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公開宣稱,臺灣是2020年度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客戶,明年還有52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已通知美國國會,一旦完成後續作業程序,臺灣歷來對美軍購總金額將超過700億美元。
面對酈英傑的說法,臺灣軍方出面否定稱「明年並無規劃新增對美提出52億美元之重大軍購項目,只是有兩項軍購未公布。」臺灣軍方如此冠冕堂皇之否定說,等於沒有說,因為還有兩項軍購案未公布,公布後就是這52億美元。
據臺媒報導,2020年臺灣向美國軍購高達118億美元,折合3422億元新臺幣,平均到每個臺灣人要負擔1.45萬元。蔡當局向美軍購費用之巨,幾盡瘋狂,卻把債留給子孫。
從酈英傑公布的消息和臺灣實際向美國軍購的費用,可以說美國大肆對臺軍售是客觀事實,這一點蔡當局不需再否定吧!蔡當局為何如此這般瘋狂對美軍購?它在打什麼算盤?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蔡當局想「以武拒統」,需要向美國軍購,也遐想所謂得到美國的「保護」。蔡當局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走上了一條與大陸對抗的「臺獨」道路。這條路當然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蔡當局卻要飛蛾撲火「視死如歸」,非要走不可。為了走這條「臺獨」不歸路,蔡當局心裡清楚靠一己之力走不成,必然選擇投靠美國,緊抱美國大腿,成了蔡當局不二的選擇。而通過購買美國武器來增加臺灣的防衛能力,「以武拒統」,形成對大陸的威脅,成了蔡當局要幹的一件「大事」。所以,在購買美國武器上,蔡當局出手相當的大方,可謂來者不拒,「不差錢」。同時,也想通過購買美國武器討好美國政府,交足了「保護費」,乞求「保護」臺灣。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向臺灣狂售武器,賺取更多利益,為政黨政治利益服務。美國是以自身利益為優先的國家,而臺灣作為美國的一枚棋子,在美國亞太戰略格局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國緊緊抓住臺灣不放手,利用臺灣遏制中國大陸不鬆手。美國對臺售武,一則可以賺個盆滿缽滿,拉動美國經濟發展,肥了美國的軍火商,同時,也是為美國政黨及政客謀取選舉利益。二則美國政府想把臺灣打造成自衛型「剌蝟」,把臺灣變成美軍儲備武器裝備的軍火庫。美國深知臺灣難以對抗大陸,所以就想方設法向臺灣出售各種武器來武裝臺灣,按照美國的要求,把臺灣變成自我防衛型的「剌蝟」,使臺灣實現「自救」,以減輕美國在臺灣防務方面的負擔。於是美國狂向臺灣出售武器,美國出售什麼武器,臺灣必須接受什麼武器,沒有選擇的權力,更別說討價還價了,必須全盤被接受。同時,美國大量向臺灣出售武器,就是把臺灣當成了其武器儲存庫,待急需之時,可以隨時從臺灣調用武器。也就是說,臺灣出錢向美國買的這些武器,美國想用時還得優先提供美軍。這叫臺灣花錢幫美國儲備武器。什麼是冤大頭,這就是十足的冤大頭,然而蔡當局心甘情願配合美國就這麼幹。
蔡當局負債向美國狂購武器真能保衛臺灣?可以肯定地說,保衛不了臺灣。不但保衛不了臺灣,而且還升高了臺海的風險。想想看大陸無論從經濟體量、綜合實力,還是國防實力,臺灣相比都不在一個層面上,簡直是天壤之別。臺灣向美國購再多的武器,也是車水杯薪,根本無法解決兩岸實力對比懸殊的問題。蔡當局所謂「以武拒統」對抗大陸,只不過是犬吠火車罷了。蔡當局向美國購買的武器越多,挑戰一個中國的底線越嚴重,兩岸對峙就越尖銳,臺海風險就越大,使臺灣陷入軍備競賽的惡性漩渦之中。蔡當局盲從向美國軍購,投靠美國,並被美國所誤導,使其夜郎自大,挾洋自重,甚至鋌而走險,把臺海推向戰爭的邊緣。
蔡英文曾在臉書上寫道:「裝甲車、坦克等在公路上行駛發出的聲音,這是最安心的引擎聲」。這難道就是蔡當局給臺灣民眾所帶來的安全嗎?
蔡當局瘋狂向美國軍購解決不了臺灣的防衛安全問題,「以武拒統」,靠美國來保護臺灣也是一個不現實的問題。酈英傑宣稱:「臺灣是2020年度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客戶」,由此,臺灣站上了世界「第一」的榜首,而臺灣百姓又怎能高興起來?這是多麼具在諷刺意味呀!
蔡當局「倚美抗陸」,在接下來的四年任期內,可以說,蔡當局向美國軍購不會停止,美國向臺灣狂售二手武器不會停止。其結果是,美國會繼續毫不客氣地向臺灣收取「保護費」,繼續把臺灣當成其「提款機」,予取予求,養肥美國的軍工企業。
蔡當局自詡臺灣經濟增長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這次不用蔡當局自詡,酈英傑已幫蔡當局做了很好的宣傳,蔡當局「勇奪」美國對外軍售「桂冠」,成為「世界第一」,這下更「厲害」了。
這個「世界第一」,蔡當局還是不當為好,它除了傷財外,還害民!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