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張某,女性,68歲。因為腹部不適、脹滿、打嗝、噯氣、排便不暢、消瘦來就診。入院體格檢查,消瘦,心肺腹無陽性體徵。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體徵。精神狀態檢查:意識清晰,對答切題,定向力完整。語音低微,語速緩慢,眉頭緊鎖、姿態僵硬。自稱整日都不高興,對於外出和家中活動都不感興趣。丈夫去世多年,一人獨居。兩個女兒,一個在國外,一個在外地。都很有出息。自己現在日漸消瘦,不想吃飯,也不想幹活,整日無精打採,覺得自己是孩子們的負擔,幫助不了孩子什麼,活著已經沒有意義了。長期睡眠不好,常常整夜輾轉反側不能入眠,間斷服用助眠藥物治療。
說到以前,老人的眼睛就亮了起來。以前從事科技工作,在一家科研所工作,工作勤奮努力,成績顯著,性格好強,經常當先進,深得領導同事的好評。
自從丈夫去世後,她就像變了一個人,感到越來越孤獨,不願意見人,大部分時間足不出戶,一個人呆在家裡,要麼看電視,要麼看看報紙,要麼就臥床休息。但是很難入睡,或者睡一會就醒來,醒來就再也睡不著了,心灰意冷,心煩意亂。常常一個人流淚到天亮。
春節臨近,一日老人家出門沒有回家。後來鄰居們到處找,發現這位老人在附近一個小屋裡門後自盡身亡。
去世後,家人發現在老人的一個隨身小包裡,有剪刀、刀片、繃帶等,還有一個小本,記錄著自己的傷心事,經常想「隨他而去」,了卻此生。
還有一個看病的小本子,曾經被診斷為「抑鬱症」,患者治療不系統,間斷服藥治療或拒絕服藥治療。
抑鬱症發病率有增高趨勢,這種疾病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功能,給患者及家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尤其是抑鬱症引起的自殺現象時有發生,更為駭人。所以有必要早期發現抑鬱症,給予積極的幫助和治療,使得患者重獲新生,迎接陽光的生活。
那麼抑鬱症的病因病機是如何的呢?
抑鬱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幾個方面研究的較多。
神經生物學因素
神經化學方面,大腦某些部位的神經遞質,與情感關係密切。這些神經遞質含量明顯降低,可能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如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這些遞質量的減少,可能與大腦功能的退行性改變有一定關係。另外,神經遞質的功能不足,可能是抑鬱症發生的重要易感因素。
神經內分泌方面。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老化過程可以影響下丘腦-激素系統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漿皮質醇水平也增加。老年人的皮質醇分泌增加可能與海馬的NE不足有密切關係。研究提示,神經內分泌異常可能使得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的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
大腦結構和病理改變方面。隨著現代檢查技術手段的提高,發現抑鬱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抑鬱症患者,多有腦缺血灶、腦回變窄、腦室擴大等現象。這些腦結構的改變和腦功能的異常,可能是引發老年抑鬱症的危險因素。
2.軀體疾病
研究發現,有些軀體疾病,尤其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慢性軀體疾病,可能是抑鬱症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常見的軀體疾病有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
另外,對於精神活性藥物的濫用或戒斷可能都是抑鬱症的危險因素。這些物質包括鴉片類物質、中樞興奮劑、酒精、鎮靜催眠藥等。
3.心理社會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軀體健康問題逐漸增多,生理心理變化使得個體應對疾病以及緩衝各種心理創傷的能力下降,不易重建穩定的內環境。長期處於不良的健康狀態,可能成為抑鬱症的誘發因素。另外,心理刺激,即各種不良生活事件,如喪偶、失業、退休、角色改變、經濟拮据等會加重患者的孤獨、寂寞、無用、無助、無價值感,成為情緒低落的心理根源。
4.病前人格特徵
抑鬱症患者的人格特徵有如下幾個方面。(1)智商高,情商低,學習、領悟能力高於常人。(2)善良、真誠,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3)心眼小,心胸小,認死理,愛較真,好生氣。(4)目光遠,目標大,不甘平庸。(5)不善於溝通,不屑於溝通,容易產生矛盾。(6)完美主義。(7)依賴性強,自主性不足。(8)在意他人眼光卻不考慮他人感受。(9)看問題片面極端。(10)心理過於敏感,善思慮,好猜疑。
如果有這些人格特質,要警惕抑鬱症。善於自我發現和調整,不至於患病,或患病後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