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市的你
有多久沒有靜靜聆聽
山間清流的潺潺聲
田裡青蛙的呱呱聲?
不如現在就打開耳朵
聽一段小溪流的聲音↓
這段聲音來自大自然
錄製它的人——聲谷,最近火了!
聲谷
7年錄下超7000段自然聲音
治癒無數身處城市的心靈
「聲谷」其實是這位大自然錄音師的藝名,他本名叫趙志勤。他說,聲谷寓意為峽谷裡的聲音,置身峽谷,有無限想像空間。
7年時間,他深入田園、森林、山間、海邊,舉著套著毛茸茸防風罩的錄音設備,錄下了7000多段大自然的天籟。他上傳大自然聲音專輯到一些音頻平臺,總播放量已經突破了8000萬。
這些自然界再普通不過的聲音,被聲谷帶到了都市,成了可以治癒心靈的天籟。
日前,杭州市西湖區邀請他打造的聲音專輯《聆聽西湖-自然之聲》正式上線。專輯採錄西溪溼地、龍塢茶園、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的自然聲音,人們身在全國各地,也能聽到西湖的蛙叫蟬鳴、西溪溼地的搖櫓船聲。
做過設計師又創業
受焦慮失眠困擾的他被海浪治癒
今年33歲的聲谷在杭州生活了10年,做過設計師,現在是一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合伙人。身處繁華都市,突如其來的焦慮、慣常性失眠總是困擾著他。
2013年的一次海邊旅行,讓他發現海浪聲可以治癒他焦慮的心。
「那天早上4點多鐘,天還沒亮,我一個人背著書包靜靜地走在沙灘上,風吹在身上非常舒服軟軟的,海浪一層一層地撲過來,非常有層次。」
聲谷說,自己當時靜靜地閉上眼睛聽了一會,「感覺被深深地治癒催眠了,然後就很想把這個聲音給記錄下來。」
從錄音門外漢到大自然的「搬運工」
他說「照搬」才能引起共鳴
然而,把聽到的天籟採集到錄音機裡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時還是錄音「門外漢」的聲谷決定從頭開始學錄音。
「我買了一套簡易的設備,但是第一次錄音沒有成功,錄出來不像自己想像中那種聲音。」聲谷說:「需要不斷學習,要了解這個聲音傳播的特點,還有聲音在這個環境下,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錄製才能夠得到想要的效果。」
此後,聲谷就深深喜歡上給大自然錄音。在工作之餘,他就會扛上收音設備,扎進深山樹林、走近湖泊溪流,做一名大自然聲音的「搬運工」。
聲谷說,「照搬」大自然的聲音才能引起共鳴:「我錄的聲音我都想強調一點,就是這個聲音的真實性。我會儘可能將最原本的環境聲音給錄下來,不做太多的混合或者是處理,傳遞最真實的聲音。儘管你沒有去到現場,但是你聽到這個聲音你會感覺特別熟悉。」
下雨聲最受歡迎
但錄起來很費勁
在聲谷錄製的各種自然聲音之中,下雨聲最受大家歡迎。
南方的雨水很多,不過雨多想錄到雨聲也並不容易。為了減少城市噪音的幹擾,聲谷通常會在看好天氣預報後,去遠離市區的山林深處等雨,等不到雨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雨如期而至,當按下錄音鍵後,他必須一動不動。「像雨天錄雨的話,操作起來就比較難。為了錄這個聲音,哪怕全身淋溼了,我也會紋絲不動地待在那裡。等到我錄製完這條,全身溼透了,鞋子也溼透了。即使付出這些,我也覺得挺值得。」
有人評論說,在淅淅瀝瀝的雨聲裡找到了江南水鄉的恬淡意境。還有人說,聽著蟋蟀聲、雨聲,就讓人想到小時候在外婆家的時光,睡得格外香。
這些自然界再普通不過的聲音,成了可以治癒心靈的天籟。
越來越多人喜歡聽自然聲音
他說再忙也將堅持錄音
7年時間裡,聲谷背著錄音設備造訪了六個省區市,錄下了7000多段大自然的天籟。
「當你拿上錄音的設備,獨自走在鄉間小道上,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平和,周圍的環境聲音很清澈很悅耳,腦子裡一切雜亂的事情都可以拋在後面。」聲谷說,這是非常奇妙的體驗。
2015年,聲谷嘗試將聲音上傳到音頻平臺。隨著喜歡聽自然聲音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總播放量突破了8000萬。
「不管我怎麼忙,我都要抽一些時間持續去做。把這些聲音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我覺得是有價值的一個事情。」聲谷說,他會把錄音一直堅持下去,因為人們對自然,心懷嚮往。
監製/李浙 主編/孫雪
總臺央廣記者/譚朕
編輯/許晨陽
【來源:中國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