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導
直銷行業的波瀾還在持續,繼權健、華林、無限極之後,如新成為了第四家「出事」的直銷企業。
3月2日,蘇偉(化名)的妻子林麗(化名)因為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對於妻子的離世,蘇偉認為如新及其業務人員難逃其責。「他們不斷向我愛人灌輸『千萬不要去醫院』的說辭,最終導致我愛人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蘇偉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說道,「在他們口中,如新的產品無所不能,包治百病,但我愛人出事以後,這些人卻煙消雲散,連句『節哀』的話也沒說過。」
(蘇偉向記者展示家中的如新產品照片)
「千萬不要去醫院」
「千萬不要去醫院。」蘇偉認為這句話是導致妻子林麗去世的罪魁禍首,而向林麗灌輸這句話的正是如新的「導師」們,同時也是林麗的上線。根據蘇偉的回憶,在林麗出事之後,這些所謂的「導師」便將林麗的微信踢出了他們團隊微信群,有林麗的朋友向「導師」們理論,「導師」扔下了一句「這是誹謗」後便失去了聯繫。
「妻子去世後,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悼念,而這些所謂的『導師』和『密友』在出事以後,不但沒有任何的表示,還過河拆橋,說我們家屬誹謗他們。這些人平時都是大愛、奉獻之類的話,到了現在連句『節哀』都沒說過,這是我們最為憤怒的地方。」蘇偉告訴記者。
根據蘇偉回憶,林麗是在2016年通過朋友的介紹,偶然間參加了如新線下的講課,而後便加入到了如新事業中,在兩年多的時間內,林麗一直對如新的事業保持「打了雞血」的狀態,直到過世前的幾天,林麗還堅持在朋友圈推銷如新的產品。
林麗之所以對如新的「導師」們的話深信不疑,是緣自很早之前「導師」們的配方。蘇偉告訴記者,在林麗加入到如新之後不久,林麗自己發了低燒,「導師們」用如新的產品給林麗配了一個「藥方」,在林麗服用了「藥方」後不久便退了燒,之後林麗對如新產品的功效便深信不疑。
蘇偉告訴記者,他在整理妻子遺物和電腦資料時發現,在林麗的電腦中保存的如新的授課視頻以及圖書材料中,都反反覆覆提到了「不要去醫院」之類的話,諸如「即使第一次去了醫院,第二次也不要去」「有10%的病人是讓醫院治死的」等匪夷所思的話。林麗也確實聽從「導師」的說法,兩年多的時間內,林麗無論頭疼腦熱都堅持不去醫院,甚至阻止給3歲的孩子打疫苗,因為林麗的「導師」告訴她,「疫苗都是毒藥」。
根據林麗的家屬們回憶,林麗是在春節假期之後,2月份中下旬開始出現輕度發燒的症狀,在這期間林麗依然堅持服用「導師」推薦的G3果汁和如新的SPA按摩儀治療。在2月26日,林麗跟隨她的「導師」,也就是她的上線宋某去唐山「開拓市場」。隨後,林麗的病情開始加重,返回北京後在家人堅持下,3月1日林麗前往醫院治療,隨即林麗就被送進了ICU,緊接著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3月2日0時30分,醫生宣布林麗死亡。死亡原因為「嚴重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
「妻子去世前持續高燒不退,堅持使用如新的產品,導致她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蘇偉說,在妻子前往唐山期間,自己也在外地出差,後來他趕回家中,在床頭發現一袋已經使用過的衛生紙,上面全是血。
對於此次事件,如新(中國)方面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內部調查,相關情況會屆時對外公布。
是「導師」也是上線
蘇偉向記者提供了妻子電腦中的「授課視頻」,視頻中的講師正是林麗的上線宋老師,而這位宋老師身著白色大褂,隨口說出「牛奶是垃圾食品」「21歲小夥身患胃癌使用產品三個月後,所有指標正常」「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背道而馳」之類的話。
蘇偉告訴記者,視頻中的授課地點正是位於北京秀水街的如新體驗館,林麗每周都會去這裡學習,每次這裡學習的人數都高達上百人。「有時候在北京周邊地區有大型的活動,全國各地的銷售都會參與,參加人數最少也有上千人。」蘇偉說。
「她(林麗)在做如新這段時間內,雖然每天都很亢奮,但實際上沒有掙到任何錢,兩年多的時間,賠進去的錢大概有二三十萬元。」蘇偉告訴記者,宋老師要求林麗發展下線,但實際上林麗並沒有發展什麼下線。
「根據如新的制度,每月完成不到規定的業績就要被降級,所以她(林麗)只能自掏腰包買產品,賣不出去就自己吃。這些年來,賣出去的貨沒多少,大部分都是她自己吃了,不但如此,她還要求親朋好友一起吃,甚至給孩子吃。」蘇偉說,「在林麗生病期間,更是變本加厲,大量服用這類產品,林麗堅信病沒好只是吃的產品的量不夠。」
無獨有偶,有反傳銷人士告訴記者,此前也有消費者向其求助,曾將如新的產品信奉為「神藥」,但使用後卻拉肚子,如新的銷售人員卻告訴他屬於調整期,讓他繼續服用。在聽從了反傳銷人士的勸阻後,才停止食用,症狀也就隨之消失了。
對於所謂的「導師」堅持給參與者們洗腦,灌輸「包治百病」理念的做法,一名曾經是某直銷企業代理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這就是一款普通的營養果汁,那麼在參與者眼中,產品並不是特殊物品。但如果對受眾加以不斷的洗腦,給參與者灌輸『這是讓你百毒不侵的產品』的思想,讓被神化的直銷產品變成了比一日三餐還重要的剛性消費品,這樣就直接刺激到了產品的需求量,那麼公司和銷售員的業績也就升高了。虛假宣傳不可怕,可怕的是用虛假宣傳的理念給受眾洗腦,讓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時至今日,蘇偉家中還有諸多妻子留下的如新產品。「之前妻子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在意這些東西,但現在整理起來才發現,家裡存在的如新產品比自己想像中的要多得多。」蘇偉說。
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注意到,2016年有消費者認為服用如新的減肥產品導致腎炎疾病病情的加重和反覆,將如新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法庭判決認為,已有證據表明原告的疾病與服用如新的產品並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根據司法鑑定顯示,如新的勻致膠囊鉻含量超過國標11.6倍多,因被告如新公司存在過失行為,因而如新向被告支付補償款2萬元。
如新悔過了嗎?
在此次事件曝光後,3月18日,如新方面發布聲明稱「對逝者表達最沉痛的悼念」,並表示:「立即採取調查措施,正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繫。」但蘇偉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直到3月19日下午,如新方面才首次與蘇偉進行了電話溝通,並希望與蘇偉於3月20日見面。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如新在1984年成立於美國猶他州,1996年於紐交所上市。如新(中國)成立於1993年,2003年如新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2006年獲得直銷牌照,成為了第三家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受本次事件影響,截至當地時間3月18日收盤,如新集團股價下跌超過6%。
根據如新的業績披露顯示,在2007年如新中華區的營業額不足2億美元,到了2013年,如新中華區營業額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成為整個如新集團第一個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的地區。
如新在中國地區的快速發展,是建立在違規經營基礎之上的。2014年,《人民日報》連續發布三篇文章,即《揭跨國公司如新的宣傳謊言》《再揭「如新」騙局:涉嫌傳銷、洗腦》《三揭「如新」騙局:在美國屢遭處罰》,揭露了如新在中國地區的涉傳活動。
2014年,如新方面發布聲明向公眾道歉,稱「我們真誠地為這些不幸和未經授權的行為道歉」,並希望社會各界及媒體給予糾錯的機會。此外,如新方面還表示將暫停推廣會議和直銷人員的招募,為集中資源對銷售人員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培訓,將暫停所有業務推廣會議,並同時暫停接受任何新銷售人員及直銷員的申請。
據此前人民日報《再揭「如新」騙局:涉嫌傳銷、洗腦》一文顯示,如新根據產品銷售數量和發展下線人數,將直銷商分為從「見習」到「寰宇領袖」,共7級。在保證自身營業額不低於每月1萬元的情況下,直銷商每新發展4位直接的「下線」則晉升一級。直銷商的收入由自身的銷售提成和「下線」營業額的提成兩部分組成,後者是高層級直銷商收入的主要來源。「寰宇領袖」可拿到最多6層「下級」營業額的提成,其直接發展的「下線」需達到16人以上。
2016年,如新中華地區總裁範家輝離職。範家輝自2007年開始,就擔任中華地區總裁一職。在範家輝離職之時,如新並未走出「三批如新」事件的影響,中華區業績持續低迷。但繼任者鄭重在接任中華區總裁之後,迅速扭轉了中華區業績低迷的態勢,根據如新最新發布的公告顯示,在2018財年,大中華地區的營業額達到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中國大陸地區佔到8.87億美元,同比增長24%。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人民日報》的批評抑制了如新的發展勢頭,但如新經營模式和制度從未有過改變。「如新僅僅是暫停了各類大型活動和宣傳,以及業務員的培訓和發展,但模式還是那個模式,發展下線、給經銷商較高的壓力,要求經銷商自掏腰包購買產品從未改變過。」而目前,正如蘇偉所言,發展下線、開拓市場仍舊是如新業務人員的頭等任務。
(編輯:顧瑩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