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釋迦族佛像之上金工藝,貼金、鎏金和泥金的區別

2020-12-26 迦雅佛像Ruby

大家好,我是ruby。俗話說佛靠金裝,那麼到底有裝金工藝呢?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佛像的裝金工藝。

第一種就是大家很耳熟能詳貼金工藝,在我國貼金工藝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貼金技術日臻成熟,且廣泛用於皇宮貴族或佛像寺廟的貼飾,以表現其富麗堂皇或尊貴莊重。傳統的貼金工藝,是先將成色很高的黃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其厚度在0.12微米,此時的金箔具有很強附著性,對一些光滑的材料有著很好的互吸性。工藝師在上金腳之後,以嫻熟的手藝將金箔貼於佛身。

第二種即鍍金,是在銅器的表面裝飾一層薄金。與鎏金其實是一種工藝,在民國時《古玩指南》一書中出現了「鎏金」一詞,自此以後,鎏金一次用的更為廣泛。它的原理是把金剪碎,與水銀混合塗抹於佛身,在高溫灼熱下,水銀揮發,金則附著於佛像身上。

第三種泥金,將金子剪碎研磨成粉,要求金粉研磨的細膩均勻,以一層膠水打底,用柔軟的毛刷細緻的塗抹於佛像身上。

這三種是常見的上金工藝,但是三種工藝的用金量不同,老北京工藝師有「一貼、三上、九泥金」的術語,是說貼金用一份金箔,上金則用三份金箔,泥金要用九份金箔,因此可知,泥金是最高級的裝金工藝。

相關焦點

  •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為什麼會成為手工佛像標誌性的存在?
    尼泊爾佛像在宗教上的表現即以密宗為主題,所鍛造的佛像造型複雜,衣飾繁縟,往往能給人以神秘之感。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尼泊爾佛像以金銅造像為主。金銅造像也就是大多數人所熟知的銅鎏金佛像,是以紫銅為胎體原料鑄造,而後通體鎏上黃金,視覺上往往給人以金光閃閃,超凡脫俗之感。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鎏金的材質一般有三種:純金、K金和化學金。鎏純金的佛像看起來便很有厚重感,化學穩定性也好,不會被氧化。相應的,其價值也就更高。
  • 尼泊爾佛像的製作過程
    尼泊爾佛像工藝之製作模種:矽膠模具製作結束之後,就能夠用樹脂灌制出雕塑原型的模種;尼泊爾佛像工藝之修整模種:要對模種表面進行打磨以及一些細微效果的處理及調整;>尼泊爾佛像工藝之製作出產模具 :用修整好的模種製作出產模具;尼泊爾佛像工藝之倒蠟模:將加熱熔化的石蠟倒入模具來製作蠟模;尼泊爾佛像工藝之修蠟模:蠟模表面會殘留模具的模線及少量的損壞,所以要修整蠟模
  • 佛像貼金的不可思議功德
    給佛像貼金不僅為自身的解脫積累殊勝的資糧,獲得深厚的福德,亦能為現世父母雙親增福延壽。使自身事業發展順利,獲得出世及世間的雙重利益。妝金的佛身使佛像相貌莊嚴,增加神聖莊嚴的氣氛,使觀看者生恭敬清淨的心。為佛像貼金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必蒙諸佛菩薩加被、消災賜福、福慧增長、善因佳果、功德無量!
  • 【貼金隨喜】印度菩提伽耶 金剛座正覺塔內等身佛像
    近期眾弟子擬定2017年初擇殊勝日將連續四年第4次將對此尊佛像再次進行貼金,屆時將祈請堪稱全世界超過5千僧人最大的寧瑪寺院~印度南卓林寺貝諾法王大法子之一Muksang Kuche(慕松祖古)仁波切主法貼金,以此殊勝的緣起和功德以樂一切有情,並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各教派具徳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佛法興旺!
  • 宋朝服飾上的「土豪金」
    頸上繫著繡花綬帶鳳紋金墜,胸前繫心形鎏金鏤孔銀香燻,這是人們常說的霞帔。霞帔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有,這是朝廷命婦才能用的!考古人員發現棺槨裡面填滿了東西,共清理出了436件隨葬器物!這436件隨葬器物中,大部分是服飾和絲織品。這些服飾面料有:羅、綾、綢、緞、紗、絹、綺等,囊括了古代各種高級織物面料。
  • 聯合共鑑:各個朝代佛像不同的特點
    以下是中國各個時期的佛像特徵:十六國(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北方期間)這一時期遺留至今的多為金銅佛像,且大多是青銅佛像。佛像的衣飾也越來越多樣化,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帶式,更多的是方領下垂式,衣料質感柔和輕薄,衣紋流暢,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就像臺布一樣。 佛像的臺座多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圓形或花口形底邊。 這一時期的佛造像如果鎏金,則鎏金泛紅,這也是當時特有的。
  • 給佛像貼金能獲得哪些殊勝的功德?
    鍍金佛身使佛像相貌莊嚴,增加神聖莊嚴的氣氛,使觀看者生恭敬清淨的心,見佛莊嚴,心生恭敬。因此,給佛像貼金不僅為自身的解脫積累殊勝的資糧,獲得深厚的福德,亦能為現世父母雙親增福延壽,自身事業發展,獲得出世及世間的雙重利益。為佛像貼金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造像功德不可思議,能令自他解脫,成就菩提。
  • 末法時代蓮師最具加持 佛像
    他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聖者應供軌範,如是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 藏傳佛教尊稱他為咕汝仁波切(意為大寶上師)、鄔金仁波切(烏仗那寶)。通稱貝瑪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鄔金國王族。聖誕日:藏曆六月初十。
  • 佛像貼金,什麼部位,有什麼功德,都是有講究的
    當時,有兩位國王因想念佛陀,快要想出病來了,這兩位國王就是優填王和波斯匿王。優填王召集全國的塑刻巧匠,要他們塑造佛陀的肖像。巧匠們說:「巧工難作佛妙相,只能模擬十分之一。佛之相好光明是無法表達的。」鍍金佛身使佛像相貌莊嚴,增加神聖莊嚴的氣氛,使觀看者生恭敬清淨的心,見佛莊嚴,心生恭敬。因此,給佛像貼金不僅為自身的解脫積累殊勝的資糧,獲得深厚的福德,亦能為現世父母雙親增福延壽,自身事業發展,獲得出世及世間的雙重利益。為佛像貼金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給佛像貼金的功德有多大?你難以想像
    佛陀已入涅盤,若能塑佛像、塑佛金身,讓人共瞻仰,因而善根大展流露,此功德利益無量,今引錄佛經所說妝佛像、造佛寺,可得十八種功德利益,分別敘述如下:(一)轉生王室。(二)得美妙身。貼金佛身使佛像相貌莊嚴,增加神聖莊嚴的氣氛,使觀看者生恭敬清淨的心,見佛莊嚴,心生恭敬。因此,給佛像貼金不僅為自身的解脫積累殊勝的資糧,獲得深厚的福德,亦能為現世父母雙親增福延壽,自身事業發展,獲得出世及世間的雙重利益。為佛像貼金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中漢春拍看點揭曉:永樂青花經典佳作亮相,瓷器、佛像精彩紛呈
    佛像方面,一尊十三世紀止貢巴像和清雍正鬥姆元君像也非常精彩。中漢拍賣八月春拍已上線聯拍在線預展,靜待各位藏家雅賞。,馬拉王朝早期材質:紅銅鎏金說明:這尊造像在工藝上極為特殊,其選用精良的紅銅鑄造,胎體厚實,入手沉重。
  • 明代永樂佛像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明代永樂佛像值多少錢?
    永樂宮廷造像風格上乃以印、藏模式為原形,有機融入漢地傳統審美意趣,表現為高度融合的藝術特徵,並以銅質細膩,鎏金醇厚,裝飾華麗,工藝精良著稱。 明代宮廷造像主要指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製作的藏式佛像,又稱「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由宮廷專設的造像機構製作。
  • 銅鎏金觀音像,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是拍場新星
    >「鎏金銅佛像」指的是用銅或者青銅鑄造的,表面鎏金的佛造像。從藝術層面上來說,鎏金佛像主要展現其光輝燦爛的神性,且在大眾眼力,佛像大部分給人呈現的都是金色的視覺,因為過於珍貴,所以也很少有純金佛像,大部分都是用汞鍍金在銅佛表面上貼金。始於兩漢時期,隋唐時候盛行,明清時期傳承,一直到民國。明朝時期,士大夫都熱衷於修建寺廟,而且動不動就會立碑興造寺院。在士大夫的觀點裡,佛教是儒文化的核心,對普通民眾有很好的教化意義。
  • 尼泊爾釋迦族佛像之佛陀的三十二相
    正立手摩膝相:雙手過膝10.馬陰藏相:陰藏而不露11.身廣長等相:身長與兩手張開相等12.毛向上相:身上的毛髮均向上長,如盤旋亦是右旋的頭髮向上而生13.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全身呈金色光輝,造像時以貼金塗金表示
  • 雕塑貼金技術的市場價值及其他運用
    3.雕塑貼金技術具有多樣性由於作品的主觀性和易于欣賞性等優點,這種技術普遍應用於箔金屬工藝、室內貼金裝飾、金箔的製作以及金箔氧化和雕塑局部貼金等方面。同樣,還可以對雕刻進行貼金和石雕進行貼金。如今,較成熟的不鏽鋼雕塑貼箔技術正處於發展和興起的階段、應該預測到廣闊的市場前景。
  • 鍍金工藝
    鍍金工藝的發展在古代由於人們對於黃金製品特別的喜歡,但是又受限於資源有限和開採水平不高,黃金根本就不能滿足需求。人們就想出了在物體表面塗敷上一層黃金,以滿足對黃金製品的需要,中國是最早將黃金塗敷在物品上的國家,在古代將這種工藝叫做鎏金。
  • 昆巍(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分享珠寶加工工藝
    金包法、貼金法、鎏金法和描金法金包裝:把金鍛造而成,用金葉層層包裹,無金裝飾。金葉一定要壓平、壓實,不留空隙,這個過程叫做金包法。真金飾物的塗層非常厚,而且幾十年都不會被磨損,這是不同於鍍金飾物的。貼金:把金子打成極薄的金箔,貼在裝飾品的表面,稱為貼金工藝。貼金法除了用於製作珠寶之外。也常用於其他建築物、匾額、屏風及工藝品。
  • 清宮藏傳佛像集大成!走進佛前——南京博物院藏傳佛教藝術精品
    前言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傳佛教,皇宮和皇家苑囿中都設置佛堂,供奉著各種各樣的佛龕、佛塔、佛閣、佛像、七珍八寶等佛教供器,尤以佛像為多。佛像有泥、石、木、金銅等多種材質,其中金銅佛像形制規整,比例精確,製作精工,堪稱藝術珍品。清宮舊藏金銅佛造像,除元、明皇室留存和西藏、蒙古等地進貢外,大多是宮廷造辦處應敕令而制。
  • 金首飾的印記和常見金工藝常識
    >大多數與古法工藝沒有關係,基本都是噴砂工藝而已,做出仿古的器型和樣式和磨砂的感覺而已、錯金……當然也包含很多很多工藝方面的細節。包金,顧名思義,將一層金皮、金箔包裹在在銀或者銅表面,相對鍍金而言,金層較厚,不易掉色。鎏金,則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相對鍍金和包金複雜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