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經常洗衣服的呢?
我想那一定是我們意識到清潔重要性的某一天。根據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我們從一個月洗一次衣服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洗,這是因為需求層次發生了變化,清潔變成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下面,筆者將從洗滌劑、洗衣機及洗車機三種清潔用品的發展史來說明下,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洗衣服,卻很少洗車。
記得嗎?很早之前奶奶都喜歡用肥皂洗衣服,甚至洗臉,後來有了洗衣粉,奶奶都捨不得用,一方面覺得洗衣粉貴,一方面習慣了肥皂;後來媽媽喜歡用洗衣粉,偶爾用下洗衣液,原因和奶奶也是一樣的;而現在我們每天都在用洗衣液、洗手液、柔順劑,合成洗滌劑顯然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但其實它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並不長,真正快速發展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兒。
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利用自然界的天然產物來沐浴和洗滌織物的,例如天然鹼、草木灰、淋汁、皂莢等;直到鴉片戰爭後,肥皂傳入中國,中國的洗滌用品才開始逐漸工業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洗滌用品工業實際上就是肥皂工業,直到1959年「工農牌」洗衣粉投產,中國洗滌用品工業才算有了合成洗滌劑。
因為對洗滌劑清潔程度要求的變化,洗滌劑經過不斷的升級迭代,才會有了今天的立白、汰漬、碧浪、飄柔、海飛絲、藍月亮、清揚、白貓等品牌的區分。但其實很多品牌是隸屬同一家公司的,例如汰漬、碧浪、飄柔、潘婷、海飛絲等品牌都屬於寶潔公司旗下的品牌。
寶潔始創於1837年,是全球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巨頭之一,目前市值3066.07億美元,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堤。中國的日化企業起步晚了很多,立白始創於1994年、納愛斯創建於1968年、藍月亮創立於2001年,雖然在市值上他們無法和寶潔相比,但銷量表現卻值得一提,2014年立白集團年銷量額就已經達到180億元了,納愛斯140億元,藍月亮100億。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洗滌劑液體比例仍然很低,美國液體洗衣劑的比例超過80%,日本衣液體洗滌劑40%,歐盟液體洗滌劑30%以上,而我國只有13%,因此,儘管近年來有關企業在液洗市場進行擴張的步伐較快,我國液體洗滌劑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從洗滌的發展史來看,洗滌劑產品已經經歷了類型國際化、品牌豐富化、功能多樣化的階段,成熟的洗滌用品體系是能夠經常洗衣服的基石。
為了讓洗衣服更省時省力,1928年誕生了第一臺理論意義上的波輪洗衣機,1955年日本把波輪洗衣機定格並沿用至今,1937年美國人發明了滾筒洗衣機,近六年來我國洗衣機產量都保持在7000萬臺以上,洗衣服這件事,正因洗衣機的普及變得更加方便。
而隨著人工智慧邁進2.0時代、消費者對家居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高,智能洗衣機逐漸成為新貴,具備WIFI功能、自動投放功能的智能洗衣機零售量份額一直在攀升,同時洗衣機除菌殺菌功能、自清潔功能成為新的研發方向。
洗衣機從研發、生產、銷售、市場變成熟穩定可以說經歷了92年。近百年的時間來推動洗衣服這件事,似乎是長了些,但是我們總能在成長中快速學習,從近年來清潔市場的變化就能感受出來,清潔市場正在精細化,比如針對房屋清潔的家政服務和清潔汽車的洗車行業的興起就是很好的證明。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已經成為家家戶戶配備的交通工具,成為繼洗衣機、冰箱後的第一大「家電」,因此洗車市場才有了發展的基石。我們洗車市場發展緩慢,現在大部分仍然處於人工洗車的天然階段,相較於國外機器洗車,我們機器洗車發展空間巨大,尤其是智能洗車市場。
目前要想洗車也像洗衣服一樣方便,我們缺少的 是,洗車用品產業鏈的完善和洗車機產業鏈的完善。
從這兩年智能洗車機的增長數據來看,中國洗車機產量已經在逐年增加,網點分布也越來越多,消費者也越來越能夠接受智能洗車,但是洗車要想像洗衣服一樣,便捷還需要更多的站點,保守估計還需要3—5年。
而經歷過本次疫情,中國人的清潔意識再次被加強,清潔市場極有可能會迎來新一輪增長,而私家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洗車頻次也將因此有所提高,而因環保、勞動力等問題,人工洗車終將會被智能洗車機替代,也許8—10年後我們不僅每天要洗臉、刷牙、洗澡、洗衣服,也許隔兩天也要洗一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