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藏藏本、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明永樂四年姚廣孝序鈔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抄彩繪本、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本 四種版本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融合了易學、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為一體。
推背圖構建了一個中國和世界歷史是按照:「帝制時代—共和時代—大同時代」這一歷史觀而命定式發展的理論體系。
《推背圖》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幹支為序號,主要包涵:一個卦象、一幅圖像、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共四個部分。
預言了從唐開始之後數千年,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即將發生在重大社會歷史事件。
《推背圖》是否為袁、李二人之作,或為偽託,已難詳考。其原本面目為何,亦難追溯。此書自五代之後漸有流傳。因其內容涉及天下政權之歸,屬與氣運之興亡,文圖雖顯亦誨,揣測多端,故自宋以降多有禁此類圖讖之詔。但民間流通仍廣,且版本亦多,文字於讖文稍異,圖影亦然,至於方家預測與解釋更是各有千秋。
幾種版本展示
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明永樂四年(1406年)姚廣孝序,手抄本,來源於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
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抄彩繪本
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抄彩繪本,末幾頁雖略見破損,但乃相當罕見之本。冊前有短文曰:「見約萬千之休咎,而稱六十之法,圖名曰推背,此進上秘藏,不可輕洩,以驗將來,已往者明如皓月,未來者其暗黑漆,慎之」。每一圖影均有文字說明,與詩讖或「頌曰」律詩一首,預言唐朝之國運安危,及其後天下形勢。此本甲子影曰:「一人頭長羊角,坐石上,兩手託日月」。其詩云 「自從盤古得希夷,龍爭虎鬥事可悲,萬代興亡誰會紀,始從此後定興衰」。最末癸亥影曰:「一人前行,一人推背」;其詩曰 「茫茫天數此中求,世代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且須推背去歸休」
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歷代推背圖》
此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本,題作《歷代推背圖》,末頁題:焦秉貞摹。應該是託名之作,繪製年代不詳。
焦秉貞,字爾正, 山東濟寧人。清代著名畫家,天文學家。 傳教士湯若望的學生,通曉天文曆法,善畫,尤喜畫肖像。康熙年間官至欽天監五官正,供奉內廷,精於人物、山水、花卉及樓臺亭閣等繪風。明末以來西洋傳教士前來中國,多以宗教畫作宣傳,欽天監和清廷作畫的機構中有西洋人甚多。焦秉貞常與西方教士接觸,熟知西方繪畫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