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會不會「惡變」?這些誤區要釐清!

2020-12-26 騰訊網

近日,媒體報導稱,日本福島縣2月份發布的居民健康調查顯示,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相當於每100萬人中就有236人患病。

該地區青少年甲狀腺癌的高發

與核輻射之間有多少聯繫,

目前還暫無法證實。

不過,近年來

甲狀腺得到的關注確實是越來越多了。

許多患者是在體檢B超中

偶然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甚至甲狀腺癌

平時沒什麼不適,

怎麼就得了甲狀腺疾病?

今天,讓有約君為你說一說

甲狀腺結節的那些事。

甲狀腺癌是「懶癌」?

這種類型要警惕

每年的12月都是體檢高峰期。通過甲狀腺B超,一些人發現甲狀腺部位有結節。根據結節的性質,可分為良性結節(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及甲狀腺炎等)及惡性結節(包括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及髓樣癌等)

近年來,全球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普遍呈增長態勢,在我國,甲狀腺癌已進入發病率前10的腫瘤行列,保持著20%的年增長速度。

不過,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體檢項目裡都涵蓋了甲狀腺B超,使得甲狀腺癌的發現率大大升高。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最為高發,約佔總體甲狀腺癌的80%以上,且治療效果普遍較好,大部分患者可以實現長期生存。

(圖:視覺中國)

但是,甲狀腺髓樣癌需要特別關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頭頸外科主任楊安奎教授介紹,雖然髓樣癌僅佔所有甲狀腺癌的2%~4% ,但其惡性程度卻可以排到第二名,僅比未分化癌「善良」一點。

甲狀腺髓樣癌可分為散發性和家族性兩種,其中,散發性約佔70%,高發於50~60歲人群,而家族性患者的發病年齡則更輕。和甲狀腺家族的「兄弟姐妹們」相比,髓樣癌在早期就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且治療的最佳「窗口期」較短,一旦錯過,病情將在短期內惡化。因此,早診早治」對於甲狀腺髓樣癌至關重要。

得了甲狀腺髓樣癌,除了甲狀腺出現腫塊之外,部分患者還伴有腹瀉、心悸、面色潮紅等。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到內分泌科和甲狀腺專科檢查。

查出結節確定性質是關鍵

甲狀腺結節多見於中青年人群,高發於30歲至50歲的女性,年齡越大,患病概率越高,結節在體內相安無事多年的患者不在少數。

查出了甲狀腺結節,不少人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這個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要不要手術切除?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徐波介紹,甲狀腺結節性質的確定是後續處理的關鍵。甲狀腺穿刺有助於為甲狀腺結節「定性」,但也需要通過抽血了解甲狀腺本身的工作狀態。

抽血雖然不能直接判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但是可以幫助醫生全面評估發現結節後的進一步處理。比如,患者查出甲狀腺結節合併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即使結節不大、考慮為良性病變,處理起來也不是定期隨訪觀察那麼簡單。

目前針對甲狀腺結節相關的抽血項目主要是甲狀腺功能、甲狀腺相關抗體、甲狀腺球蛋白等,少數單位還檢查降鈣素,以此來評估患者甲狀腺的工作狀態。

那麼,如何鑑別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醫生會在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彩超檢查的基礎上,對可疑結節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基因檢測,微創、快捷地判斷甲狀腺結節的性質。

那麼,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會不會惡變?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很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呂偉明教授介紹,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一項研究,對比了良性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基因圖譜。結果顯示,兩者在遺傳進化上完全不相關。

就是說,甲狀腺乳頭狀癌不是從良性甲狀腺結節發展而來的。

檢出結節 四個認識誤區要釐清

查出甲狀腺結節,切忌這兩種極端:一是不聞不問,認為是小事;二是發現結節後非常恐慌,總焦慮結節惡變。此外,徐波指出,還有四種誤區需要釐清。

誤區一:

相安無事多年,可以不處理?

這需要醫生專業判斷:一看結節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二看對人體是否有影響、有危害。

發現結節後,首先應由醫生判斷結節的性質,如果是無症狀、不影響健康和外觀的良性結節,可隨訪觀察,暫時不進行治療,選擇動態觀察。但要牢記需要根據結節情況和個體特質及時複診,不要等到出現惡性或者嚴重情況才去採取措施,到時候可能「小病養成大病」,為時已晚。

誤區二:

切了就能一勞永逸?

有些患者在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後就非常恐慌,心理壓力很大,強烈要求醫生將甲狀腺切掉。但是,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人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甲狀腺功能不足,人的身體狀態也會受到破壞。

雖然手術確實是最徹底的處理方式,但是不建議一發現結節就切除。一方面很有可能無法根除,還會再長,另一方面手術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創傷。

是否手術,要評估結節的性質,結節存在的影響和危害,是否處理的利弊衡量。

臨床上發現結節後,應先進行首次評估,確定診療方案。如果採用的是隨訪方案,可能需要3到6個月甚至更長,比如1年複診一次,保持動態監控。

誤區三:

結節大於4釐米,一定要全切?

結節大小並不是判斷手術的絕對指標,比如說4釐米,這個數值只是一個相對界限而已,僅供參考。

選擇是否進行切除的關鍵就是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性質,如果是良性病變,並且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例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者是淋巴結增大等,可以不用藥物,也不用手術治療。

如果經診斷發現是惡性結節,也是甲狀腺癌,就需要做甲狀腺手術。

誤區四:

甲狀腺手術影響發聲?

甲狀腺結節手術切除分為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半切)和甲狀腺全切術(切除全部甲狀腺)。目前的快速康復外科技術下,術後兩天左右就可出院,2周左右基本上可恢復正常。

在手術過程中,因為距離支配聲帶活動喉部神經非常近,很多人會擔心會造成聲帶運動障礙,徐波介紹,手術確實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在切除甲狀腺結節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影響聲帶活動導致發音變化的情況,有一定概率造成聲音嘶啞,或發音的改變,但是發生概率極低。同時醫生會採取針對性地保護措施來預防此類情況發生,大家無須過分擔憂。

另外,對於良性、較大(大於等於3釐米),影響外觀或者對患者產生心理壓力的良性結節,可以採取微創消融手術,該方式具備創傷小、療效明確、安全性高、患者恢復快的特點,同時也在最大限度保留甲狀腺正常組織,對甲狀腺功能影響輕微,術後多數無需服藥。

整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有約、中一i健康

相關焦點

  • 體檢中每5人就有1人查出甲狀腺結節,小心會惡變!
    「最近又是一年一次的單位體檢,醫生說我脖子上長了個甲狀腺結節。平時倒是沒有覺得疼,就是有時候吞咽會有感覺,會心慌、盜汗。有人說「結節」它可能惡變,就是將來的「癌腫瘤」。這可把我嚇壞了,這連著好幾天吃不下睡不好,感覺就像有個定時炸彈在脖子上一樣!
  • 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會不會癌變?如何區分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我們都知道,甲狀腺是身體的一個器官,具體講就是脖子中間一個形似蝴蝶形的器官,而這個結節就是長在這個器官中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小團塊,這個小團塊會隨著吞咽動作而跟隨甲狀腺上下移動。甲狀腺結節是一個常見的病症,引發的原因有很多,結節可能是單個的,也可能是多個的。一般情況下,良性的比較多,但是也有一些是惡性的,會發生癌變。 一、首先,我們怎麼知道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 當你的體檢報告上出現「甲狀腺結節」,你需要仔細了解這些!
    隨著國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健康體檢的廣泛普及,體檢中發現的結節也是逐年增多,如肝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腎結節、肺結節、腫大淋巴結、膽囊息肉等,因為大部分結節在發現早期無身體不適,許多受檢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一部分受檢者想到結節有惡變的可能而處於過分擔憂的狀態,那如何理性地對待體檢發現的結節呢?
  • 查出甲狀腺結節,是不是越小越安全?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一部分,它位於頸部前方,喉結下方,氣管的表面。如果患甲狀腺結節,意味著甲狀腺內存在腫塊,這個腫塊會隨吞咽動作在甲狀腺內上下移動,這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
  • 「甲狀腺結節」成體檢報告高頻詞,一文讀懂體檢報告
    超市售賣的碘鹽眼下正是各個單位扎堆體檢的時候,體檢報告中「甲狀腺結節」成高頻詞。很多人體檢一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非常緊張,認為要馬上治療,非常擔心變成「甲狀腺癌」。體檢報告上的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瀰漫性病變、橋本甲狀腺到底是什麼東西?
  • 為什麼年年體檢,還是查出晚期癌?
    為什麼很多人年年體檢,突然有一天告訴你自己查出了癌症,並且還是晚期?比如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李詠,從診斷出癌症到去世,僅僅17個月。於是有很多人疑惑,癌症的發生不是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嗎?有的人年年單位組織體檢,為什麼去年體檢沒有發現異常,如今卻查出癌症晚期?
  • 「小結節,大麻煩」摸摸你的脖子有沒有腫大、腫塊,可能甲狀腺有大...
    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高達20.43%,相當於每5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其中甲狀腺結節1、2、3級可考慮為良性,但也有5%—15%惡變的可能,所以也需及時治療,防止惡變;甲狀腺結節4級有10%—85%惡變的可能,需要做活檢才能確定。
  • 查出甲狀腺結節,就再也不能吃海鮮了?
    最近,小編跟朋友約了場不太愉快的飯因為朋友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所以她就好多東西不吃了比如皮皮蝦、海帶……
  • 南陽醫專一附院內分泌科:得了甲狀腺結節就「談結色變」?
    「醫生,我體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怎麼辦啊?」「是惡性的嗎?」「需要做手術嗎?」近年來,隨著體檢的普及和高清晰超聲的普遍應用,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明顯增加。但由於缺乏對該疾病的了解,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談結色變」。
  • 昆明中研甲狀腺醫院:良性甲狀腺結節也要「一刀切」?不切會演變成...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時查出了甲狀腺結節。聽到「結節」,很多人不禁眉頭一皺。 實際上,我國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高達30%,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眾的疾病了,恐怕每個人身邊都有甲狀腺結節患者。 結節是癌嗎?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除了上述提到的體檢項目,對於許多「打工人」來說,在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雖然沒有看到「癌」的相關字眼,不過還是會被一些看上去挺嚇人的醫學名詞,嚇出一身冷汗,比如甲狀腺結節、肝臟鈣化灶、心臟早搏、子宮肌瘤......這些病日後會不會發展成癌?千萬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 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結節」!一張表判斷它是良性or惡性
    體檢報告上「結節」兩個字,讓不少人懸著心: 醫生說不用處理、定期體檢,自己卻總擔心日後會癌變;醫生說可以手術切除,又怕術後發現是良性的白挨一刀。
  •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於是看到自己身體內長了一些多餘的東西都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這些會發展成癌。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這些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 重慶哪裡名老中醫治甲狀腺結節
    同時,院內引進各種先進儀器,採用先進治療技術,追求專業的理念,致力於甲狀腺疾病研究與治療。 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太高了,其彩超發現率高達76%。(數據來自:2017年中國流行病學調查)這離不開技術的進步:過去診斷甲狀腺疾病主要靠醫生手摸,可能存在誤差,而現在,有了頸部B超、CT等各類檢查手段,使過去無法輕易發現的甲狀腺疾病「浮出水面」,再加上體檢的人數逐年增長,甲狀腺癌檢出率就比過去明顯提高了。
  • 體檢,怎麼查才對?
    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其實體檢不在於查得有多勤關鍵在於查的對不對!除了上述提到的體檢項目,對於許多「打工人」來說,在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雖然沒有看到「癌」的相關字眼,還是會被一些看上去挺嚇人的醫學名詞,嚇出一身冷汗,比如甲狀腺結節、肝臟鈣化灶、心臟早搏、子宮肌瘤......這些病日後會不會發展成癌?千萬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其實,這裡面有不少疾病是需要進行特殊處理的,大家無需過度擔心。
  • 乾貨|發現甲狀腺結節,管還是不管?
    甲狀腺是人體中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形似一隻美麗的蝴蝶。負責製造甲狀腺激素並分泌到血液中,參與機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重要功能。 它會亢奮,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得「甲亢」;也會抑鬱得「甲減」;還會在正常甲狀腺組織中出現局限性腫塊,一般在沒有確定什麼性質的時候,統稱為甲狀腺結節。
  • 身體裡長出結節,有多大概率會惡化成癌?聽從4個建議,或能阻止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體檢更為重視,但是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被告知身體長出結節。由於醫學知識的欠缺,人們並不了解結節是何物,因此就會有人覺得結節會演化成癌症。那麼這種想法是正確的嗎?身體上的結節惡化成癌的概率有多大?查出結節,我們需要做什麼才能改善?
  • 體檢不知道這些,等於白做! 各年齡段體檢該查什麼,都在這裡!
    另外,要更關注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如 頸動脈超聲,心超,心電圖 等。 三、體檢查出疾病,你真的會應對嗎?高血壓、脂肪肝、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這些疾病都是近年來體檢查出最多的疾病測出疾病不慌張我們這麼應對↓↓1.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據最新的研究文獻報導,甲狀腺結節一般人群通過觸診的檢出率 3-7%;藉助高解析度超聲的檢出率可高達 20%~76%。
  • 體檢時查出了這6種病,可能並不需要治,但是很多人被坑了
    現在人們對於身體健康確實是十分的關注,而且有許多人每年都要去醫院進行體驗。不過許多人對於體檢報告卻並不會看,有些體檢報告上會有一些聽起來十分嚴重的病,但其實它根本不需要治療,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一一分析一下。
  • 小超人科普時間|如何科學隨訪甲狀腺結節
    「4類啊?我以前隨訪一直都是3類的,是惡變了嗎?需要馬上手術了嗎?」帶著驚慌和疑慮,陳阿姨又來到了長徵醫院超聲科做了甲狀腺超聲檢查,超聲特徵依然提示4a類。當結節中液體成分增多時,結節體積明顯增大,患者多會有明顯感知;當結節中液體成分逐漸被吸收時,結節可以減小,形態亦會發生很大變化,會因為囊性液體乾涸而出現回聲明顯減低、邊界欠清、邊緣不規則、內部出現強回聲或高回聲等「惡性」超聲圖像特徵,超聲醫生根據圖像診斷為TI-RADS 4a類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