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的花藝師們經常能夠接觸到的3種插花類型,分別是中式、日式、歐式花藝。這三種類型各有特點,根據這些不同的特點,它們適用的場合也會有所不同。那麼,這三類插花形式,都有哪些特點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中式插花藝術起源於距今3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在漫長的歷史演變,它融合了儒、道、佛三派的思想與理念,成了寄託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情懷的一種載體。
因此,中式插花具有以下這些特點:
一,順應周圍環境,講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插花藝術上它也有所體現,因此,中式插花對保持花材自然的形態美和色彩美感非常重視,也講究插花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插花的過程中,會考慮「自然而然」的將插花與周邊的場景融為一體,營造富有整體美感的藝術。
二、含蓄自然,注重意境美
就像是國畫、書法等傳統藝術一樣,中式插花也注重「留白」「意境」,而不像是西方插花一樣「熱烈」,反而顯得含蓄。比起直白的感染力,更加注重作品蘊含的意義、創造的意境。
三、多採用不對稱式自然構圖形式,追求植物的線條美
中式插花以直立式、傾斜式、水平式、下垂式等四類構圖形式最常見,但也不是沒有變化的,在四個基礎形式上,中式插花衍生出了各具特色不對稱式自然構圖形式。另外,在中式插花中,對花枝本身線條形態的重視和利用也是一大特點,不用簇擁的鮮花本身,而是利用花枝、花材多變的姿態,來創造美感。
四、強調花的寓意和情感寄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將鮮花與不同的情感、理念聯繫在一起:菊花「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高潔、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貴氣、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中式插花中也會強調這些花不同的寓意,並將它組合起來進行創作。
正因為以上這些特點,如今通常被用在房屋裝飾中,與周圍環境相互「呼應」,營造房屋的氛圍,展現房屋主人的情趣。
日式插花藝術源於中國,之後又結合日本自身文化特點、發展出了許多流派。
在日本的插花流派裡,池坊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據說它起源於隋唐時期建立的六角寺。因為是隨著佛教文化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所以這個流派最初是以佛前供花為基礎,慢慢發展成形的,池坊規定了日本插花中「立花」這個插花樣式。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立花的基礎上,池坊又衍生出了「生花」和「自由花」等插花形式。
日式插花跟中式插花一樣屬於東方插花的部分,所以在很多地方都跟中式插花的理念很接近,比如重視環境與花的「和諧統一」,而比起中式插花,日式插花在花材的選擇上更加追求簡潔。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搭配下展現的美感。
如今,日本插花的流派相當之多,號稱有上千流派。這些流派裡,除了嘴傳統的池坊之外,以色彩與寫景的表現為重心,發展出「盛花」的小原流。將插花藝術和當前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新生活為主,各類花材和表現手法兼收並蓄的草月流影響力都很大。
歐式插花
歐式插花又叫西式插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直到十四至十六世紀,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才正式確立。跟中式、日式插花這些東方插花相比,西式插花更加強調實用的設計理念,對「環境」的要求沒那麼高,因此更容易融入生活之中。
歐式插花注重花材的外形,追求花群塊面和群體組合後產生的藝術感。
構圖上,歐式插花作品構圖多用對稱式、均齊式的形式,如三角形、扇形等。布局均勻有致、主次分明。
而在花材和色彩的選擇上,歐式插花通常風格熱烈、簡明。會用到大量不同色彩和質感的花組合,讓作品顯得繁盛、熱鬧,非常有 「形色之美」
這三種插花形式,你更喜歡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