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矯正:足背屈嚴重受限?3個動作幫你改善,還能避免腰部酸痛

2021-02-22 99健身快訊

最近我在整理關於健身中容易出現身體損傷的資料時發現,影響健身效果或者使訓練者不得不放棄健身的傷病主要有以下3種(排名分先後順序):

①腰部(下背部)疼痛;

②膝關節損傷;

③肩關節損傷;

更讓人意外的是,絕大多數人在開始健身之前並沒有以上傷病問題,反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健身後才逐漸出現。這裡並不是說健身不好,而是極不提倡在沒有系統的學習之前,盲目的進行訓練,尤其是抗阻力訓練。

不良深蹲對膝關節、腰背部極易造成損傷

今天我們重新回到深蹲這一話題,因為一個不良的深蹲動作就會造成腰部、膝關節的強烈不適,3大傷病部位一下就佔據了兩種,尤其是排名第一的腰部酸痛問題,嚴重影響了訓練者的健身體驗。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因素——足背屈能力,它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上述傷病問題的發生機率。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4點進行關於足背屈進行詳細的講解。

足背屈相關介紹;

足背屈受限對深蹲有哪些影響?

如何進行改善?

足背屈相關介紹

通俗來講,足背屈指的是腳背靠近並縮短與小腿前側之間距離的能力。但它特指的是一種運動解剖體位,使足前靠近小腿前側的動作,使兩者間的夾角逐漸小於90°。

足背屈

因為足背屈是發生在腳部與小腿之間的活動區域,所以決定其能力的必然是踝關節的靈活性。

踝關節是由距骨、脛骨、腓骨組成人體負重最大的關節區域,但不公平的是,包裹在踝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非常少,所以踝關節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它本身受傷機率的高低程度。

踝關節組成

尤其是自重大的訓練者或者在負重訓練時,我們的踝關節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因為壓迫而受到限制。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因為經常久坐或者長期不運動,從而大大降低了的原本踝關節應有的靈活度。

面牆單膝跪地,將前側腳置於距離牆面10cm左右的位置進行足背屈動作,試著讓膝關節貼合住牆壁,整個過程中後腳跟始終踩實地面。如果接觸不到牆面,請前移腳尖與牆壁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因為腿長或者腿短而改變。

足背屈自此方法

測試總體上會分為2個檔位:

①腳尖距離牆面在8-13cm之間,膝關節接觸到牆面;

②腳尖距離牆面小於8cm,膝關節接觸到牆面;

顯然,如果你屬於第②種情況,說明你的踝關節靈活性已經下降了,從而影響了足背屈能力。

足背屈受限對深蹲有哪些影響?

這是造成深蹲動作中腰部酸痛的主要原因!

當足背與小腿間的角度無法縮小時,身體重心就會集中在身體的後側,尤其是在進行槓鈴負重時,非常容易發生後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訓練者就會不由自主的加大髖關節屈曲程度,即身體前傾的方式進行受力,從而保持重心穩定。

雖然身體穩定了,但在起身的過程中,腰部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長期如此,必然會造成腰部損傷。

足背屈受限,為了避免重心後移,髖關節屈曲幅度增大,非常容易造成腰部損傷

關於深蹲時膝關節過不過腳尖,在以前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現在我相信大家已經非常清楚了。

可以更加肯定的是,深蹲時膝關節過腳尖一定沒有錯,它反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體位。

對於一些足背屈受限的人來說,想要通過膝關節過腳尖來更好的刺激下肢肌肉就顯得相當困難了,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膝關節、下背部受傷風險最大的反而是沒有超過腳尖的時候。

深蹲是否腳尖動作對比

如何改善足背屈能力?3個動作幫你解決

訓練原則:拉伸小腿後側肌肉,使限制足背屈能力的小腿後側肌群得到放鬆。

動作要領:

①靠前站立,雙手扶住牆面,將前側腳掌貼在牆壁上,腳跟貼地。

②身體微微前傾,然後擠壓足背部,逐漸縮小足背與小腿之間的夾角,從而拉伸小腿後側肌肉。

注意:腳尖要正對且垂直牆面,不得左右外旋。

直立靜態足背屈

訓練原則:通過彈力帶對脛骨或者距骨施加阻力進行足背屈伸,增加足背屈能力。

動作要領:

①將彈力帶一側進行固定,另一側纏繞在踝關節靠上2-3cm處,保持彈力帶一定的張力。

②前伸膝關節,進行弓步動作,盡最大努力使小腿向足背靠攏。

③在夾角最小時保持1-2s 後,緩慢回至起始位置。

彈力帶足背屈

變式動作:也可以將彈力帶直接纏繞於踝關節上,驅使踝關節中的距骨最大程度的後移,從而增加足背屈幅度。

彈力帶足背屈

訓練原則:通過在足背屈下的靜態負重,逐漸改善深蹲下的足背屈幅度問題。

動作要領:

①最大幅度的屈膝、屈髖進行下蹲,與此同時雙腳踩實地面,後腳跟不得離地。

②將槓鈴置於膝關節上方,並且微微前推膝關節,使小腿與足背有一個動態的推力,動作保持15-20s後下放槓鈴即可。

負重足背屈

注意:膝蓋方向要與腳尖始終保持一致,且施加的推力方向與腳尖方向也應一致。

個人建議

踝關節靈活性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問題,這也說明足背屈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

但是我們可以在深蹲之前,安排以上動作進行踝關節靈活性的激活,最大程度增加足背屈能力,從而有效解決當天深蹲因足背屈受限而可能發生的問題。

如果長期如此,每次深蹲前都進行針對性改善,相信有一天我們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足背屈受限問題。

總結

在深蹲過程中,膝關節的作用是起主導發力,踝關節以及髖關節更多的是提供功能性支撐,三者在深蹲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我們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膝關節與髖關節上,從而忽略了踝關節的重要性。

希望通過本文我們可以進行自我檢測,如果你的足背屈有上述問題,請及時進行改善,儘快避免不良深蹲對身體造成的損傷。

想了解更多更健身知識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深蹲蹲不下去?這可能不是因為你的筋骨太硬,而是腳踝活動度受限
    在深蹲的注意事項中,我們常見的注意事項都在膝蓋,肩肘和下背部,因為這些地方容易出現疼痛感。不過腳踝倒是很少有人去注意,但腳踝的活動度對深蹲也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它決定了你能蹲多深。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腳踝活動度的問題——足背屈受限足背屈是指腳尖,腳背向上活動方向的描述,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做一個向上勾腳尖的動作,就是足背屈。
  • 深蹲,你蹲對了嗎?避免5個錯誤姿勢,一組徒手深蹲動作練起來
    如果你在健身房不知道用什麼器械來練腿,或者是你不想去健身房,那麼很簡單,徒手訓練下半身的動作有的是,你大可以在家輕鬆地進行練習,比如深蹲、箭步蹲、波比跳等等。但是,健身圈中最推崇的還是深蹲動作,畢竟這個黃金招牌動作,不是浪得虛名的。這個動作對於下半身肌肉的刺激非常的有效之外,還能提升你整體的肌肉爆發力與肌肉含量。
  • 【拯救腰痛】2步幫你改善腰臀部酸痛問題
    59個內容 脊柱是人體的中軸支柱,沒有脊柱就沒有人的形態,通過分布在脊柱周圍肌肉神經控制著,讓我們的上肢軀幹保持平衡穩定狀態。
  • 負重深蹲不標準,了解造成的原因,才能夠從根部解決問題
    導語:說到負重深蹲,每一位健身領域的健身愛好者都接觸過,因為他是健身當中非常基礎的動作,但是所鍛鍊到的肌肉很多,鍛鍊的效果也比較明顯。然而很多人在做負重深蹲過程當中容易出現一些錯誤,比如說會出現腰部反弓的情況,同時也有一部分健身愛好者在做完負重深蹲之後會出現腰部酸痛的情況,那麼其中的原因是怎樣的呢,我們想要從根部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源頭的問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深蹲對身體傷害大?其實無關動作,是因為你的身體還不適合深蹲
    深蹲時,臀部、大腿後側肌群是被拉長的狀態,如果它們過於緊張,使髖關節活動度受限,深蹲時,會出現腰椎彎曲來代償,容易讓腰部的腰椎受力不均勻,而且還會出現「骨盆眨眼」,久而久之,會出現腰間盤錯位、突出等損傷,同時活動度的不足,還會導致動作的變形,使膝蓋承受更多的壓力。
  • 深蹲時屁股眨眼有影響嗎?如何改善?一文帶你了解究竟!
    比如很多小夥伴在做深蹲動作都會遇到深蹲時屁股眨眼的情況,有些人還會在訓練後出現下背部酸痛的感覺,不自覺地就會瞎想自己是不是腰不行了?也有部分小夥伴會誤以為是自己熱身不夠充分,或者深蹲的重量太大造成的。這兩種情況的確也可能會引起下背部酸痛,但還有一種情況也會使你出現這種症狀,那就是屁股眨眼。
  • 膝關節超伸是重點,5個動作幫你改善
    由於膝關節以下的脛骨受力不均,從而造成足背屈功能受限,加上我們長時間的走路姿勢以及足底承重不均,足底屈肌逐漸失去張力,從而造成功能性扁平足。3、引發骨盆前傾,小腹凸出,腰部酸痛。扁平足是「啟下」,那麼骨盆前傾就是「承上」。
  • 足背屈角度測試!
    運動員腳踝活動度受限是十分常見的,特別是指足背屈(Dorsiflexion)的角度,而足背屈受限可能引起跟腱炎、膝蓋疼痛、動作代償及身體受到落地的衝擊力較大等。  該如何評估足背屈角度夠不夠呢?  單跪姿足背屈測試(Half Kneeling Dorsiflexion Test)
  • 腰部酸痛通過按摩就能改善?別瞎按,也許就不是腰的問題
    相信很多人都有腰部酸痛的困擾。大體上來看,腰部酸痛有很多原因。但是針對不同原因的腰部酸痛,我們通常只採用一種處理辦法,那就是按摩腰部。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腰部酸痛都可以通過按摩來解決,因為根本原因很有可能就不在腰上。那會是哪裡出了問題呢?答案是:腰大肌!
  • 6個動作矯正骨盆
    這兩個動作看似只有手的區別,但實際上訓練的內容還是很不同的:  第1個動作:手觸地,背彎曲,雙腳並起,更多是拉伸膕繩肌.  第2個動作則是背反弓挺直,雙腳分開,雙膝微微彎曲,臀部也要向後一點,更多是訓練膕繩肌肌力。  堅持做這兩個動作,可以有效地改善骨盆前傾的情況,而且它幾乎沒有場地要求,你可以隨時進行。
  • 深蹲導致腰痛?很大的原因是不會屈髖,你要這麼做
    我們都知道像深蹲、硬拉這種強度比較大的訓練對於身體也有一定的傷害,在訓練中肌肉酸痛是經常遇到的情況。尤其是在深蹲訓練中,自己的腰部經常會有酸痛感,膝蓋有的時候也會產生不適。其實這種現象就是腰部代償,就是在深蹲中本應該是腿部肌肉承受的壓力被腰部肌肉佔據了,這樣壓迫腰部自然會有酸痛感。
  • 一氣呵成,正脊柱、調骨盆、拉筋經,只需3個動作
    ,因為脊柱不正多於骨盆不正及筋有關,因此只有筋、骨盆、脊椎三個一起鍛鍊才完善,下面這3個動作,就可以實現這種目的。抻懶筋、正骨盆、調脊椎——「三步連動」把操做,就是居家生活暇時、辦公之餘,開展自體防治疾患的好方法之一:一、「雄獅擺尾」:動作要領:A、雙手扶桌沿略與肩寬,雙足並立把身俯,腿與背臂呈直角;B、足跟微翹腰臀左右向後擰擺,就像舞獅子屁股帶動尾巴左右甩。
  • 深蹲腰疼正常嗎?把這4個要求做到,深蹲就不會腰部代償了
    也就是說,屈膝屈髖儘量同步進行,而不是先屈髖後屈膝。先練臀部啟動動作第二個要求就是,你現在只要深蹲就會腰疼,那麼就有一部分原因是臀部啟動不足導致。也就是說,儘管我們在深蹲過程中,臀部有擠壓感和拉伸感,但是你的臀部發力並不完全,只是做到了頂峰收縮和拉伸伸展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臀部主動發力,避免腰部代償。所以在實際訓練的時候,你不妨把深蹲先放一放,然後先練臀部啟動動作。
  • 3個深蹲練習動作,解決深蹲站不穩的問題,幫你完成標準深蹲
    所以,在深蹲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屈髖意識,就是臀部向後坐,因為將臀部向後推就會幫助我們限制膝蓋前移的幅度,從而讓重心保持在足底。第二: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弓背因為深蹲時的力量是由腰部、背部來傳遞的,如果弓背、腰不挺直的話,力量有效傳遞給大腿,過多力量聚集在腰部,很容易造成對腰部的損傷。所以正確深蹲要全程保持腰背部挺直,核心收緊。
  • 深蹲硬拉「腰疼遭不住」,終極解決方案,下背從現在開始不再累贅!
    通常,造成骨盆翻轉的原因是下蹲幅度過低,超出了你的柔韌性範圍(也有一種說法叫屈髖受限)。錯誤的硬拉——在硬拉中造成下背不適的概率遠遠超越其它任何動作,這是因為硬拉的槓桿結構會強烈地給脊柱施壓。如果你操作不當,就會嚴重過勞下背部,甚至造成腰椎損傷。
  • 肩頸酸痛,3個瑜伽動作幫你緩解
    司機和長期開車族主要是筋膜長時間緊繃所致肩頸酸痛在文章的開篇當中,我提到到計程車司機大哥抱怨肩頸酸痛的原因就是這麼導致。我們開過車的老司機們都知道(注意,這裡老司機不是愛開車老司機)就是那種駕齡在4年以上司機和開車族,都有一個深刻體會就是當長時間長期呆在駕駛室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四肢都長時間處於一個彎曲的狀態,肘關節、膝關節不能自在的活動,雙腿腰部跟肩部的肌肉長期處於一個緊張的狀態。
  • 連深蹲都達不到的練腿效果,腿舉卻能輕易做到,還不趕快練起來?
    本文主要概括為以下4部分內容:動作相關介紹;腿舉較之深蹲的好處;正確的動作流程要領;3個不要,1個技巧讓你充分掌握該動作動作相關介紹所以腿舉的動作原理我們一目了然:①髖關節的屈伸;②膝關節的屈伸;③踝關節的屈伸。這裡詳細指的是足背屈能力,一般情況下踝關節都是在膝關節的基礎上被動的進行。
  • 髖關節不夠靈活,深蹲練腿就效果不好,4個動作幫你提高屈髖能力
    深蹲練腿的時候,大家都應該清楚,就是你深蹲蹲的越低,那麼你的練腿效果就越好。但是深蹲具體能蹲多低,不是看你膽子有多大,而是看你髖關節有多靈活,髖關節靈活的人,深蹲蹲得越低。此外,比如像深蹲腰疼、深蹲站不穩,這些情況其實都跟髖關節靈活性相關。
  • 闢謠:O型腿無法通過訓練矯正?不一定,功能性失衡的O型腿就可以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覺得O型腿並不能得到矯正,始終認為這是一種「先天體態」,從而也就放任不管了。那麼真的不能矯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談一談。同樣,我們的踝關節靈活度、足弓、足背屈功能受限也是導致O型腿形成的原因之一,這也是一種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連鎖反應。所以如果你不是先天性,也沒有什麼大的傷病歷史,只是因為後天不良習慣引起的肌力失衡,那麼恭喜你,你的O型腿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
  • 健身達人:你有鍛鍊過腳嗎?告訴你3點好處,重要性堪比腰腹核心
    由以上三部分功能分區轉換出一些訓練部位,如足弓、足背以及踝關節功能肌群。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從這3個部分進行針對性改善及訓練。三、鍛鍊腳部有哪些好處呢?我所觀看的視頻為大家分享了3個好處,個人也完全贊同。第一,提高運動能力以及靈活敏捷性。這裡通常指的是一些體育運動愛好者,比如籃球過程中的彈跳能力,跑步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