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教授金冬雁:香港二次新冠感染病例未發展成重症,說明...

2020-12-26 騰訊網

記者 | 金淼

編輯 | 許悅

1

8月24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發現世界上首個確認被新冠病毒重複感染的病例。

該病例於今年3月首次感染新冠病毒,4月14日,在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康復出院。今年8月,該病例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核酸檢測時,核酸檢測呈陽性,因此接受住院隔離。但此次感染後,病例體溫及其他指標均正常,住院期間的核酸檢測發現其體內的病毒載量不斷下降。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表示,對比該病例在第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樣本基因排序,兩個樣本中的病毒基因組存在顯著差異。根據病毒學分類研究,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接近今年3-4月在美國或英國收集到的病毒株,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則同7-8月在瑞士和英國收集到的病毒株最為接近。

此前,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金冬雁教授曾認為人體對抗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將會使得至少6個月、一年內不會再感染,但此次病例兩次感染間隔4個月,金冬雁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此次發現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二次感染是很不可思議的。」

但同時,金冬雁也認為,這使得未來新型冠狀病毒或許會像社區性獲得性的人類冠狀病毒,後者兩次感染間隔多在一兩年間,人類無法獲得持久免疫力,並且病毒在人類中循環發生,感染常年存在,不需要動物宿主參與。

此前,雖然國內都有「復陽」病例出現,但是金冬雁指出「復陽」同二次感染存在本質不同。「目前學界共識是,『復陽』病例是指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病毒清除過程中、在恢復期,有病毒的碎片掉落,而不是活性的病毒,這些人沒有感染性。」

而此次的二次感染的病例,兩次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同毒株存在24個不同的核苷酸,從病毒基因組上看屬於不同的基因分支。

《科學》雜誌援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顧教授杜啟泓觀點,認為該病例證明至少一些患者對新冠病毒沒有終身免疫力。

新冠疫苗是通過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夠結合新冠病毒的抗體和細胞,從而實現預防感染的目的。因此,該病例一經公布後,大眾也產生未來疫苗是否能夠產生終身免疫的疑問。

金冬雁表示,該病例二次感染僅為無症狀感染,沒有發展為重症患者,已經顯示出前一次感染後所產生的抗體產生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即使毒株不同,但是抗體仍然能夠識別,產生交叉反應。」

而其認為此次發現雖然會對疫苗及中和抗體的研發產生一定影響,但同時也提示,未來如果疫苗、中和抗體能夠產生一定的保護水平,也在接受範圍內。「如果接種疫苗後,再次感染時是無症狀,或者沒發展成重症,那麼新冠肺炎可能就成了普通感冒,就不必這麼嚴防死守了。」

此前,美國也降低了新冠疫苗的研發標準,不再要求完全防止症狀發生,而是避免感染後產生重症。

「現在的問題是,此次的二次感染是不是一個特例,它的發生率是多少。這些我們還不知道,也是我們需要繼續去研究的,同時這件事也值得警惕。」

相關焦點

  • 較真|香港現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該如何解讀?
    較真要點: 1該香港病例為全球首例康復後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二次感染」不是「復陽」,因為該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序列並不相同。
  •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本地研究已證實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強
    據《南華早報》12日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在接受該報採訪時說,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強了三成。梁卓偉12日引述一項國際研究稱,傳播範圍最廣的新冠病毒株已發生了基因突變,第614位胺基酸位置上的天冬氨酸(614D)突變為甘氨酸(614G),傳染性也增加了31%。梁卓偉指出,一項本地研究已證實了這一趨勢,3月,一個感染者一般可以感染兩到三個人,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了四個。
  • 本地感染病例驟增,或有二次...
    來源:國際金融報4月5日,新加坡突然新增了12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116例為本地感染病例。新加坡的疫情也從境外病例增長,轉變為本土病例增長。此前一直防控得力的「模範生」,究竟在哪裡出現了問題?新增12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日病例首次破百。與此同時,新加坡疫情已從境外病例的增長,變為了本土病例的增長,且幾乎每天都出現新的感染群。在4月5日的120例病例中,有116例是本地感,僅4例是境外輸入。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外籍勞工(簡稱「外勞」)宿舍成為感染高發區,而外勞感染也是新加坡新冠人數激增的關鍵原因,這些外勞幾乎佔了新加坡570萬人口的六分之一。
  • 越來越多的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表明他們的免疫力正在下降
    二次感染的出現,表明免疫系統對新冠的抵抗力較弱,這不僅影響已康復患者面臨的風險,也影響著將來疫苗能夠提供的保護時間。 每個人都想知道,二次感染的症狀是否沒有首次感染那麼嚴重,二次感染能夠告訴我們關於新冠病毒的哪些知識?
  • 美國出現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日前,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了該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同時這也是世界上已知的首例導致嚴重症狀的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研究人員表示,病毒的基因測序表明該患者感染了稍有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目前尚不清楚導致其再次感染的原因。內華達州公共衛生實驗室主任馬克·潘多裡強調,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情況很少見,這是迄今為止在美國近600萬感染病例中發現的第一例。
  • 高福回應新冠疫苗 ADE 會讓疾病加重:尚無定論
    疫情發生後 24 小時內整體騰空遼寧省集中救治大連中心,對確診病例「一人一案一策」分析研判,對無症狀感染者實施中醫藥早期幹預,儘可能阻止無症狀感染者發展成為確診病例,患者平均住院 15 日,沒有出現一例危重症病例,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零插管、醫護零感染」救治成果。
  • 上海發現復陽病例!得過新冠的人會不會二次感染?看法國專家怎麼說
    華輿訊據歐時大參報導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13日消息,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經調查,該病例曾於今年4月在中國國內被診斷感染新冠,經隔離治療後出院。沒想到,該病例於8月9日下午到上海,8月10日上午就醫,檢測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診斷為無症狀的復陽病例!這一消息再次引發對新冠復陽病人的討論,為什麼會出現復陽?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還會二次感染嗎?復陽病例有沒有傳染性?來看看法國專家怎麼說。
  • 醫學教授:如果有疫苗 即使新冠病毒變成季節性也有望消滅
    日前,香港大學霍廣文伉儷基金精準醫學教授金冬雁在做《人類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主題分享時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動物溯源還懸而未決,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動物體內找到與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同源性達99%以上的病毒。
  • 日本新冠重症病例連創新高 醫療資源恐遭擠兌
    圖/人民視覺文丨駐東京記者 陳立雄12月5日,日本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達到520例,不僅超過了此前疫情高峰期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時的328例,還連續三天創下自疫情出現以來的最高紀錄。面對秋冬季節襲來的第三波疫情,日本國內重症患者人數僅在一個月就幾乎翻2倍,各地也愈發顯現病床等醫療資源緊缺的現象。
  • 面對新冠哪類人抗體最強?誰又最弱?哪種血型最不易重症和感染?
    此外,什麼血型的人最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或感染後也不易出現重症情況呢? 倫巴第部分城市此前已近「群體免疫」,二次疫情下反「受益」綜合義大利今日網、Fanpage網報導,此前有專家指出,義大利第一波疫情重災區貝加莫(Bergamo)此前或已實現群體免疫,有抗體人數可能達到60%。
  • 連續7天新冠感染3位數增長,迎來第二次大流行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醫學院的克裡尼翁教授周日在推特上寫道澳大利亞2600萬人正在迎來第二次新冠病毒大流行。 南澳大利亞大學生物統計學教授艾德裡安·埃斯特曼表示,維多利亞州無疑是澳洲第二波新冠疫情浪潮的中心。 埃斯特曼教授說很難預測是否能將病毒控制在該地區不大面積擴散。 他說每天的感染案例數量可能仍會迅速增加,除非感染數已經達到頂峰,才可能開始看到感染數量開始減少。
  • 成都新冠患者確診當日調整成重症,這波病毒傳染力會更強嗎?
    12月7日下午,成都市郫都區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盧某某經四川省、成都市專家組會診,將其從「普通型」修正為「重症型」。通報顯示,12月6日,該患者因咳嗽、咳痰等症狀,前往郫都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體溫36.2℃,肺部CT顯示雙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影,診斷為確診病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所有臨床診斷病例分為四種病例:一種是輕型的,一種是普通型的,一種是重症型的,一種是危重型的。這名病人當時被診斷為普通型,經過專家組討論後修正為重症。判斷為哪種類型的病例是從多方面綜合判斷的。
  • 【抗擊疫情】全球逾70萬人死於新冠!新冠可直接感染人中樞系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最新通報,8月5日0時至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2例,均在烏魯木齊市;新增治癒出院確診病例8例(烏魯木齊市7例、烏魯木齊市輸入喀什地區病例1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4例,均在烏魯木齊市;危重症轉重症1例,重症轉普通型3例。
  • 港大醫學院院長:香港疫情或將大暴發
    2020年3月20日,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警示,香港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最高風險,或將迎本地疫情大暴發。據官方數據,香港特區20日新增4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再創單日新高,患者年齡介於4至69歲。
  • 全球多例二次感染!印度日增5萬已27天!
    昨天,有關「全球出現首例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香港一名33歲新冠肺炎康復者在時隔4個月後,從歐洲旅遊返回香港接受檢驗時發現,新冠病毒檢測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不是「復陽」,而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港大專家介紹,這名二次感染患者攜帶的病毒量不少,具有傳染性。
  • 俄疫苗官網:「衛星—V」可100%預防新冠重症感染
    中新社莫斯科12月14日電 (記者 王修君)俄羅斯「衛星—V」新冠疫苗官方網站14日發布消息稱,「衛星—V」疫苗可100%
  • 全球抗擊新冠政策大比拼: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 Vs. 與新冠病毒共存...
    文|周牧之 東京經濟大學教授、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 編者按:為什麼坐擁強大醫療資源的大都市會被新冠疫情瞬間擊潰?為什麼中國能夠迅速地壓制新冠疫情?為什麼在秋冬之際,美歐日各國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又捲土重來?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周牧之教授撰文對比各國採取的抗疫政策,進行深度剖析。
  • 美國一男子兩次感染新冠,第二次症狀更嚴重
    與此前其他國家和地區報告的幾例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不同,美國這一病例在二次感染後病情較為嚴重。由此也引發醫學界對新冠病毒抗體和免疫效果的關注。 二次感染病情更重 這項研究由美國內華達大學和內華達州公共衛生實驗室研究人員共同參與。
  • 香港午夜起禁英國載客航班來港 現行社交距離措施續延長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午夜起禁英國載客航班來港 現行社交距離措施續延長中新社香港12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近日英國出現變種病毒,為防止病毒傳入香港社區,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2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午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