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藥品目錄
去醫院看病,經常聽說,有的藥品可以報銷?有的藥品不能報銷、要自費。那究竟哪些藥品可以報銷?哪些藥品不可以報銷呢?
首先,梳理一下什麼是藥品,藥品有哪些屬性?
藥品舉例
藥品,就是大家在市面上,不管是藥房、還是藥店可以買到的正規廠家藥品,最常見的屬性包括藥品註冊名稱、劑型、規格、單位、包裝單位、哪家企業生產的、批轉文號、還有藥品本位碼等信息。這些信息都是藥廠生產的藥品上市前都會有的信息,可以在藥品包裝盒或者說明書上查看。
國家醫保局還做了一件事情,將市面上上市的每種藥品,給了一個「證件號碼」,即全國唯一的編號。
藥品編碼
然後,在醫院發生了醫療行為後,怎麼做報銷呢?哪些廠家的藥品在本省或者本市可以走醫保報銷呢?
首先,醫保局根據藥品名稱、劑型做了甲類、乙類的標誌。甲類是同類藥品中可供臨床首選、價格較低的藥品,費用全額納入報銷範圍;乙類是同類藥品中可供臨床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藥品,費用需個人自付一部分,再按規定比例報銷。
藥品甲乙類
那有的小夥伴還會問,在河北省可以報銷的藥品、在河南省就醫也可以報銷嗎?
答案是不一定。醫保目錄現在還存在地方醫保目錄的說法。每個省份、地市可以規定各自的醫保報銷目錄和報銷比例,比如浙江康恩的小兒碳酸鈣在河北省作為乙類藥品可以走醫保報銷,且報銷比例是60%;而河南也可以報銷,但是報銷比例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