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餘年的長視頻混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於pc網際網路末期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幾年,短視頻戰場開闢,從最初的美拍小咖秀等平臺的多極混戰,到如今的抖音快手兩強爭鋒,短視頻戰場在2020年陷入難分伯仲的無限戰爭。
但新戰場依舊在開闢,接下來將是網絡視頻形態的終局戰爭。終局戰爭中B站,字節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愛奇藝隨刻等平臺粉墨登場,各方勢力正在YouTube模式上開啟著劍拔弩張的諾曼第登陸。
新戰場聚焦於10分鐘左右的pugc內容,pugc即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化用戶生產內容」,內容既包含各類普通用戶上傳的非專業化內容,也包含機構或專業人員生產的專業內容。關於這一模式,全球頭部玩家YouTube早已為國內玩家樹立了標杆。
Pugc內容的開疆拓土並不起始於2020年,但卻將在這一年成為新的戰略焦點。在短視頻抖音快手兩強格局基本形成的2020,B站正憑藉其弱化ACG的勢頭來擺脫二次元的束縛,西瓜視頻也憑藉頭條系縱橫交錯的產品矩陣,大肆吸納著用戶,愛奇藝新開發的隨刻也絲毫不掩飾其對這一領域昭然若揭的野心。終局戰爭究竟會走向何方,接下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首先我們來聊聊為什麼說視頻主戰場將發生改變?這裡將分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第一,我們先來看看短視頻戰場的戰況。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短視頻行業總體月活達8.21億,其中抖音4.86億,快手3.41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6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8.54億。也就是說,短視頻領域儼然已是一片紅海,隨著c端市場的天花板越來越臨近,各平臺對用戶的爭奪將由增量爭奪變為存量爭奪。
留給短視頻平臺的選擇要麼是出海,要麼是擴寬賽道,前者的軍備競賽早已在海外打響,抖音海外版tik tok和快手海外版kuai都在全球留下了漂亮的戰績。而關於擴寬賽道,除了探索商業化的模式,放開視頻時長也是一種方法,2019年抖音快手都在進行放開視頻時長的內測,而2020愛奇藝財報電話會議上,CEO龔宇也直接透漏公司正在測試一款名叫隨刻的YouTube模式應用。
我們來看看YouTube模式下的這片市場。YouTube誕生於2005年,2006年被Google收購,到目前全球用戶超20億,是當前全球最大的視頻搜索和分享平臺。而相反國內,成熟的平臺並沒有,早期的優酷,土豆等平臺雖然做過這一模式的嘗試,但那些年由於技術不成熟、創作者缺乏等原因,最終都不了了之。
雖然說,這片市場還處於藍海,但不代表背後不存在各方勢力的虎視狼窺,2018年上市後的B站,逐步放開泛二次元的進程,前身為頭條視頻的西瓜視頻,從2016年誕生起便瞄準了這塊蛋糕,之後的愛奇藝隨刻,快手,抖音也註定將在這片蠻荒之地兵戎相見。它們誰會成為中國的YouTube,接下來將逐一分析。
為了從辯證角度向大家清晰展示當前市場的競爭狀況,在這裡將通過對B站和西瓜視頻兩方勢力的對比來加以分析。
第一方面,用戶規模。
B站,2019年第三季度月活為1.279億,日活為3760萬。西瓜視頻為1.3億,日活5000萬。這對於短視頻領域動輒數億的日活還有很大空間,如果拿同屬性的YouTube來對比,20億的月活更加反映了二者巨大的潛力。
第二方面,內容生態。
先聊聊b站,B站成立於2009年,誕生之初是以動漫、遊戲為文化核心的二次元網站,2017年底,B站開始了紀錄片扶持計劃,並不斷擴展分區,之後,平臺不斷向生活娛樂等非二次元內容傾斜。
根據艾媒諮詢對b站2019H1內容分區的統計,B站稿件數量排名前五的分區分別為遊戲34.5%,生活23.7%,娛樂9.8%,影視8.4%,音樂8.0%,非ACG內容佔全站的60%,而這一比例還在逐步提高。可以說,現在的B站正在脫胎換骨,目前來看,B站的生態是以二次元+生活娛樂為主。
相比於b站謹慎的商業破圈,西瓜視頻從誕生之初就瞄向YouTube模式,最新的網頁端改版直接模仿YouTube界面。而b站網頁端至今沒有加入推薦模式。在西瓜視頻成立的四年時間裡,大力扶持三農綜藝等內容,更關注內容多樣性與大眾用戶。
正是因為如此,加上B站當前沒有完全放開的次元文化防禦,導致西瓜視頻內容供給量要高於前者,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B站每天視頻供給量7萬條,西瓜約在30萬條左右,YouTube供給量在360萬左右。
第三方面,用戶黏性。
由於社區屬性,B站更多關注文化內核,多年的深耕,逐步培養起以彈幕互動為特色的良好社區氛圍。而西瓜視頻主要是依靠頭條系巨大的用戶流量注入形成的矩陣產品,用戶並沒有很強的歸屬感。
第四方面,外部輔助。
聊起外部輔助,就不得不聊Google,YouTube能有今天,與Google密不可分:
1.Google依靠其安卓作業系統的壟斷地位,使得手機廠商必須預裝YouTube等自家應用。
2.谷歌搜索會給YouTube強導流,使得YouTube佔據了搜索的視頻入口。
3.Google強大的推薦系統讓用戶能隨時隨地接觸到感興趣的內容。
4.Google龐大的資金給予YouTube發展支持,在YouTube的創作者合作夥伴計劃中,55%的收入會反哺給創作者。
而在國內,今日頭條強大的引流能力以及推薦算法倒也給予了西瓜視頻有效的BUFF加成。而B站,目前來看這方面倒有些缺失,或許聯合百度倒也不失為一種可能的選擇。
聊完b站和西瓜視頻,接下來聊聊愛奇藝隨刻,作為愛奇藝2020年發力的新業務,其實並不是毫無可行性,至少,相比當年的西瓜視頻,其積累多年的內容庫便是一種優勢。
依託於愛奇藝原創豐富的內容,以及龐大的用戶基數,隨刻可以更快完成冷啟動。當平臺的pguc內容形成一定規模後,也可以實現以短帶長的模式,比如短視頻追劇,最終將用戶引向會員付費。另外,對於愛奇藝來說,其乾爹百度也可以為其內容引流,搜索結果中出現更多愛奇藝的內容,這可能也使得隨刻有成長的可行性。
最後聊聊抖音和快手,令前面幾家真正恐懼的其實不是抖音和快手是不是要做這項業務,而是二者本身。本質上,這些平臺相互競爭的目的就是搶佔用戶焦點,抖音快手形成寡頭之勢後,會產生一種虹吸效應,用戶和內容生產者都會進入規模更大效益更好的平臺,最終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恆強。
因為抖音快手龐大的規模,一旦放開時長,用戶和創作者更多的將選擇深耕這個平臺。另外,對於二者來說,因為短視頻天花板即將到來,平臺也正在探索更多的業務模式,接下來,可能會與前面幾家正面交鋒,就像當年搶佔鬥魚、虎牙的蛋糕一樣。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YouTube模式的市場爭奪可能是個綿綿不休的過程。B站勝在生態,但次元壁壘也阻擋著其生態外延,或許,什麼時候b站CEO能下定決心更換其圖像,並將B站界面進行簡潔的改版,非二次元用戶才會大批湧入進來。
西瓜視頻恰恰相反,憑藉優秀的推薦算法及頭條引流輔助,有助於西瓜視頻擴展更多用戶,但西瓜視頻當前的一個問題在於分區設置的問題,或許更加精細化的分區將是改進其社區生態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隨刻的生態當前並不成熟,前途有待觀望。抖音快手或許不會直接演變為YouTube的模式,只不過它們可能通過虹吸效應吸走前面幾個平臺培養出來的優質作者,最終這些作者成為抖音快手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