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史上地震盤點,憶「環球大震」海原大地震
昨日小編寫了一篇文章,稱康熙七年郯城大地震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讓許多讀者不服,說發生於民國九年(1920年)的甘肅海原大震應屬中國史上最大地震。那麼小編今日就帶大家看看海原大地震。海原大地震在當時各地方縣誌中均有記載,如《隆德縣誌》中有言:「民國九年冬日夜七鍾,地大震」;《慶陽縣誌稿》記載:「九年冬十一月七日戍刻地大震」。二、震時現象目前,許多文獻資料中均有對海原地震震時的描述,如《隆德縣誌》記錄:「震時有隆隆聲從西北方向席捲而來,如火山爆發一般。
-
今天宜蘭強震「百年一次輪迴」 地震專家:臺北可能有5級以上地震
今天晚間9時19分發生規模6.7地震,地震震央在宜蘭縣政府東方27.2公裡(東部海域),全臺有感多處達四級,是今年最大地震,國家級警報大響。對此,地震專家示警,該地震型態稱作,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每百年有次循環,1909年臺北也發生類似的地震,「要注意臺北可能快輪到了」。
-
臺灣發生芮氏規模6.7級地震 近9年最大
(讀者提供)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地牛大翻身,撼動全臺!12月10日晚間21時19分宜蘭東方27.2公里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7級、全臺逾半縣市最大震度達4級,屬中型有感地震,搖晃近1分鐘,也是11年來最大的一次地震!臺灣氣象部門統計預警,未來1周不排除規模4.0以上餘震。
-
黃石國家公園28天內發生213次地震,科學家:屬正常現象!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在過去28天裡,黃石國家公園發生超過200次地震。不過科學家表示無大礙,屬正常現象!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的數據,在過去的28天裡,黃石國家公園共發生213次地震。地震都是相對較小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發生在5月22日,震級為2.1級。對此一些火山專家警告指出,火山爆發的指標不一定是地震的規模,而是地震的數量。從年初至今發現的種種跡象,都意味著黃石火山正在「甦醒」。
-
一個奇怪的地震群持續了好幾年,現在科學家終於知道了為什麼
這些結果將有助於世界各地的地質學家更好地闡明大或小地震的潛在物理原理。最終,類似的工作甚至可以改善實時地震監測。該分析使用計算機算法來歸整微小顫抖的位置和時機,從而在沿著蜘蛛網狀裂縫網絡展開的過程中繪製出令人震撼的詳細地震群肖像。這張關於地震群擴張的範圍圖顯示地震帶觸發範圍在自然注入斷層系統的流體附近。
-
義大利發生群震:一小時25震
當地時間4月26日凌晨,義大利那不勒斯省Phlegraean地區的維蘇威天文臺地震儀記錄了一個地震群(也叫群震地震,指某處在相對而言較短的一段時間中發生一系列地震而無法明確判斷出主震的地震型態),一小時內共發生了25次地震。
-
南平今日發生地震!福建有這三大地震斷裂帶
,未發現異常現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房屋破壞。3級以下震級屬弱震可忽略 莫恐慌據了解,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紅圈處為此次地震震源南平市地震局局長:劉紅萍我市兩三年都會陸陸續續來一次小震,福建省地震局有一個監測中心,我們在全省各地都有無人值守臺站和有人值守臺站,都在做地震的監測
-
臺灣地震!臺積電部分廠區緊急疏散
中國臺灣地區在12月10 日21 時19 分的發生了6.7級地震,地震深度76.8 公裡,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方27.2 公裡(位於臺灣東部海域),最大震度包括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臺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臺中市、苗慄縣、雲林縣、嘉義縣都達到4級的規模。
-
臺氣象部門:破碎帶引起宜蘭地震 一周內或有更大地震
臺氣象部門:破碎帶引起宜蘭地震 一周內或有更大地震 2019年08月08日 08: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8月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今天(8日)05時28分,臺灣宜蘭外海發生6.4級大地震,嚇醒全臺民眾。臺「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次地震是南宜蘭構造的破碎帶所造成,由於此地區能量積蓄,地震能量釋放仍不足,未來一周內不排除還有規模6.0級以上的更大地震。
-
義大利群震:一小時25震
義大利群震:一小時25震4月26日(星期日)凌晨,那不勒斯省Phlegraean地區的維蘇威天文臺地震儀記錄了一個地震群(也叫群震地震,指某處在相對而言較短的一段時間中發生一系列地震而無法明確判斷出主震的地震型態),一小時內共25次地震。
-
北京臺聯邀請臺灣新竹縣工商業代表參訪經濟技術開發區
近日,北京市臺聯邀請臺灣新竹縣工商業代表參訪團參訪北京亦莊置業有限公司運營調度中心。千龍網發千龍網北京7月30日訊(記者 劉美君)近日,北京市臺聯邀請臺灣新竹縣工商業代表參訪團一行14人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專題參訪。這是北京市臺聯充分依託重點品牌交流項目平臺,引導更多臺灣高新企業融入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務實推動技術共享與產業合作,所進行的又一新的嘗試。
-
地震頻發的國家,家庭常備應急包!
在那些地震頻發的國家,很多家庭都會配備地震應急包,一般都是根據家庭需要配置的。配置將基於他們的家庭成員和他們生活的家庭環境。這些家庭所使用的應急包折合人民幣約400-1000元。今天,藍夫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家庭的地震應急包裡都有什麼。
-
關於地震的傳說,我國哪個省發生地震可能性最小?由一次破壞性地震...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這次地震的震區內就有多條斷裂穿過,其中的喀什河斷裂就是這次地震的發震構造,這條斷裂的中段曾在1812年發生過尼勒克8級地震。 從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上可以看出,中國的地震帶和山脈走勢密切相關,山脈是地殼板塊運動互相擠壓形成的,地震是地殼運動釋放能量自然現象,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形成地震活動活躍的地震帶。
-
「阻止」了地震的火山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似乎是無法阻止的。然而,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原本應該發生在日本熊本縣的地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活火山阿蘇火山內的巖漿「攔住」了。儘管知道這些聯繫,但是火山和地震究竟如何相互影響?我們還是少有了解,原因之一就是火山和地震「互動」的機會太少太少了。日本熊本地震2016年,日本九州島遭受了密集地震的襲擊,並在4月16日達到了震級頂峰——7.1級,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
北京地震前有「地震雲」?「日暈」能預測地震?其實沒關聯
有傳言將氣象變化與地震關聯,稱「地震前天空中出現了『地震雲』」「日暈過後會有旱災、地震等災難」。那麼,「地震雲」「日暈」能預測地震嗎?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地震雲」 今日,應急管理部和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官方微博相繼闢謠。事實上根本不存在所謂「地震雲」,「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接納。看似怪異的「放射雲」「魚鱗雲」等都只是常見的雲彩。
-
唐山5.1級地震之後還會不會有餘震?地震時如何自救?解讀來了
北京市強震臺網記錄結果顯示:本次地震儀器烈度最大的臺站是平谷區東高村鎮東高村臺強震臺,距震中119km,儀器烈度為III度。 一般情況下,III度地震烈度下,人的感覺為:室內少數靜止的人有感覺。 還會不會有餘震?
-
災難頻發的北緯30度:究竟有些什麼?發生過些什麼?
在廣闊無垠的地球上,有磅礴的江河,雄偉的高山,這些美景讓我們賞心悅目,但就在地球的北緯30°的一帶中,有著許多匪夷所思的自然景觀,而且還發生了很多令人疑惑不解的神秘現象, 這些一直困擾人們多年的未解之謎,大部分都在這條神奇的北緯30°帶上。
-
新竹縣市兩樣情
(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新竹縣長邱鏡淳回應「樂觀其成」,因為新竹縣、市同屬大生活共同圈,「原本就是一家人」,雖然在1982年新竹市獨立升格為省轄市,但與新竹縣的緊密關係,仍超過其他縣市。新竹市政府則表示,目前沒有聽過有這樣的討論。
-
日本頻現怪魚,被指大地震前兆,專家如此解讀
那麼,這種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直接關聯嗎?近日,日本多位專家也對此進行了分析。據日本《產經新聞》網站9日報導,皇帶魚俗稱「地震魚」,平時活動在深海中,有傳言稱只要當地質出現大變動時,皇帶魚就會遊到淺水區避難。2011年,日本北部海岸線短時間內曾發現20條皇帶魚,隨後發生地震及海嘯。此次被發現的兩條黃帶魚長約5米左右,其身影也被來自日本愛知縣的一對夫婦拍攝了下來。
-
文昌海口地震 省地震局專家:屬正常構造地震,不必驚慌
8月30日18時05分文昌發生2.9級地震,當晚22時17分海口瓊山又發生了0.6級地震,這讓市民感到十分擔心。對此,海南省地震局專家表示:「正常現象,不必驚慌」。記者了解到,這次地震並非海南今年首次地震,根據海南省地震局公開的地震目錄,今年6月22日23時35分,文昌市海域就發生了1.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目錄中,上一次海南出現2.0級以上地震是東方於2019年12月25日14時14分發生的2.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