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稱,日本福島縣2月份發布的居民健康調查顯示,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相當於每100萬人中就有236人患病。
該地區青少年甲狀腺癌的高發
與核輻射之間有多少聯繫,
目前還暫無法證實。
不過,近年來
甲狀腺得到的關注確實是越來越多了。
許多患者是在體檢B超中
偶然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甚至甲狀腺癌。
平時沒什麼不適,
怎麼就得了甲狀腺疾病?
今天,讓有約君為你說一說
甲狀腺結節的那些事。
甲狀腺癌是「懶癌」?
這種類型要警惕
每年的12月都是體檢高峰期。通過甲狀腺B超,一些人發現甲狀腺部位有結節。根據結節的性質,可分為良性結節(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及甲狀腺炎等)及惡性結節(包括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及髓樣癌等)。
近年來,全球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普遍呈增長態勢,在我國,甲狀腺癌已進入發病率前10的腫瘤行列,保持著20%的年增長速度。
不過,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體檢項目裡都涵蓋了甲狀腺B超,使得甲狀腺癌的發現率大大升高。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最為高發,約佔總體甲狀腺癌的80%以上,且治療效果普遍較好,大部分患者可以實現長期生存。
(圖:視覺中國)
但是,甲狀腺髓樣癌需要特別關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頭頸外科主任楊安奎教授介紹,雖然髓樣癌僅佔所有甲狀腺癌的2%~4% ,但其惡性程度卻可以排到第二名,僅比未分化癌「善良」一點。
甲狀腺髓樣癌可分為散發性和家族性兩種,其中,散發性約佔70%,高發於50~60歲人群,而家族性患者的發病年齡則更輕。和甲狀腺家族的「兄弟姐妹們」相比,髓樣癌在早期就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且治療的最佳「窗口期」較短,一旦錯過,病情將在短期內惡化。因此,早診早治」對於甲狀腺髓樣癌至關重要。
得了甲狀腺髓樣癌,除了甲狀腺出現腫塊之外,部分患者還伴有腹瀉、心悸、面色潮紅等。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到內分泌科和甲狀腺專科檢查。
查出結節確定性質是關鍵
甲狀腺結節多見於中青年人群,高發於30歲至50歲的女性,年齡越大,患病概率越高,結節在體內相安無事多年的患者不在少數。
查出了甲狀腺結節,不少人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這個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要不要手術切除?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徐波介紹,甲狀腺結節性質的確定是後續處理的關鍵。甲狀腺穿刺有助於為甲狀腺結節「定性」,但也需要通過抽血了解甲狀腺本身的工作狀態。
抽血雖然不能直接判斷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但是可以幫助醫生全面評估發現結節後的進一步處理。比如,患者查出甲狀腺結節合併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即使結節不大、考慮為良性病變,處理起來也不是定期隨訪觀察那麼簡單。
目前針對甲狀腺結節相關的抽血項目主要是甲狀腺功能、甲狀腺相關抗體、甲狀腺球蛋白等,少數單位還檢查降鈣素,以此來評估患者甲狀腺的工作狀態。
那麼,如何鑑別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醫生會在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彩超檢查的基礎上,對可疑結節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基因檢測,微創、快捷地判斷甲狀腺結節的性質。
那麼,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會不會惡變?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很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呂偉明教授介紹,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一項研究,對比了良性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基因圖譜。結果顯示,兩者在遺傳進化上完全不相關。
就是說,甲狀腺乳頭狀癌不是從良性甲狀腺結節發展而來的。
檢出結節 四個認識誤區要釐清
查出甲狀腺結節,切忌這兩種極端:一是不聞不問,認為是小事;二是發現結節後非常恐慌,總焦慮結節惡變。此外,徐波指出,還有四種誤區需要釐清。
誤區一:
相安無事多年,可以不處理?
這需要醫生專業判斷:一看結節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二看對人體是否有影響、有危害。
發現結節後,首先應由醫生判斷結節的性質,如果是無症狀、不影響健康和外觀的良性結節,可隨訪觀察,暫時不進行治療,選擇動態觀察。但要牢記需要根據結節情況和個體特質及時複診,不要等到出現惡性或者嚴重情況才去採取措施,到時候可能「小病養成大病」,為時已晚。
誤區二:
切了就能一勞永逸?
有些患者在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後就非常恐慌,心理壓力很大,強烈要求醫生將甲狀腺切掉。但是,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對人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甲狀腺功能不足,人的身體狀態也會受到破壞。
雖然手術確實是最徹底的處理方式,但是不建議一發現結節就切除。一方面很有可能無法根除,還會再長,另一方面手術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創傷。
是否手術,要評估結節的性質,結節存在的影響和危害,是否處理的利弊衡量。
臨床上發現結節後,應先進行首次評估,確定診療方案。如果採用的是隨訪方案,可能需要3到6個月甚至更長,比如1年複診一次,保持動態監控。
誤區三:
結節大於4釐米,一定要全切?
結節大小並不是判斷手術的絕對指標,比如說4釐米,這個數值只是一個相對界限而已,僅供參考。
選擇是否進行切除的關鍵就是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性質,如果是良性病變,並且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例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者是淋巴結增大等,可以不用藥物,也不用手術治療。
如果經診斷發現是惡性結節,也是甲狀腺癌,就需要做甲狀腺手術。
誤區四:
甲狀腺手術影響發聲?
甲狀腺結節手術切除分為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半切)和甲狀腺全切術(切除全部甲狀腺)。目前的快速康復外科技術下,術後兩天左右就可出院,2周左右基本上可恢復正常。
在手術過程中,因為距離支配聲帶活動喉部神經非常近,很多人會擔心會造成聲帶運動障礙,徐波介紹,手術確實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在切除甲狀腺結節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影響聲帶活動導致發音變化的情況,有一定概率造成聲音嘶啞,或發音的改變,但是發生概率極低。同時醫生會採取針對性地保護措施來預防此類情況發生,大家無須過分擔憂。
另外,對於良性、較大(大於等於3釐米),影響外觀或者對患者產生心理壓力的良性結節,可以採取微創消融手術,該方式具備創傷小、療效明確、安全性高、患者恢復快的特點,同時也在最大限度保留甲狀腺正常組織,對甲狀腺功能影響輕微,術後多數無需服藥。
整合自廣州日報、健康有約、中一i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