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ruby。俗話說佛靠金裝,那麼到底有裝金工藝呢?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佛像的裝金工藝。
第一種就是大家很耳熟能詳貼金工藝,在我國貼金工藝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貼金技術日臻成熟,且廣泛用於皇宮貴族或佛像寺廟的貼飾,以表現其富麗堂皇或尊貴莊重。傳統的貼金工藝,是先將成色很高的黃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其厚度在0.12微米,此時的金箔具有很強附著性,對一些光滑的材料有著很好的互吸性。工藝師在上金腳之後,以嫻熟的手藝將金箔貼於佛身。
第二種即鍍金,是在銅器的表面裝飾一層薄金。與鎏金其實是一種工藝,在民國時《古玩指南》一書中出現了「鎏金」一詞,自此以後,鎏金一次用的更為廣泛。它的原理是把金剪碎,與水銀混合塗抹於佛身,在高溫灼熱下,水銀揮發,金則附著於佛像身上。
第三種泥金,將金子剪碎研磨成粉,要求金粉研磨的細膩均勻,以一層膠水打底,用柔軟的毛刷細緻的塗抹於佛像身上。
這三種是常見的上金工藝,但是三種工藝的用金量不同,老北京工藝師有「一貼、三上、九泥金」的術語,是說貼金用一份金箔,上金則用三份金箔,泥金要用九份金箔,因此可知,泥金是最高級的裝金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