學習效率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沒有。二寶雖然相對比較聰明,但因為學習效率低,成績受到了影響。
  • 一位媽媽的自述:我用這4招,改變了孩子拖拉懶散的壞習慣
    當小麗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想盡辦法幫孩子提升專注力,想改掉孩子拖拉懶散的壞習慣。這位媽媽的自述:我用這4招,改變了孩子拖拉懶散的壞習慣一、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並且要求孩子嚴厲執行小麗是這樣給孩子立規矩的,她告訴孩子:在寫作業這件事上,我是負責給你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陪伴,但這件事注註定是要你自己完成的,如果你每天明明能用半小時完成的作業,卻寫了超過一小時,那麼當天晚上你就不可以看動畫片,要早早睡覺。
  • 孩子拖拉磨蹭很氣人?只需這樣做,一治一個準.
    當豆豆跟沒聽見一樣,該怎麼磨蹭怎麼磨蹭的時候,豆豆媽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往豆豆的屁股上打去... 豆豆媽也很苦惱「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好啊,但有時候就是忍不住,尤其是你這邊在趕時間,他卻還在磨蹭拖拉,讓人心煩氣躁,一生氣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從這些方面入手,幫他糾正「拖延症」
    這些都是拖延症的表現,愛拖拉的習慣對孩子非常不好,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不妨試試以下幾點。 第一、制定目標,並設立獎罰措施。 每當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就給他們制定好目標,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能完成會有一個小小的獎勵,完不成則會受到懲罰,多次之後,孩子基本上就能養成高效率的習慣。
  • 壹拾壹: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和情緒,明白時間和情緒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沒有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的能力,會有哪些影響呢?孩子小時候一旦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就不可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不僅吃飯磨蹭、睡覺磨蹭、寫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而且直接會影響到專注聽課的能力,學習成績自然也會一落千丈,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種沒有時間意識的狀態,直接就會導致拖延症,孩子年齡越大越難改變,所以說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往往並不是智商
  • 小孩拖拉磨蹭怎麼糾正?這4個方法很管用,學習了
    小朋友的拖拉磨蹭,是家長們最難忍受的。當你上班帶娃兩頭燒,忙得像個陀螺似的連軸轉,孩子卻還是慢吞吞,一點都不著急,你真的是大寫的生氣!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孩子糾正拖拉磨蹭的壞習慣呢?給大家推薦如下4個方法。方法一、家長先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跟著父母依葫蘆畫瓢的。
  • 孩子拖拉磨蹭別著急上火,心理學家告訴真相,幫孩子改掉不是難事
    父母總是為孩子拖拉磨蹭著急上火,而孩子卻全然不知自己錯在哪兒;當你像個將軍一樣發號施令,不停地催促孩子作業快點寫、上學要遲到了,書包要背上等等,而孩子卻是越催越慢,甚至一臉懵地看著你。然而,養個娃何至拖拉磨蹭這一個問題,家長們頭痛的事多著呢!其實,所有行為的背後都與孩子內在動機、需求有著必然聯繫。
  • 對付磨蹭的娃,催是下策,三步幫你培養「麻溜利索」的孩子
    每天要催孩子起床,催孩子洗漱,催孩子吃飯,催孩子上學,催孩子寫作業,催孩子去睡覺,一整天的時間都在催促孩子做這做那的,磨蹭確實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想要孩子告別磨蹭,得從根源上解決問題。01 孩子磨蹭的原因1)缺乏時間觀念心理學概念上有個詞語叫做時間知覺,意思是客觀上對時間順序性和延續性的感知反應。
  • 孩子做事愛磨蹭,催他不管用,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讓孩子告別磨蹭
    育兒專家左飛建議家長,想要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首先要找到孩子出現磨蹭的真正原因。所以家長不妨可以思考一下,孩子出現磨蹭的時間和行為,是否有外部因素的影響?原因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很多孩子喜歡磨蹭的一大原因,其實和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因為很多小孩,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往往對時間並沒有概念,他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看鐘表。所以,五分鐘、十分鐘這些時間段,在孩子的眼裡,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 寫作業不磨蹭、做事不拖拉,黑科技幫你養成自律小學霸!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有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寫作業太磨蹭,媽媽催無數次都不管用,心態非常爆炸。有次在媽媽的怒吼中,孩子竟被嚇到下跪,哭喊著求媽媽放過自己。  的確,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是媽媽們最頭疼的事。  為了讓孩子寫作業快一點,媽媽們真是把心都操碎了。
  • 霍啟剛帶7歲兒子下廚做咖喱蝦,聰明的父母會培養孩子這三項能力
    其實,對於孩子最重要的事,只是這三樣:第一是自立能力,第二是正確的金錢觀,第三是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孩子擁有這三項能力,不優秀都難。那麼,為什麼這三項能力如此重要呢?3、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為什麼孩子早晨起來磨磨蹭蹭,半個小時過去了也沒有刷牙洗臉?為什麼孩子從七點就開始寫作業,到了晚上十點鐘還寫不完?這都是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造成的。不會管理時間的孩子都喜歡磨蹭、做事拖拉。
  • 越是催促,孩子越是磨嘰?找準原因是前提,懂得時間管理才是王道
    相信多數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都遇到過孩子做事墨跡、拖拉問題,並且你越是催促,他們越是行動緩慢,背後都有哪些原因呢?孩子拖拉磨嘰的原因有哪些◆自信心不足當孩子做某事缺少信心時,內心會比較焦慮緊張,行為上則表現得十分磨蹭,這樣的孩子不是因為對事情不感興趣或者沒有動機去努力完成,而是刻意迴避做這件事,並且不做的話,內心還會愧疚和自我懷疑。
  • 孩子該上幼兒園了,每天早上起床磨蹭拖拉,用這5個辦法
    這兩天跟朋友聊天,朋友向我抱怨說,孩子現在上了幼兒園,每天早上跟打仗一樣,叫幾十遍孩子還是不願意起床,最後好不容易叫起來了,還要穿衣服、刷牙洗臉、吃飯,每天一大堆事,後來直接動手,危機口就送他去幼兒園。麗嬰房童裝親子裝,柔軟舒適的面料,清新自然的質感,面料的質紋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