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認為,如果在6500萬年之前,恐龍沒有因為「彗星撞地球」而滅絕,那麼,人類的祖先是很難出現在地球之上的,畢竟白堊紀晚期的時候,早期出現的哺乳動物差一點就要被恐龍捕食殆盡了,幸好,一場災難從天而降,當其它物種都因為無法適應滅絕的時候,哺乳動物的祖先卻另闢蹊徑,開啟了飛速進化的大門。
大約3500萬年之前,人類和猿類共同的祖先,古猿出現在了地球之上,它們普遍晝伏夜出,然後在樹上生活。那個時候的人類祖先,體型還很小,這個時候的它們在地球上仍然具有很多的天敵,它們作為雜食性動物,並不具備鋒利的牙齒,也沒有鋒利的爪子,如果非要說一個優點,那就是它們的腦容量要比其它動物大一點,這也導致它們更聰明。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從樹上來到了地面,嘗試著直立行走,嘗試著在危機四伏的陸地上生活?現代研究認為,大約500多萬年之前,非洲大裂谷出現了,非洲的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些原本茂密的雨林,因為氣候變化,開始逐漸退化成為了稀鬆的草原地帶。這個時候,樹木已經無法滿足古猿們的生活,於是,一些「先驅者」從樹上來到了地面,當它們抬頭的時候,發現了滿天的星辰,意識到陸地的生活可能也會不錯。
這個時期的人類祖先,其實是被迫生存的,否則就要被大自然淘汰掉。來到了陸地之後,因為胎兒在出生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哺育,直立行走可以解放雙手,於是,慢慢的,直立行走的古猿越來越多,它們也逐漸進入到「類人猿」這個暫新的階段。
在直立行走的初期,一方面需要懷抱嬰兒,一方面需要採集食物,類人猿的速度並不快,這導致它們開始淪為另一種動物——恐貓的盤中餐。一直到150萬年之前,恐貓的存在對於類人猿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它們可以悄無生息的對人類的祖先進行捕殺,如果不是因為環境氣候的變化,恐貓如果沒有滅絕,人類也很難成功進入到下一個進化時期。
200萬年之前,人類家族中的第一個「人科生物」——能人出現在地球之上,他們雖然已經進化到「人類階段」,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並不是地球的主宰,畢竟世界上的危險還有很多。100萬年之前,人類的祖先學會了使用火,這標誌著人類進入到一個暫新的時代,不僅可以用來防衛,還可以用來吃熟的食物,人類變得更加聰明,很多人科物種也在這個階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
在20萬年之前,現代人類真正意義上的祖先——智人出現的時候,地球上的人科物種已經有17種之多,大約5萬年之前,發展到晚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為首,其中尼安德特人已經佔據了非洲近10萬年的時間,可是晚期智人要比他們更為殘暴,當晚期智人登陸歐洲, 也標誌著地球上的人科物種有17種只剩下了最後1種。一直到今天,人類的成功從來都沒有「容易」二字,我們能夠進化到今天,可以說並不是「幸運」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