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部分婆婆以長輩自居,總以為可以指使兒媳做這做那,甚至故作姿態。
殊不知,有些事情,最好不要「麻煩」兒媳。
孝順長輩,為長輩效勞,在公婆生病住院照顧都沒有問題。但是有些事情,還是不要讓兒媳做的好。
特別兒子在場的時候,對於使喚兒媳這件事,能避則避。
《雙面膠》中,有一個情節。公公住院,婆婆一直在醫院照顧老伴。兒子不忍心,就提出和自個媽互換一次。讓她回家休息,他留下來照顧,婆婆心疼兒子,不同意,說他工作重要,不能在醫院裡,會休息不好。接著,婆婆提出讓兒媳麗鵑守夜。麗鵑也要上班,嘴上說公公起夜男女不便,她留下來不方便。婆婆就說有什麼不便的,端個尿盆就行了。
婆婆接著說就這麼決定了。
麗鵑說決定什麼,她不同意。
這時麗鵑已經生氣,心裡想:憑什麼你兒子上班你就心疼,不讓他陪夜,我上班就不累了?
所以,麗鵑暢快說出那句「我不同意」後,就以累了為由,回家去了。任憑婆婆在背後怎樣喊,都不回頭。
公公醒來知道後說:「這種女人,不賢不孝,有隻當沒有。」
先不說,兒子亞平為了給父親治病,好說歹說讓麗鵑從娘家借了三萬。自己身上沒有存款,又從公司又提前支出年終獎,加上各種借的,也只夠他爸在醫院住一個月。
麗鵑都沒有說什麼,也沒有跟亞平鬧。
後來也證實了,給公公治病的醫生比較宰人,但是孝順的亞平,當局者迷。
麗鵑同事蔡姐問麗鵑,亞平心態是不是有點不正常,超負荷承受經濟壓力,去救不治之症的父親。
因為中間發生過一次口角,麗鵑把婆婆氣暈,亞平差點把麗鵑掐死。
亞平後來還三萬塊錢,麗鵑說給婆婆一萬賠禮道歉,剩下的先緊亞平還借的錢。
所以,推算出來,麗鵑並不是亞平爸媽嘴裡無情無義的媳婦。
單說媳婦該不該在公公生病時,伺候公公?
我覺得還是有點隔閡。
就像婆婆在給公公倒水洗腳時,兒子也在一旁一起幫襯著,可婆婆眼睛只盯著麗鵑有沒有做什麼。
不僅支派著麗鵑給公公倒掉洗腳水,還直接把擦腳毛巾往麗鵑身上扔,嚇得麗鵑往後一退,差點坐到地上。
最後惹得麗鵑滿臉嫌棄地用兩個指尖夾起一小片毛巾,連同洗腳水一起端走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麗鵑分明是牴觸做這些的。
她自己也說,她負責聯繫醫生找醫院,分工合作,甚至幫著籌錢,至於照顧公公之類,亞平和婆婆都可以去做。
我認為麗鵑說的沒錯,因為畢竟是亞平的父親,不是她的,而且男女有別。
婆婆放著兒子不使,非要兒媳來做,明顯有些不合適。
兒媳不願意照顧公公,與孝順無關。更多是心理上的障礙。
就像我們與父親一樣,也未必事事上前,很多時候是母親在做。因為關係上是有「親疏等次」劃分的。
公公和父親更不一樣了。婆婆不可能讓一個兒媳去做她不願意心理上抗拒的事。
即使兒媳違心答應,心裡也會不舒服,過程中不會盡力伺候,所以我覺得,還是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不要把自己意願強加在兒媳身上。
認識一個朋友。她與婆婆住在一起,雖然很多年了,但是很少發生矛盾。問她相處的秘訣是什麼,她說哪有什麼秘訣,不過是互相尊重。
後來去過一次她的家裡,終於明白了她說的「尊重」是什麼意思。
原來,她的婆婆雖然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但是卻很少管他們的事情。有時候朋友起床很晚,婆婆也只是做好早飯,並不埋怨,自己吃好,把東西收拾好,就去該幹嘛幹嘛,有時候去逛街,有時候去和老年夥伴跳廣場舞。
覺得朋友的婆婆過得很通透。老年人一旦有了自己的世界,也會好好為自己而活,更不會整天盯著兒媳,看她是否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提出批評,橫加指責,增加兒子的情感危機。
所以,好的婚姻,要看兒媳相處的模式,是否做到這三點。
互相尊重
尊重對方的愛好,生活習慣,允許與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雙面膠》中,婆媳矛盾的根源,基本上屬於婆婆不太尊重兒媳引發,儘管兒媳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但是婆婆總也看不慣麗鵑的生活方式。
所以,矛盾頻頻發生。
不強求對方按照自己意願處理問題
《雙面膠》中,麗鵑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公公生病,她也出錢出力。但是對於婆婆要求倒洗腳水和留在醫院照顧公公,表示出很大不滿。
這裡就是婆婆過於強求兒媳麗鵑按照自己意願。
不過分參與兒媳的世界
婆婆每次看到麗鵑,就會對她評頭論足一番,惹得麗鵑不厭其煩。
麗鵑買件衣服,婆婆說太貴了;麗鵑洗澡,婆婆說洗得不乾淨;麗鵑和亞平表示一下夫妻親密,婆婆也看不順眼。
所以,婆婆想要擁有一個和諧快樂的晚年,要做的就是尊重兒媳的生活方式,不強求兒媳按照的不過分參與兒媳的生活,不要對她指手畫腳。
今日話題:你對照顧公公這件事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