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文章的請幫分享、點讚、收藏一下,謝謝!
哺乳注意5點:
1、媽媽和寶寶儘量採用舒適放鬆的姿勢;
2、寶寶的身體要緊貼著媽媽,耳朵、肩以及臀部呈一直線;
3、母乳餵養孩子的時候,讓寶寶將嘴巴張大,儘可能含住;
4、寶寶的下頜要緊貼著媽媽的胸口(只能用這2個字來儘可能形容,否側沒法通過審核。媽媽應該意會吧?我想你們會明白的。);
5、待寶寶開始用力吸允時,應該將寶寶的小嘴輕輕往外拉約5mm,目的是讓乳腺管拉直,更有利於媽媽順利的哺乳。
哺乳5大姿勢:
1、摟抱
這個姿勢也挺適合腸絞痛的寶寶,因為餵養的時候,寶寶的腹部是要緊貼著媽媽身體的。
我在孩子出生後都是用這個姿勢比較多,左邊和右邊的手都這麼摟抱過,但是呢,後期我的手腕開始痛到雙肩膀,我就實在忍不住了,不得不停止這個姿勢。不知道其他媽媽感受如何呢?
使用這個摟抱姿勢,孩子的臀部基本都坐在我的雙腿間、或左(右)側腿上,被長久、過多的壓到,經常會出現瘀青,並且雙腿走路會感覺沉重,有點走不太動。後期我就是儘可能推嬰兒車到樓下多走動,這樣晚上睡覺前會覺得自己的雙腿沒那麼難受。
再補充一點:就是當孩子出現斜頸、扁頭的狀態下,孩子依然喜歡賴在一側喝母乳,這個姿勢也真的會讓孩子的斜頸更斜、扁頭會更扁。
2、交叉摟抱、垂直摟抱
這個姿勢適合早產兒、吸允能力弱、吸允比較困難的小寶寶,因為用對側的手臂託住寶寶的身體,可以好控制寶寶頭部的方向。
在醫生生下寶寶後,好心的護士姐姐教我給已經餓了很久的熊孩子喝母乳,但是明顯看得出孩子有點力不從心。
護士就提議我從側臥做起來,在大腿一側放上枕頭,將熊孩子抱給我,寶寶頭下墊著枕頭也墊著我的掌心。
我的病床上頭就是空調,風好大,無論是什麼姿勢的餵養,我都會披上自己帶來的大圍巾,並且跟護士拿多個枕頭墊在腰部後側,畢竟關鍵階段還不能吹風。
生完孩子後有一晚睡覺沒拿被子遮住肩膀,感覺風從脖子處吹到腳跟,醒來的時候感覺連骨頭都透著風——我這個初產婦真的什麼都不懂啊,醒來以後我就叫老公給我拿雙厚襪子穿著,睡覺我也穿著。
3、緊抱或「像抱住橄欖球一樣的抱」
這個姿勢適合哺乳期媽媽胸部比較大的、餵養時會內陷、扁平的媽媽,也適合睏倦或焦慮型的寶寶。用這個姿勢餵養,待寶寶開始用力吸允時,應該將寶寶的小嘴輕輕往外拉約5mm,目的是讓乳腺管拉直,更有利於媽媽順利的哺乳
我沒有上述的問題,但是我很感謝這個姿勢。因為我雙肩、雙手已經痛的無法抬起來時,我就選擇這個姿勢來試試,想不到讓我輕鬆很多。
我沒添置哺乳枕,就是將疊好的被子上加一個枕頭,再將孩子放上去,一側手壓下去的時候,孩子會頭稍高腳朝下點,這樣就方便我餵養他了。自己在夜晚給孩子餵母乳的時候,會比較常用這個姿勢,因為環境都很安靜,他喝完後也會很快就自己去休息去。
4、側臥
這個姿勢適合剖腹產媽媽、這樣可以避免壓迫到媽媽的傷口;也適合疲憊的媽媽在休息的時候給寶寶餵奶。
哈哈,我上面的牙齒比較向外突出,老媽說可能是以前她側臥餵養多了,所以我的上嘴唇也比較突出。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真的準確?!
我試過這個位置只有1-2次,孩子怎麼也咬不準;其次有一晚太冷,我不想起來,就想試試這個姿勢餵養孩子,結果我居然很容易就睡著了!等被自己的母乳冷醒時,我驚恐的看下方,發現孩子的衣服、頭髮都溼了,但是他轉頭背對著我!
當時給自己和孩子都換好衣服以後,我就抱著他默默掉淚,難怪在半夢半醒中我總是聽到孩子哼唧的聲音,應該是他發現我睡著後身子斜了一側,讓他沒辦法喝到母乳,於是哼唧了一會兒。
我覺得太疲憊的話,還是不要用這個姿勢,只怕萬一。
5、換位
這個姿勢適合總是喜歡在吃一側母乳的寶寶。
有段時間我生病,一側母乳味道讓孩子不喜歡,他就總是吃另一側。結果本來就斜頸、扁頭挺嚴重的了,他還堅持這樣,讓我實在受不了。儘可能改善自己的身體問題,自己也嘗過母乳味道是不苦澀的後,我就開始用這個姿勢來餵養寶寶。
效果還是看得見的,同時斜頸、扁頭沒有繼續嚴重下去。
上述的5種餵養姿勢我都用過,寶媽們可以學習和參考下。
如果各位寶媽們還有更好的補充,請留言在評論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