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山中定次郎盜中國文物內幕

2022-01-03 考古匯

在上世紀初葉,全世界最大的經營中國古董買賣的機構是日本山中商社,其靈魂人物就是日本古玩業巨子山中定次郎。正是由於山中商社的推波助瀾,山中定次郎的強力運作和大肆掠奪,海量的中國珍貴文物像潮水一樣流失海外,開始了背井離鄉之旅。

1866年,山中定次郎出生在日本大阪古董商家庭,原名安達定次郎,幼年隨父親出入於古董商鋪中,對古玩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3歲時作為學徒進入了當時大阪頗有名氣山中吉兵衛商店,因勤奮好學以及其堅忍不拔的個性,被老闆看中,在他23歲那年入贅古董店主人山中吉兵衛家,娶其長女並改姓山中,隨後開始了為山中商會進入歐美市場開疆拓土之路。


坐在中國清朝寶座上的山中定次郎

在山中定次郎的領導下,日本山中商會於1894年在美國紐約開設古董店,之後在波士頓、芝加哥陸續開設分店;1900年在英國倫敦開設分店;1905年在法國巴黎開設代理店。因此他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經營中國古董商。為了提高經營規模,擴大貨源,山中定次郎於1901年在北京東城麻線胡同3號設立辦事處,1917年又購入肅親王家的一處300平米的四合院,作為山中商會在北京支店。山中商會北京支店長是日本人高田又四郎,日本店員4人,中國僱員15人。


2013年被拍賣的山中定次郎和日本山中商會的相關文獻

山中定次郎本人每年定期來北京二次,大約停留2周左右,親自開展在北京收購中國古董的業務,甚至直接參與了掠奪中國文物的骯髒勾當。其最有名的事件有兩樁:

其一,導致中國清末最大的私家收藏地恭親王府的收藏,悉數流失海外。

清朝被推翻後,親王府溥偉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妄圖復闢清室,主張整兵一戰。為籌集復闢的「勤王軍」的軍餉,親王府溥偉將家中的收藏,除字畫之外的全部珍貴文物賣給了山中定次郎。

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上,被拍賣的清乾隆御製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

山中定次郎在1912年初冬的日記中,記述了這次恭親王府「挖貨」之行:寬敞的庭院內,有著一排排裝滿寶物的倉庫,其中又分為如意庫,書畫庫、青銅器庫,大概有幾十間。每間屋子裡的物品上,都落滿了厚厚一層灰。在庫裡你還能看到無數的翡翠珠寶手飾,多的就像是米店裡的大米。山中定次郎還得意洋洋地說,「任何古玩商的一生,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最終,山中定次郎以34萬大洋的價格買下了恭王府除了書畫以外的青銅器、陶瓷、玉器、翡翠、座鐘等全部恭親王府的收藏。

其二,已知山中定次郎最為臭名昭著的行為,就是以金錢誘惑看守石窟的僧人盜劫、破壞山西天龍山石窟佛像。


山中定次郎出版的《天龍山石佛集》


天龍山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裡的天龍山上,東西兩峰共有石窟25座,分別開鑿於東魏、北齊、隋、唐各朝。據不完全統計石窟內外,有造像500餘尊,浮雕、藻井、壁畫等1144處,以其造型嫻熟,比例適當,線條柔和,雕刻精美而著稱。1918年日本學者關野貞找到天龍山石窟,並將考察報告公布於世。山中定次郎聞訊後,分別於1924年6月和1926年10月二次潛往天龍山石窟。他通過賄賂等手法,買通了天龍山腳下寺廟的住持淨亮和尚,將大批佛首偷運出山。山中定次郎日記詳細記載了其中一次的盜運,40多個佛頭被砍下來,裝成箱,運到北京,然後由北京運到日本。

山中定次郎購得的恭親王府的收藏後,文物被迅速運回日本分類整理,並被分為三批,一批運往美國拍賣,一批運往英國拍賣,一批留在山中商會設在日本和美國的古董店中零售。記錄了美國拍賣的《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拍賣》圖錄已找到。這些文獻資料顯示,1913年山中定次郎將恭親王府的部分藏品運往歐洲,分別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舉行專場拍賣會。於1913年2月27日至3月1日的紐約拍賣會,共推出拍品536件,成交總額為27萬美金。1913年3月5日至6日,倫敦拍賣會,共推出拍品211件,主要以文房四寶及玉器為主,拍賣成交總額為6255英鎊;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筆筒

儘管當年這場豪華拍賣專場的部分藏品,已深藏世界各地博物館。如1913年拍賣會的第134號拍品《孔雀石山子》,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343號拍品《獸面紋銅壺》,現藏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1943年,由於二戰的原因,美國政府將沒收的部分山中商會的古董計1638件,進行公開拍賣。

近年來,山中商會經手許多珍品重新回到了藝術市場。如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恭親王府舊藏「清乾隆御製白玉獸面活環蓋瓶」成交價為460萬港元;「清乾隆御製碧玉獸面活環蓋瓶」以628萬港元成交等。在2010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恭親王府舊藏的「清乾隆御製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以3202萬港元成交……


天龍山十號窟北齊佛首回家


其中,山西商人在2008年美國紐約佳士得秋拍上,競拍成功一尊北齊「天龍山第十號窟西壁主尊佛首」,運回了國內,費資達人民幣500萬。而這尊佛首就是被山中定次郎運出境的。

(文章來源:搜狐藝術,節選自《山中定次郎盜寶內幕》)

相關焦點

  • 中國古董(下) 坐在清朝寶座上的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掠奪中國文物內幕
    此次被拍賣的山中定次郎和日本山中商會的相關文獻山中定次郎是何人?在上世紀初葉,全世界最大的經營中國古董買賣的機構是日本山中商社,其靈魂人物就是日本古玩業巨子山中定次郎。正是由於山中商社的推波助瀾,山中定次郎的強力運作和大肆掠奪,海量的中國珍貴文物像潮水一樣流失海外,開始了背井離鄉之旅。
  • 《山中商會經手中國藝術品資料彙編》首發!
    日本和我們的相似之處,尤其是讓大部分國人心生好感的,其實是對中華文化的保留和繼承,有大量的日本人收藏和喜愛中華文化,以往我們說過很多民國時期日本的收藏家,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民國時期一個重要的商業組織,也是當時日本人收藏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途徑和窗口,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山中商會。
  • 山中商會 | 百年前,那些瓷器的生命軌跡
    以上是《山中定次郎傳》中關於山中定次郎(公元1866 〜1936 年)購買恭王府藏品的一段記載,時為1912年3月。第二年,山中商會在紐約及倫敦分別舉辦了The Prince Kung Collection 的專場拍賣,發行精美的拍賣目錄廣為宣傳,最終大獲成功。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南宋陳容「所翁龍」在日本也是深受追捧
    日本知名禪宗寺廟的法堂的一大看點,就是天井畫中的《雲龍圖》。龍是佛教護法八部眾之一,是司水布雨的天神。寓意法雨降臨,可以保護房屋不受火災侵害。日本美術史上許多知名的畫家,都為寺廟畫過《雲龍圖》,這似乎成了對他們藝術造詣的一種評判。為何日本畫家熱衷於雲龍的題材,大致是受了南宋畫家陳容的影響。東京國立、德川美術館、松井文庫以及曾經的藤田美術館都曾收藏陳容的龍圖。
  • 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劫故宮文物?日軍被什麼嚇阻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僅僅四個多月的時間,東北三省就淪陷了,在佔領東三省不久以後,日本人即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華北地區,1932年8月,日本人石原莞爾聲稱日本人要利用「山西的煤,河北的鐵,河南、山東以南的棉」,1933年1月3日,日軍佔領山海關,並於當年的2月份,對熱河省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3月,長城抗戰爆發,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的阻擊,
  • 日本「不著名」的民辦博物館,這裡一半的文物都是中國文物!
    #博物館#在鄰國日本坐落於日本京都滋賀縣的這座博物館,雖然隱藏在深山之中,但來過這裡的遊客都不會忘記博物館驚豔的建築設計——因為它的主體建築,是由著名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的。貝聿銘說,美秀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魏晉陶淵明所著的《桃花源記》當然,美秀博物館裡沒有雞犬良田,也沒有男女耕作,有的只有大量精美的文物與美術品。
  • 日本視為傳統國粹的木屐,被中國出土的文物錘了?
    木屐,一種走起來吱吱作響的木底鞋,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鞋類,但離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有點遠,而且現在說起來,大家普遍都會想到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著小又快步伐的日本女性,並覺得木屐是他們的傳統木鞋,這種印象太令人深刻了。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他們的文化輸出做得確實挺不錯的。
  • 日本盜走我國文物,謊稱日本收藏家收購所得,後賣出3億天價
    從清朝末年開始,無數的外國侵略者不斷入侵中華大地,不僅給山河大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而且還搶走了眾多價值連城的文物。日本無疑是侵略者中給我們造成最大傷害的國家,他們也同樣從中國盜走了大量的文物,更可恨的是,他們在盜走之後還不承認,反而給出各種理由來欺騙世人,從而霸佔我們的國寶。其中就有一件叫做《六龍圖》的文物。
  • 拿2000件文物交換日本100件文物,展期50年?臺北故宮闢謠
    陳其南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圖片來源:臺灣《自由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1日報導,有島內網民在社交平臺稱,臺灣決定用臺北故宮的2000件文物,換取日本的100件文物,交換展期長達50
  • 日本掠走的5大文物,一件暗含「宇宙」,一件是「真龍」標本
    近代以來,我國流失日本的文物非常的多,多得令人數不過來;不少文物因為在戰後沒追回來,以至於現在一直流失日本,怎麼追都追不回來,甚至有的已經被日本視為國寶級文物。日本自古以來,除了對中國友好便是對中國敵對,是不是對中國發起戰爭;縱觀歷史,在歷史上日本的每一次對中國的侵略,最後都一失敗告終,除了腐敗清朝的甲午戰爭,中國都打趴了日本。但在最近的一次抗日戰爭中,雖然嬴了日本,但也是慘勝,也有不少文物被日本掠走。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可見,碳-14斷代技術在不少人眼中簡直就是文物考古中的萬能法器,無所不能其及。一旦用上它,文物的真偽立馬就能見個分曉了。然而,這類相信科學技術的初衷值得肯定,普通公眾能知道這項技術已實屬不易,文物考古受人關注的程度,也由此可見一斑。但不了解任何科技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的想法,卻是要糾偏的,更是要科普的。換言之,不能對陶瓷器、石質品等乏碳元素的文物進行斷代檢測,就是碳-14技術的局限性。
  • 日本石器之神:發現70萬年前文物轟動全國,最後卻讓全日本蒙羞
    曾經,在日本地區有這樣一位被稱作日本「石器之神」的男子,他發現了一件來自七十萬年前的文物。然而,在後來的日子裡,這位「石器之神」卻讓全日本人都感到十分羞愧。那麼,這位文物專家究竟何許人也?在發掘文物的過程中,他又做出過怎樣的錯事呢?這位曾被譽為日本「石器之神」的人就是藤村新一,他出生於1950年。
  • 臺北故宮裡有一件文物竟然是日本人所造,和南京大屠殺有關~
    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樣,都收藏了眾多中華民族的寶貴文物。在臺北故宮的眾多文物中,有一件竟然出自日本人之手,那就是南京大鼎,日本人還稱之為櫻花鼎。日本人鑄造的鼎為什麼出現在臺北,這和日本人侵略中國有關,也和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有關。
  • 東京博物館館長:日本很多流行文化都從文物中汲取靈感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館長錢穀真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從古至今崇尚中國的美術品、文物。許多中國已經失傳的文物,在日本至今有所保存。」東京國立博物館內的日式庭院。
  • 這些日本人能成為大藏家,全仰仗中國文物!
    第一位:坂本五郎 日本古董商兼收藏家坂本五郎(1923-2016)對於中國古董藝術品收藏十分熱愛,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到創立「不言堂」,成為日本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2016年8月15日坂本五郎去世。
  • 流失日本的十大中國文物,都是稀世珍寶,專家:歸國之日遙遙無期
    最大的一起文物流失應當便是圓明園事件,盛大壯麗的圓明園,就這樣被付之一炬。外國列強更是在此關頭而大肆搶奪中國的文物,其中我國流失日本的文物也是非常的多。 有的甚至已經被日本視為國寶級文物。要知道在日本收藏的中國文物中,絕大部分都是靠從中國掠奪的而得的。古代中國贈與日本的文物以及近代掠奪中國的文物,其中就有10件更是堪稱稀世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