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幾千年,單說華夏,在這漫長的政治史進程中,每一件歷史事件,幾乎都可以找得到類似的例子,人物時間地點換了又換,角色發揮的作用和在事件中的位置,都可以找得到對應的,只是角色換個名字罷了。所以每有不明,大可思前事,而知後續。這幾千年的權力鬥爭,殺來殺去,冷血殘忍至極。
然而,在這個險惡骯髒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有一些讓我們麻木的思緒為之一滯的片段,性情非常。
2、蘭因絮果
夏姬的父親鄭穆公,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哀傷的典故。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為伯鯈。餘,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
——《左傳·宣公三年》
鄭國國君鄭文公的妾名叫燕姞,夢見有人送自己蘭花說:我是你的祖先,這束蘭花送給你當兒子吧,蘭花有國香,佩戴的話人們會像喜愛蘭花一樣喜愛你。不久文公竟也送了她一束蘭花,與之結為姻緣,興許她想起了那個夢,說:我是個地位低下的人,如果僥倖有孩子的話,就以蘭花為信物吧。後來真的有了兒子,起名為蘭。
這個典故叫做蘭因,比喻姻緣、命途,美好的開始。
可是呢,故事總有下一段:
簡言之,就是燕姞遇人不淑,哪裡知道鄭文公竟是個下作坯子!不僅妻妾甚多,還做出了亂倫的勾當。他不但花心,而且殘忍。殺了兩個兒子子華、子臧,將別的兒子全趕出了國。燕姞的兒子公子蘭逃亡到晉國,直到鄭文公死去了,才回到鄭國繼承君位。
多年後,鄭穆公蘭生病了,看著一束蘭花,他應該想到了母親,「蘭花死了,我應該也會死吧,我是因為蘭花出生的呢」,於是他割斷了蘭花,不久就去世了。
鄭穆公看著蘭花在想什麼呢,他的母親因為一個美好的夢有了一個美好的開始,生下了一國之君的他,從而得以留名青史,並傳為佳話。可惜,她只留下了那麼一個蘭因的典故便不被史書提及,後來的史書儘是興亡交替、王圖霸業,誰又會關注後來的她其實遇人不淑,丈夫忙著娶一個又一個女子迫害兒子們,自己的孩子又被丈夫驅逐出國。本來嘛,左傳都用了一個賤妾之稱,地位卑下,若不是機緣之下兒子繼位為君,史書上又怎麼可能會有這寥寥幾筆的簡單話。
後來蘭因的典故接了兩個字,絮果,像飛絮一樣飄零孤苦的結局。
蘭因絮果,比喻美好的開始,悲哀的結局,禍福無常。
另一說,蘭因絮果出自《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