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接班人李恪,被人陷害,臨死前一句話詛咒此人,令其滅全族

2020-12-21 大咖時尚show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曆朝歷代裡最為強盛的時代。

我們常說「夢回大唐」就是嚮往唐朝的繁華與開明。多少人都曾經夢想過能夠一睹盛世大唐的容顏。

唐朝與同樣創造奇蹟的漢朝不同,建朝初期並沒那麼窘迫。但是同樣是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因此唐初唐太宗提出:與民休息的政策。

說起李世民,他的皇位坐的真的是有驚無險。

經過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的他終於坐上了皇位。雖然這件事情並不光彩,但是身為皇子,戰功赫赫卻因為各種原因不得太子之位,實在是天有不公。

在皇位之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時代,無奈這也只是下下之策。

好在,李世民天生就有帝王之運與能力,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以至於出現「貞觀之治」的局面。

也許就是因為身居高位,李世民才慢慢懂得了當年父親的苦惱,太子之選實在是難以定奪。

李世民接班人李恪,被人陷害,臨死前一句話詛咒此人,令其滅全族。

李世民一共有14個兒子,按照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

李世民應該立嫡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但是立嫡不立賢這件事本來就有弊病,更何況對於「篡位」上來的李世民而言,這樣的邏輯更是不和邏輯。

但是李世民也是「過來人」,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承乾與李泰兩人,為皇太子之後私下較量。

雖然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哥哥,但是卻不希望骨肉相殘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

於是左思右想之下,李世民覺得之後軟弱,善良的李治能夠在登上皇位之後仍然保證他這兩位哥哥。

李世民之所以珍愛這三兄弟是因為,這三人都是他一生最疼愛的夫人——長孫皇后所出

於是李世民在糾結一段時間之後就選了李治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但後來,李世民卻又有了新的顧慮,雖然李治的性格不會傷及兩個哥哥,但是作為一位皇帝恐怕李治這樣的性格會將國家推向滅亡。

他轉念想到了自己的三子——李恪

史書上對於李恪的記載是這樣的:「善騎射,有文武才,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也就是說李恪文韜武略,民心所向。

唐太宗也說李恪「英果類我」,可見李恪在眾皇子中是很出類拔萃的。

在唐太宗眼中,李恪更有自己當年的風範。於是李恪曾想過是否要將太子之位傳與李恪。

他與長孫無忌提及此事的時候,長孫無忌卻直接將這個想法反駁回去。

時候長孫無忌便視李恪為眼中釘,認為李恪的而存在勢必會影響大唐的命運。

於是做計將李恪陷害致死。

而李恪,這個本來就與世無爭卻又能問善舞的皇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個,說出一句話:長孫無忌竊弄威權,陷害良善,祖宗有靈,必讓其宗族覆滅「」

狠狠的詛咒了長孫無忌。

這句本不令人在意的詛咒,卻在七年之後成真。長孫無忌因為阻止李治讓位給武則天而遭到武則天的排斥。

在659年,長孫無忌被誣流放,自縊而死。甚至其家族也沒能逃過死亡的命運。

歷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嗎?

長孫無忌被流放是真,李恪被誣陷致死也是真,死前詛咒也是真。

但是李恪真的受到李世民的喜愛過嗎?

這段歷史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史官們同情李恪的遭遇在描寫李恪的時候確實會濃墨重彩的講述李恪的優秀。

但是李恪的母親明明貴為隋煬帝之女,史書的記載卻只有短短7字:恪母,隋煬帝女也。

李恪在世事,李世民甚至會因為踩莊家,賭博這樣的小時對李恪貶官,削戶的處罰。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思考,真正想除掉李恪的真的是長孫無忌嗎?他確實會擔心自己的親侄子在新皇登基後地位沒有保障。

但是李世民也許更擔心自己最愛的妻子的孩子在自己死後生命受到威脅。

那李世民將改立太子的想法也許是有意講給長孫無忌聽的?

歷史的謎團有很多,歷史人物的故事錯綜複雜。我們研究歷史不是單純的看電視劇,看別人將演,最重要的還通過史書典籍去了解。

看史書,不僅能夠讓我們了解真正的歷史,解開自己內心的謎團,還能讓自己的視野和心胸得到開闊。

我們看歷史,了解朝代的更替,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看淡很多對自己而言的遭遇。

人生幾十年,朝代更替數百年,人生不過轉眼一瞬間,那些令自己糾結的事情在歷史面前都變得如此渺小。

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看歷史書的原因。

但是也有些人喜歡看歷史,卻因為難懂的文言文望而卻步。

會因為傳統的歷史典籍枯燥無味而無法繼續讀下去。因此小編翻查全網,終於找到了一套有趣生動的史書。

這套

這套《資治通鑑》完美的結合了小說、漫畫類讀物的優點——圖文結合。

並且文言文版本的《資治通鑑》白話化,讓孩子讀起來更容易理解。

即便採用白話文的形式,但是尊重原著的作者不對文言文版本的《資治通鑑》有任何刪減。

並且還配上了圖片,更方便孩子們理解歷史。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書不僅是對孩子語言詞彙的積累,同時也是對文化知識的的積累。

最重要的是,歷史的宏達,朝代更替帶來的愛考還能讓孩子在閱讀中自己體會到一些人生哲理。

裝訂精美耐翻,耐磨;故事豐富,耐看耐賞;語言生動,易懂易學。

這套書適合熱愛歷史但不是嫩能讀懂文言文的你,以及想要學習歷史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吳王李恪:最像李世民的皇子卻被誣陷而死
    我對劇中李恪所做的兩件事印象非常深刻:一是長安附近鬧旱災,李恪奉命催繳糧食,李恪不顧權貴的顏面,徵繳豪門大戶的糧食甚至是自己的叔叔們的糧食他也要徵繳,甚至由於這件事在皇宮大門遭到自己親叔叔的暴打,最終在朝廷上得到李世民的嘉獎。第二件事是李恪出使突厥,在突厥的刁難之下,李恪臨危不懼,以射大雁之事展現自己高超的箭法,後又憑藉自己的口才懟的突厥可汗無話可說,李恪憑藉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了大唐的氣勢和天威。
  • 吳王李恪一度為李世民賞識,差點當接班人,為何後來沒有當成皇帝
    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王莽袁世凱汪精衛們要是早死了,大家說不定更是扼腕嘆息。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本質較好跟一個本質差的人,要是當了皇帝,對百姓的傷害程度還是會有所區別的。 讓大家非常「懷念」的李世民兒子李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 唐朝李恪的悲劇一生
    長孫無忌的堅決,勾起了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思念,前兩個兒子的下場,讓李世民覺得愧對皇后,偏偏他們最後的兒子,又是這樣的不爭氣,半點也不像自己,事到如今,世民只能長嘆一聲,放棄了這個決定,放棄了最像他的兒子。
  • 李恪沒有當皇帝,卻是歷史上最尊貴的皇子,後代遍布大江南北
    楊妃和李世民伉儷情深,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即吳王李恪、蜀王李愔。李恪生性聰慧,文韜武略,是唐太宗李世民親口承認的與他本人最為相似的兒子。故從小就得到父親的寵愛,不到一歲便被封為長沙郡王,後相繼獲封漢中郡王、漢王、蜀王、吳王。反觀其親弟弟李愔,十足一個紈絝子弟,雖出身尊貴,卻玩物喪志,幾次三番被李世民處罰,王爵都被削了,最後病死於流放地巴州。
  • 此人身陷大牢,李世民力排眾議將其釋放,後成為大唐開國功臣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古代不少開國皇帝,在皇位坐穩之後,都會對那些戰功赫赫的開國功臣下手,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人。而唐太宗李世民,雖不是開國皇帝,卻是一位難得的仁義之君,沒有因功高震主而除掉這些開國功臣,幾乎所有人都得以善終。
  • 李世民一輩子娶了四個老婆,他最喜歡誰呢
    說到唐朝,想起來的第一個皇帝就是李世民,他很有才華而且武功還很高,把唐朝治理的非常好,是一個公認的好皇帝,但是在他身邊的女人也有好幾個,就在他的後宮裡面,李世民最喜歡這四個女人,可是誰又是李世民真正愛的那個人呢?
  • 探秘: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
    李世民作為皇上自然是有很多的女人的,而且很出名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曾經也把自己的弟媳強娶進了門。而且他身邊的女人也是個頂個的厲害,比如說長孫皇后,武則天,楊貴妃這些人,那麼這麼多的女人究竟哪一個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真愛呢?我們首先來說,歷史上最出名的武則天。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經歷過三代帝王的,而且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 一生忠正耿直、兢兢業業的權臣霍光,死後為何全族被滅?
    劉詢唯一的想法就是提出想將原配夫人許平君立為皇后,這也不算什麼過分的要求,霍光也同意了,此事卻令霍光的夫人霍顯懷恨在心。霍家原本的計劃,是讓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嫁給皇帝,並立為皇后,這也就能繼續保證霍家的富貴,而現在許平君成為皇后,便成為霍顯的眼中釘。為了一勞永逸,陰狠的霍顯竟然讓醫官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
  • 太史令李淳風報告李世民:太白見女主昌,是誰替武才人擋了刀?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的唐朝牛人,太史令李淳風根據天象,向李世民報告:女主昌,唐三代後女帝武皇將取代李家天下!李世民一向對李淳風的話深信不疑:我就是第二代皇帝,三代之後不就是太子李治之後,我們李家的江山就沒了!想想李治這小子,性格羸弱,做事婆婆媽媽,一點也不像個做皇帝的樣,難道他真的守不住李家的天下。
  • 24年前的唐太宗李世民隱藏這麼多大美女,個個閉月羞花美得無處藏
    小編前不久重溫了一遍94年播出的《唐太宗李世民》,這部劇的片頭曲和片尾曲都非常好聽,分別是李麗芬的愛不釋手和萬芳的愛上你給的痛。經過千辛萬苦的她還是生下了兒子李恪。隨後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吉兒被封為楊妃,與長孫皇后和睦相處。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世民與吉兒因為太子之事產生誤解。回顧李世民金戈鐵馬數十載,在他壽終正寢之時誰會是陪在他身邊之人?林俊賢飾演的李世民,感覺是最帥的李世民,英武不凡、風度翩翩。
  • 梁紀委:聊聊蜀王李恪
    【人物檔案】 李恪(619-653年),字厶,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唐朝宗室大臣, 唐太宗 李世民與 隋煬帝 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 英武果敢,深得寵愛。武德三年(620年),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627年),晉封漢王。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但其中一位,卻在太宗一朝,被抄家斬首,究其原因只能說不作不死。功臣之首: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皇后正是長孫無忌的親妹妹,他不僅和太宗是親戚,更重要的是,他是整個事件的組織者和策劃者。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臨終前,李世民遺命長孫無忌輔佐太子李治,李治繼位後,拜長孫無忌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同時兼任揚州都督。
  • 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為什麼長孫皇后屢勸無果?有效溝通是門藝術
    李世民死後,長孫無忌獨攬朝綱,親手製造了永徽第一大冤案房遺愛謀反案,不僅藉機將自己的老同事房玄齡一門剷除,還將和房遺愛沒有任何關係的高宗李治的三哥吳王李恪冤殺。長孫無忌本人也是受害者,他最後並沒有得到善終,而是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死於被誣陷的謀反罪,家族成員被貶放嶺南為奴。長孫無忌的作為和結局,是李世民根本想不到的,卻被長孫皇后看得很清楚。可是在這件事上,長孫皇后對李世民的溝通是失敗的。三、長孫皇后為什麼和李世民溝通失敗?
  • 並非失去理智,因她臨死前的詛咒
    羅候秒殺了苦王跟法王,讓鬥魂無盡燃燒後終滅淵王。然而,在擊殺三王后,羅候沒有停止下來,他的鬥魂失控暴走了。羅候的自制力這麼強,為何他的鬥魂會失控呢?並非是失去了理智,而是因為她臨死前的詛咒。在斬殺淵王之後,羅候妻子曾制止他,想要跟他返回阿修羅界。然而,羅候卻不想回去,他告訴妻子斬殺三王只是他剛剛熱完身而已。之後,羅候鬥魂失控——暴走了。
  • 懷才不遇|貞觀之治,魏徵屢次陷害李世民,卻成大唐護航人
    魏徵也是經歷了很多的坎坷和歧視,他遇到了許多首領都是目光短淺之人,李密擊敗王世充,瓦崗軍都士氣高漲,但魏徵卻發現更好的擊敗王世充辦法,於是就上前給其長史說:「首領多次勝利,但是也折損很大,並且我們還沒有自己用作賞賜的府庫,瓦崗軍得到了戰功也沒有什麼好處,洛陽已經陷入了糧食斷絕的境地,不如我們和他們持久戰,等洛陽沒糧食之後,一舉擊破。
  • 一個被小人陷害而死的功臣
    925年,後唐郭崇韜率大軍滅掉前蜀,然而他的命也因此葬送。 正常情況下,有功的人該被好好賞賜,加官進爵,但這有個前提,做老大的得英明。 比如劉邦、劉秀這樣的老大就比較靠譜。 所以大家都願意拼命去爭取立功。
  • 此人貴為九五之尊,梅開二度,卻至死不知其親生母親是誰
    無獨有偶,明代也有一個類似故事,此人也是皇帝,並且做了兩次皇帝,梅開二度,不過他要比宋仁宗要慘,臨死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卻不知自己的生身母親是誰,此人就是明英宗朱祁鎮。
  •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七大人物,有一位竟被殘忍的滅了十族
    1、商鞅:五馬分屍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戰國時期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一帶)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名衛鞅。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
  • 韓信被殺前喊一句話而得救,後李靖和薛萬徹又喊一次,卻一生一死
    就拿皇帝來說,劉邦出生前有個「老媽和龍的故事」,所以後面的開國帝王,幾乎就都產生了這類神奇事。如趙匡胤出生前的紅光滿屋等,幾乎成了固定套路。同理,其他歷史牛人也是如此。就拿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兵仙韓信來言,他就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歷史作業」。那是在韓信棄了項羽,投奔劉邦之後發生的。
  • 侯君集滅了高昌國,為何遭受牢獄之災?這是李世民除掉他的原因嗎
    不過到了後期,這傢伙居然參與到了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事情中,結果被李世民一擼到底,不僅剝奪了爵位,還把他給賜死了。實在是可惜。一、侯君集的軍功絕對沒的說。侯君集年輕的時候是比較浮誇的那種人,就是幹啥啥不行,吹牛第一名的那種。不過他跟對了人,跟著秦王李世民混,早晚都能夠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