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發布報告,指控港股上市公司維他奶國際在財報中的數字與其在中國內地和澳大利亞提交的官方數據嚴重不符,質疑其財務造假。
平心而論,被沽空機構盯上的上市公司,多是因為上市公司的確存在某些問題。當然,也非絕對。這次,Valiant Varriors的指控報告認為,維他奶國際的財報顯示三年來平均實現營業利潤4.51億元人民幣,比它在工商局申報的3.21億元人民幣足足高出40%以上。除了虛增利潤之外,Valiant Varriors還在報告中提出,維他奶國際具有誇大資本支出、成本結構反常以及銷售增幅放緩等問題。
針對指控,16日當天下午,維他奶發布澄清公告,強烈否認報告指控,稱其具備誤導性。同時還稱,將於適當時候另行發表公告,澄清及處理上述報告所提出的相關指控。
不過,維他奶被質疑,自證清白可不是隨便回幾句了事,後續應有實質性的證據拿出。
比如,如實公開帳本。Valiant Varriors指控維他奶財務造假,維他奶作為回應,理當掀開帳本公開披露公司業績。Valiant Varriors在報告中質疑:「在競爭對手還在苦苦掙扎之際,維他奶是如何保持著高利潤率的?是因為一個神奇的豆飲配方?還是管理團隊中有超人?」維他奶要回答這些問題,需拿出實證反駁沽空公司的相關指控,畢竟,獲得投資者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公司越透明,投資者越信任,這是再樸素不過的道理了。
再或者,維他奶公司大股東可及時站出來向投資者傳達市場信心,這一點很重要。大股東陣腳不亂,若站出來向市場「喊話」,遊說投資者,穩定投資者的市場信心則是可能的。
此外,如果維他奶自身業績靠譜,還可邀請第三方審計機構發聲。
還有,維他奶可回購股票,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實力。此前也有這方面的案例,如2017年4月25日,豐盛控股因遭到格勞克斯發布沽空報告,股價重挫11.89%,被迫停牌。一個星期後,豐盛控股發布對沽空報告的澄清公告,並作出反擊部署,動用40億元人民幣進行股份回購。最終以股價企穩結束了此次狙擊戰。
事實上,在不涉嫌欺詐和偽造的情況下,出於言論自由、監督市場等目的,沽空機構的報告是被默許的。從淨化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沽空機構對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及時的揭露和打擊,不僅可以起到淨化資本市場的作用,也可以成為第三方監督機構之外的一股重要金融監管力量,健全資本市場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說,沽空公司的存在也不完全是壞事。關鍵是被沽空公司盯上的上市公司能否有積極的應對措施,而最為關鍵的,是自己的身板是不是過硬。現在,就看維他奶手中,有沒有更具說服力的「硬牌」了。
紅星新聞籤約作者 蔡恩澤
編輯 汪垠濤
【版權聲明】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歸紅星新聞(成都商報社)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