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人一旦當了媽,整個人的氣質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性格會變得沉穩內斂,氣質也隨之更加溫柔賢淑。
這種變化可不是從生下孩子才有的,從你懷孕的一刻起,你就已經當媽啦,變化也隨之而來。
因為我們懷孕後,就開始要對肚子裡的寶寶負責了,不能隨心所欲蹦蹦跳跳了,性格也隨之變得沉穩,整個人散發出母愛,氣質也就不一樣啦。
孕媽懷孕8個月,早上起床發現肚子變小了,趕緊上醫院檢查
小娜懷孕8個月了,大家都說,小娜懷孕之後沉穩了不少,氣質也溫婉了許多。
小娜自懷孕後,就很小心肚子裡的寶寶,以前總愛熬夜的她,也開始按時睡覺和起床了,以前很挑食,不愛吃蔬菜,現在為了寶寶,那可是什麼對身體好就吃什麼。
在小娜的精心呵護下,寶寶一天天長大,雖然寶寶的成長,讓小娜愈發辛苦,但是每天摸摸自己的肚子,小娜就覺得很滿足。
這天早上起床,小娜像往常一樣,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肚子,這一摸不要緊,把小娜嚇了一大跳。
小娜感覺,自己的肚子怎麼變小了呢?小娜想著是不是自己的錯覺,趕緊起床照了照鏡子,還真是變小了。
小娜感覺不太對勁,有點心煩意亂,吃了早餐之後,感覺更加不對勁了,平時這個小傢伙,很喜歡踢自己,一早上肯定要踢個兩三次的,今天怎麼這麼乖,一動沒動。
又聯想到肚子變小了,小娜甚至開始感覺肚子隱隱作痛,小娜感覺不妙,趕緊把老公叫起來,一起去了醫院。
一套檢查做下來後,小娜緊張地問醫生,孩子沒事吧?
醫生看這小兩口緊張兮兮的樣子,笑著說:「沒事,你這個症狀是胎兒入盆了,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的。」
在醫生的詳細解釋下,小娜才明白,入盆是怎麼回事,原來自己是虛驚一場。
胎兒入盆是什麼?身為孕媽你必須要了解
胎兒入盆是指在懷孕晚期,胎兒通過骨盆的入口,進入骨盆腔,為分娩做準備的動作。大多數孕媽會在32周~34周,感覺到胎兒入盆。
但是胎兒入盆也不意味著就要生了,它只是為分娩做的一個準備,這段時間胎兒會持續向骨盆下端移動,為自己即將出生,做好衝刺準備。
孕媽們在32周小排畸檢查時,醫生也會通過「觸診」的項目,來檢查胎兒是否已經入盆。入盆之後胎位就相對固定了,就不用擔心胎位是不是正常的問題了。
入盆有三個階段,分別是:淺入盆——半入盆——完全入盆。
有的寶寶在一天之內,就能完成整個入盆的動作,有的寶寶要經歷3~4天。當你感覺,肚子在有點變小了,而且胎兒在不斷下降,那就是就是胎兒在入盆了。
一般在分娩前的幾周,胎兒會完成入盆。但也不是所有的胎兒都會入盆,只有胎頭朝下,胎位正的寶寶才會入盆。如果胎兒是橫位、臀位,那他是沒有辦法入盆的。
生產之前,有三大臨產徵兆——見紅、破羊水、規律宮縮。只有這些症狀相繼出現,才說明你在幾天內甚至幾小時內就會生產了。
肚子疼痛變小不要慌,有以下症狀可能是胎兒入盆了
剛開始入盆時,孕媽可能會有腹痛的感覺,會感覺肚子一直往下墜,還會有疼痛感加劇,還有些尿頻,這些都說明胎兒在入盆了。
1.發脹和疼痛
胎兒入盆帶著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寶寶在往下墜、往下走,肚子隱隱發脹並伴有疼痛感。
寶寶胎頭的下降,會刺激到我們的膀胱,走路也會有疼痛感。
2.呼吸通暢不費力
在胎兒入盆的過程中,對腹部以及腹腔內的其他臟器,壓力減小,我們可以感覺到,呼吸比以前暢通多了,現在呼吸感覺不費力,很輕鬆,可以大口喘氣了。
3.睡覺翻身更困難
其實我們懷孕後翻身就會比以前困難,隨著寶寶的長大,我們翻身不光要挪動身體,還要挪動自己的腹部。
入盆後由於胎兒下降到骨盆腔,對骨盆,甚至雙腿造成壓力,我們會感覺雙腿像灌了鉛,翻身更費勁了。
我當初懷寶寶入盆後,晚上幾乎不翻身,因為翻個身感覺比抗一袋大米還累,乾脆就不翻了。
如果胎兒沒有按時入盆,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幫助胎兒入盆呢
1. 鍛鍊身體
多散步有利於鬆弛骨盆韌帶,可以幫助胎兒入盆。每天散散步,既能鍛鍊身體,又對胎兒發育有利。
除了散步外,做一做瑜伽、體操等也可以鍛鍊肌肉彈性,有助於胎兒入盆。
2.保持心情愉悅
到了孕晚期,有一些孕媽會感覺到對分娩的恐懼,再加上身子越來越重,行動不便,各種疼痛也開始出現,更會讓孕媽心情煩躁。
如果情緒一直處於恐懼和煩躁之中,會讓肌肉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胎兒入盆。所以孕媽可多了解分娩相關知識,排解恐懼,多和家人溝通,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
總之,胎兒在分娩前就已經為分娩做好了準備。孕媽咪們儘量調整自己的睡姿、坐姿,經常起來走動走動,通過運動也可以減緩一些疼痛感,並很好的轉移注意力。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