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是媽媽和寶貝之間之間唯一的通道,一端連接在寶寶的腹壁臍輪處,另一端則附著於供給營養的胎盤上,靠著這跟臍寶寶可以從媽媽體內完成營養的吸收和代謝物的排洩。
在寶寶出生後,醫生就會將靠近寶寶一端的臍帶剪下,還留下一小段臍帶在寶寶的肚臍上。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護理不當,就給細菌侵入寶寶體內的創造了一個機會,很容易引起新生兒臍炎,甚至全身感染。一般來說,寶寶身上的臍帶脫落的時間在第7-10天。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應該如何護理寶寶的臍帶呢?
1、注意觀察
臍帶進行結紮後24小時之內,要密切觀察有沒有出血。部分新生兒寶寶由於臍帶結紮的帶子變松,會有少量的滲液或者滲血。所以在寶寶臍帶結紮後24h內爸爸媽媽要注意觀察臍部有沒有出血,如果發現蓋在臍帶上的紗布被血汙染或者溼透的時候,應該立即請醫生重新消毒包紮。
2、注意防水
在這段期間,寶爸寶媽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寶寶的臍部乾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浸溼。尤其是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更需要注意防水,避免細菌感染,如果不小心弄溼了,應該立即更換,先用棉棒擦乾,再進行護理。更換之前一定要清潔雙手,不要用髒手、髒布去摸、擦肚臍。同時要注意寶寶的尿不溼不要蓋到臍部,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汙臍部創面。
3、注意消毒
爸爸媽媽每天要給孩子的臍帶消毒,用嬰兒專用消毒碘伏或者75%酒精消毒,從臍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重複塗抹,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如果一根棉籤不能擦乾淨,可以多用幾根棉籤,直到擦淨為止。寶寶臍帶脫落後,在根部會有一層痂,這個時候局部會有潮溼或者米湯樣液體滲出,也不要忘記繼續消毒,一般堅持到臍帶脫落後的一個星期後就可以了。
有的寶寶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後壞膿的,家裡的老人為了乾燥臍帶就選擇用紫藥水擦拭寶寶的臍帶,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用紫藥水,紫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酒精的乾燥效果是從裡到外的乾燥。所以還是要選擇酒精哦。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發現孩子的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還伴有臭味,臍輪紅腫,這就是寶寶感染的症狀,此時一定要及早到醫院治療,以防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