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讀在國內的雞娃圈有多受歡迎,我就不多說了。
如果寶媽們有機會走進美國的任何一個幼兒園或小學教室,或者看看書店裡的教輔書籍,就知道自然拼讀是也是美國孩子和老師日常關注的重點。
自然拼讀不是「萬金油」,沒必要像很多機構一樣去神化,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讓你「很失望」。
拼讀法貌似很簡單很直接,但對於國內的同學來說,使用起來非常有局限性,根本無法做到像一些機構宣稱的那樣「學了拼讀法,英語單詞看到就能讀,聽到就會拼,會說就會寫」,更是不應該通過拼讀法來學單詞的讀音。那為什麼呢?
首先,從字母與發音對應的角度來說,英文的拼讀性並不好。
因為英語是許多歐洲語言的混合體,所以很多單詞在原來各自的語言中拼讀性不錯,但到了英語中卻很難有統一的讀音規律,特別是單詞中的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組合,讀音變化很多,不易判斷。
相同的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讀音變化平均都在5種以上。
比如單元音字母a,至少有7種不同的讀音:
●visa[ə],back[æ],take[ei],father[aː],watch[ɔ],luggage[i],talk[ɔː],total[a不發音]
比如雙元音字母組合ea,讀音變化也在8種以上:
●head[e],teach[iː],great[ei],heart[aː],learn[əː],real[iə],create[iei],kea[eiə]
一些拼寫非常類似的單詞,其中元音字母讀音卻會不同。
比如下面拼寫規律相同且拼寫很近似的幾對單詞,元音發音卻不同:
●have[æ],gave[ei];sage[ei],usage[i];love[ʌ],move[uː];bead[iː],dead[e];bear[εə],dear[iə];yard[aː],ward[ɔː]
●go[ɡəu],do[duː];done[dʌn],gone[ɡɔːn];come[kʌm],dome[dəum]
夾在兩個輔音之間的al:
●half[hæf],halt[hɔːlt],calm[kɑːm],walk[wɔːk],calculate['kælkjuleit]
有人稱上面這些情況為「特例」或「特殊規律」。但這種例子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在高頻單詞中非常普遍。
如果都按特例去處理,則有太多的特殊規律要單獨記憶,反而成了沒有規律了。
其次,一些人用「英語國家小學生只學拼讀不學音標」為理由來號召中國的學生學習拼讀而放棄音標,這是個極端錯誤的認識和嚴重誤導。錯誤原因主要有三個。
1.「英語國家小學生完全用拼讀學認字」這個說法不準確。
英語國家教小學生對常用詞彙不用拼讀而用直接認讀的做法相當普遍。
這些單詞用認讀的學習方式,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單詞根本無法拼讀,所以這些單詞被稱為sight words,佔美國初級(一、二年級)語文教材中75%的詞彙量。最著名的是道氏認讀詞彙表(Dolch Sight Words List)。(見下頁圖)
2.「英語國家小學生不學音標」這個說法也是誤導。
一些人通過詢問英語國家的人是否知道國際音標,發現「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都說沒學過音標。於是這些人立即大呼小叫地宣稱中國人學音標是受騙上當了。
殊不知英語國家的學生儘管普遍不學所謂的國際音標,卻使用一套特殊「拼寫注音」系統,跟音標的作用相同。
他們在學習全新的生詞的時候一般都會藉助這種注音方式,甚至直接印在課本中生詞的後面或者課文的生詞表中。但各地注音方式無統一標準,所以各種形式十分混亂。
比如對單詞etymology,有的書上注音形式為(et-i-MOL-uh-jee),有的注音為[et-uh-mol-uh-jee]。對mnemonic有的注音為(ne-MON-ik),有的是[ni-mon-ik]。還有用近音字來做注音的,比如:"DOVE, rhymes with LOVE"(dove發音跟love同韻)。
這些注音方式都很粗糙,還不如國際音標好用。這個情況有點像臺灣人用的那個漢語注音系統「ㄅㄆㄇㄈㄉㄊ」。如果你問臺灣小朋友是否會大陸這種字母式的漢語拼音"a o e i u ü",他們也說不會,但你不能用這個來說臺灣同胞學漢字不需要拼音。
擁有幾千萬用戶的Dictionary.com是拼字注音和國際音標都有,卻以拼字注音為默認注音,國際音標為選項。見下圖:
每天都在使用拼讀法的英美學生在碰到生詞時尚且需要注音,何況我們處處都是生詞的中國同學。不學國際音標,難道還要去學英美國家那些混亂的注音方式嗎?
對拼讀諸多誤解最本質的原因,是沒有搞懂拼讀的真正作用。拼讀是幫助母語是英語的人用來學習閱讀文字的,而不是用來學習認讀外語的。
英語國家小學生之所以不依賴音標而主要使用拼讀來「識字」,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或可以從其他渠道知道大部分單詞的讀音。在學拼讀之前,已經會流利地說英語了。
一年級小學生即使一個單詞也不認得,但至少掌握了15000到20000個不同的英語單詞的發音,尚未掌握但曾經聽到過的更多,這些熟知的發音基本完全涵蓋了他們課本上要學的單詞的發音。
拼讀法雖然規律性差,不能保證成功拼讀出正確發音,但按普遍拼讀規則讀出來的發音卻是和正確的發音相差不太遠。
作為英語是母語的學生,在頭腦中已經有了大量單詞正確發音的前提下,即使拼讀出來的音不準確,按頭腦中正確發音的原型來調整還原正確發音也是比較容易的。
比如child這個詞,如果按照一般拼讀規律會被讀成了[tʃild],英語國家的小學生根據頭腦中的眾多常用單詞的正確讀音,很容易猜到最可能是[tʃaild]這個詞,再根據上下文就能得到確認。
拼讀是幫助母語是英語的人用來學習閱讀文字的,而不是用來學習認讀外語的。
英語國家小學生學拼讀的真實場景是這樣的:
比如這本美國小孩識字繪本中的一句話Polar Bear has drifted far from home。
根據美國國家教育學院學習和閱讀中心發布的拼讀指導(Becom-ing a Nation of Readers,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小學老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第一步先按一般拼讀規律,出聲試讀出單詞的「近似讀音」(produce approximate pronuncia-tions of words)。
那麼按一般拼讀規律,這句話很可能會被學生出聲拼讀成的近似讀音大致會是這樣的:[pɔlar biːr hæs drifted faːr frɔm həum]。拼讀出來的近似讀音中,很多單詞發音都是「跑偏」的,而且也缺乏重音。
然後第二步,學生再用自己的母語常規,調整到準確的讀音。於是,在接下來的幾秒鐘,學生們會嘗試調整發音,最終會興奮地讀出正確的發音:['pəulər ber hæz'driftid'faːr frʌm həum]!
很多單詞經過幾遍這樣的接觸後,就能做到不用再出聲試讀,看到單詞就在腦子裡轉成正確的讀音。
等到逐漸對這些單詞更加熟悉後,就連這個頭腦中的轉換步驟也消失了,做到見到這個詞就立即反應出它是哪個單詞。這就是英語國家小學生學習拼讀的主要歷程。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提問,那就是:近似讀音是怎麼被轉化為準確讀音的?這是理解學習英語單詞發音和拼寫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這個原則沒有理解,不光是學習發音,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很多地方我們都會掉進陷阱。所以希望大家對此要認真理解清楚,千萬別覺得「這個問題跟我無關」。
我們需要藉助我們的母語來講解一下。請讀一下這段文字:
「暗梅幽聞花,臥枝傷恨底,遙聞臥似水,易透達春綠。岸似綠,岸似透綠,岸似透黛綠。」
這段文字如果你是出聲讀的,那讀到一半就應該感覺出蹊蹺了,估計邊上聽的人已經笑噴了。因為這句話在他們聽起來,被轉化成了以下的讀音:
「俺沒有文化,
我智商很低,
要問我是誰,
一頭大蠢驢。
俺是驢,
俺是頭驢,
俺是頭呆驢。」
按漢語普通話的發音標準,原詩裡面文字發音和後面的版本近似,但有一定差異,我們怎麼能把它轉換成了後面這種發音呢?
這正是因為我們在頭腦中有常用發音和詞彙常用搭配的正確發音「模板」,於是就可以迅速自動「還原」出這些句子「應該有」的所謂標準發音。
是頭腦中有正確發音在先,把有口音的發音轉化在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聽有口音的人說普通話,聽老外說漢語,以及聽差距不是非常懸殊的地方話(比如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加四川省)仍然可以順利理解的原因之一。
英語國家小學生拼讀時,可以在試讀後把近似讀音還原為正確聲音的情況,跟上面這個情況類似。
小學生拼讀出來的[pɔlar biːr]和頭腦中的準確發音polar bear['pəulər ber]相差不大,根據常識判斷最有可能就是polar bear。再加上前後文內容和圖片等提示,更容易確認。
所以如果說實現拼讀出近似讀音就算成功,那英語單詞拼寫與近似讀音相關度還是相當高的。這種近似發音對母語人士來說已足以幫他們學會閱讀,但學外語的人卻是無法做到的。
作為中國同學來講,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會說英語,學Polar Bear這個詞之前當然腦子裡根本沒有['pəulər ber]這個準確聲音藍本,那麼中國同學看到Polar Bear這個拼寫,就算能讀出近似的讀音,憑什麼能做到還原出準確的發音呢?所以外國小孩拼讀的前提條件跟中國同學的情況完全不同。
拼讀法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但中國同學在還沒具有聽說英語的能力、根本不知道這些單詞的發音是什麼的情況下就開始學拼讀,並試圖用拼讀來還原單詞的正確發音,是完全搞反了方向。
中國同學學英語,一定要從一開始就堅持掌握每一個生詞的讀音,不要去根據字母拼讀來猜測,而是依靠聽力與參看音標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
有趣的是,在中國拼讀法被誤解,造成在錯誤的時機進行拼讀法教學,十分費力費時且效果差,而中國同學卻能在有一定英語基礎後,不用教就能自己掌握大量英語拼讀規律,並順利地應用拼讀規則來實現閱讀。這一點是不是極具諷刺?
國內的同學學英語,一定要從一開始就堅持掌握每一個生詞的讀音,不要去根據字母拼讀來猜測,而是依靠聽力與參看音標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
對於一些被市場炒得十分火熱的概念千萬不要一味盲從,很多時候找一些相關的書籍和文章系統地去了解一下這個概念,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
拼讀離閱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實現自主閱讀,美國教育界的老師們總結了三大對孩子有幫助的線索系統(也稱為three language cue systems)。
自然拼讀只是其中之一,屬於視覺線索/Visual Cues。就是通過觀察單詞的「長相/拼寫」,來正確發音,或者通過發音,來確定單詞的「長相」。
另外兩個分別是含義線索/Meaning Cuese和語言結構線索/Language Structure Cues,語言結構通俗的說就是語法。
含義線索需要孩子能夠通過背景知識,文章上下文或插圖來推測單詞和文章中一句話的意思。
而這種推測能力在開始啟蒙後,學習自然拼讀前就可以開始培養了。
比如下面這篇RAZ B級別中的文章,孩子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fold和glue這兩個單詞。
這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去「讀圖」。看看圖片上男孩在做什麼,女孩在做什麼,來推測出「摺疊」和「黏貼」的意思。
而如果孩子知道「簡單句=主語+謂語動詞+賓語」這樣簡單的語法知識,能推測fold和glue是兩個動詞,對最終推測它們的意思也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對於進入RAZ高級別閱讀的孩子,語法線索對分析下面這樣的複合句的含義就更有幫助了。
總結一下,孩子實現自主閱讀的路上,自然拼讀、含義推測、語法這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關註上方公眾號,持續分享免費學習資源,喜歡的朋友記得點亮
右下角「在看」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