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海綿寶寶》之父|長大後,我才看懂了這部動畫片

2021-02-07 Dr許躍

近日,海綿寶寶的創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世,年僅57歲。奪走他生命的,是霍金也罹患的一種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這個消息引起了許多人的悼念,確實,《海綿寶寶》作為一部從1999年開播到現在仍然廣受歡迎的動畫片,給人們帶去了許多歡樂。而它的創作者是這一切歡樂的源泉。

(海綿寶寶和創作者史蒂芬)

 

史蒂芬·海倫伯格創造了一個奇異有趣的海底世界,情節有許多根本不符合海底規律的地方,比如海底可以生火、衝澡,但好玩的是,史蒂芬並不是不懂科學,他在做動畫之前,本身就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

 

感謝這名不務正業的生物學家,創造了一個永遠樂觀向上、神經大條的海綿寶寶,和一個對朋友掏心掏肺的派大星,不但逗笑了孩子們,也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對待生活、對待朋友。

 

更神奇的是,等我成為牙醫之後,我才發現,《海綿寶寶》甚至還可以拿來當教育孩子愛護牙齒的動畫片

在這一集裡面,海綿寶寶吃了一個超級重口味的聖代,然後沒刷牙就出門了,結果所過之處,燻得寸草不生……

 

可以給孩子看看這個片子,問問他們:「不刷牙的海綿寶寶是不是不受歡迎了?那是不是應該刷牙呢?」

這一集裡,海綿寶寶起床後抖擻精神,打扮洗漱,還用上了非常具有特點的牙刷和牙膏,讓人以為他是專門為自己的兩顆大門牙設計的。

沒想到它們的用途竟然是……

在這一集中,海綿寶寶追著派大星要幫他刷牙,除去腋臭,讓這位懶惰的朋友不再邋遢,而是要講究衛生。

 

可以告訴孩子們,講究衛生的小孩,才能交到好朋友~

關於愛牙護牙,如何跟孩子溝通?

下面是孩子成長過程中

有關牙齒的一些重要時間點和習慣

Dr. Xu給爸爸媽媽們的指南

 

第一次看見自己的牙掉下來,許多孩子是會感到慌張不安的。千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認為這是正常的、自然的,所以置之不理。

 

在孩子的世界裡,掉牙可能是天大的事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會影響到ta對自己牙齒的看法,以及對待牙齒的行為習慣。有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覺得牙齒很脆弱,從而不敢刷牙。

這時候,一味用「科學知識」來講給孩子聽,不一定是個好辦法,情緒的勸慰也十分重要。

 

這可以通過一些巧妙的手段來實現,比如講童話故事——編一段關於掉牙的奇妙故事,孩子很快就不害怕掉牙了。

雖然美國牙科協會建議家長們應該從孩子1周歲開始就帶他們去看牙醫,但我懷疑很多人做不到,總是要等到孩子乳牙得了蛀牙,或者是乳牙鬆動想要拔牙時,才匆匆忙忙帶著孩子到診所。

 

那麼,父母就可能會面臨一股強大的阻力:孩子根本不願意去,到了診所見了牙醫還又哭又鬧,沒法配合。

 

等到這時候才來訓斥孩子、威逼利誘,已經太晚了。實際上,對孩子的心理建設應該在看牙之前就提前做好。

美國Parents雜誌有一個很棒的建議,就是可以在看牙之前和孩子演練一番,去除他們的陌生感、恐懼感。具體的做法,可以看看我之前寫過的有關孩子「牙科恐懼症」的文章。(點這裡)

 

在討論怎麼引導孩子之前,前提是作為父母,你自己本身得先養成好習慣——可別教訓孩子晚上要刷牙,最後被ta發現你自己偷偷跳過了這一環節。「言行一致」,本身就是讓孩子更聽話的必要條件。

 

有許多父母喜歡用威逼的手段,每天起床趕著孩子刷牙,睡覺前又趕一次,孩子還總是不聽,搞得比趕羊還累。實際上,最有效的手段往往是引導,而非威逼。

 

引導需要技巧,比如上文提到過的講童話故事,或者給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像《海綿寶寶》。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國產動畫片,叫《小紅臉和小藍臉》。它呈現了細菌如何侵蝕牙齒,造成蛀牙,警示孩子們要注意刷牙。通過動畫片的有趣展示,孩子們才能真正聽得進去。

(兩個搗蛋的細菌,雖然畫風有點老,但是還是很精彩的)

所以,爸爸媽媽們對於孩子應該保持開放、耐心的心態,「管」總是不如「引」。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感謝那些創作出優秀作品的人——優秀的兒童文學、動畫片、遊戲等,這些好作品對於孩子的正確三觀和良好生活習慣,可以起到導入正軌的作用。

最後,讓我們一起感念海綿寶寶世界的締造者史蒂芬,願他在天堂,依然能夠開心創作,自由想像~

再見啦!~

20 years with dears系列故事請點擊

掃碼獲取👆更多新知



相關焦點

  • 海綿寶寶:小海綿說過的經典語錄,能聽懂證明你已經長大了
    導讀:大家似乎一直認為,在《海綿寶寶》中,道理都是派大星說的,但其實海綿寶寶同樣說過許多真理。今天小阿涼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海綿寶寶的「人生真理」!眾所周知,《海綿寶寶》這部動畫片中,隱藏了許多的道理。所謂「小孩看熱鬧,大人看深意」,小時候不懂,長大了卻發現一切都與現實是那麼相似。
  • 海綿寶寶你真的看懂了嗎?原來它還有這層意義
    相信很多90後和蛋蛋後都十分喜歡看海綿寶寶,想當初小編也是深深地迷戀這部動畫片,經常一放學就蹲守在電視機前,甚至忘記取下背上掛著的沉重的書包。但是各位朋友,雖然你小時候經常看,但是你真的看懂海綿寶寶了嗎?
  • 長大之後,我喜歡「海綿寶寶」的樂觀,也接受章魚哥的「真實」
    2018年,上帝想看動畫片了,所以帶走了海綿寶寶之父史蒂芬·海倫伯格,海綿寶寶也定格在了2018年,但無數經典畫面留在了我們的世界。《海綿寶寶》的海洋世界裡,工作和友情的「純粹性」「人生就是不公平的,你慢慢習慣吧。」《海綿寶寶》裡的許多情節,很多人長大之後才慢慢看懂,成人之後才會更嚮往年少時對生活的「純粹」態度。
  • 你真的看懂《海綿寶寶》了?它動畫片外表下,裝著成年世界的真實
    如果你認為《海綿寶寶》是小孩子才看的東西,那你真的錯了,根據統計有一半的觀眾,都是成年人…… 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在蟹老闆的餐館裡,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他的努力也讓他獲得了300多屆「最佳員工」的稱號。 本來對經理這個職位志在必得的它,卻因為蟹老闆的一句:「我要把這份工作給章魚哥,他比你更成熟。」就失去了當經理的資格。
  • 半路轉行的《海綿寶寶》之父,送給焦慮父母們一碗雞湯
    半路轉行的《海綿寶寶》之父,送給焦慮父母們一碗雞湯 尹琳 2018-11-30 09:52 來源:澎湃新聞
  • 「海綿寶寶之父」史蒂芬·海倫伯格因漸凍症去世,海綿寶寶永遠失去了「父親」……
    史蒂芬·海倫伯格曾是一名海洋學家兼動畫大師,1998年喜歡畫畫的他開始推出自己創作的漫畫《海綿寶寶》,1999年被美國電視臺製作成了動畫片播出,創下了高收視紀錄。而史蒂芬·海倫伯格則是「海綿寶寶之父」。《海綿寶寶》1999年出版的第一季,史蒂芬·海倫伯格擔任導演、編劇、製片人,還擔任配音演員的職務,身兼多職。
  • 晚安海綿寶寶,再見海綿爸爸
    當時他表示會繼續為大家創作,不會輕易放棄:「任何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只要可以我會繼續創作《海綿寶寶》以及追隨我其他的熱情。」對於海倫伯格的離世,美國Nickelodeon兒童頻道表示非常難過:「他是Nickelodeon所有人深愛的朋友和長期的創意合作夥伴,我們的心與他的整個家庭同在。海倫伯格給海綿寶寶注入了獨特的幽默感和純真感,給世界各地的孩子和家庭帶來了歡樂。
  • 「海綿寶寶之父」去世!2018年,我們一下失去了江湖、宇宙、英雄和...
    海倫伯格曾經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後來改行畫漫畫,於1998年開始創作《海綿寶寶》,創造出海綿寶寶等多個為世界觀眾所喜愛的海洋角色。自1999年,《海綿寶寶》在「尼可羅頓兒童頻道」首播以來,該劇已經播出了近250集。不僅創下該頻道的收視神話,成為尼克卡通最受歡迎的動畫片之一,還兩次被搬上銀幕:2004年上映的《海綿寶寶曆險記》與2015年上映的《海綿寶寶:海陸大出擊》。
  • 《海綿寶寶》:看懂派大星實則兩種人,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導語:《海綿寶寶》是為數不多的即適合大人觀看,又適合小孩觀看的動漫。長大後,反覆琢磨,確實能讓人看到不同於幼年時期看的《海綿寶寶》。以前看《海綿寶寶》的時候,圖的就是一個樂趣,因為海綿寶寶、派大星、章魚哥等他們的日常生活,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而且更貼近於我們的生活日常。沒有煩惱、只有歡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 我忽然發現,動畫片海綿寶寶只能看半集了
    現在,我只看半集海綿寶寶。要問為什麼,用一句歌詞來形容的話,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如果你過了18歲,或許能懂我的感受。海綿寶寶癱坐在沙發上:沒想到我會失去最好的朋友,我有什麼資格和天才做朋友呢?我有什麼資格和天才做朋友呢?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得有多痛。海綿寶寶無比難過卻只能選擇放手,而這何嘗不是人生?
  • 《海綿寶寶》十年前VS後,海綿寶寶還好,而船長讓人意外不已!
    《海綿寶寶》十年前VS後,海綿寶寶還好,而船長讓人意外不已! 哈嘍!大家好!不知道你小的時候看過《海綿寶寶》這部動畫片嗎?那個時候我還以為是國產動畫片呢,沒想到後來才發現是國外引進的。
  • 海綿寶寶之父去世,你知道這些經典卡通形象之父是誰
    美國動畫師、動畫形象「海綿寶寶」創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於11月26日去世,享年57歲。2017年3月,史蒂芬·海倫伯格身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在與疾病鬥爭了一年半之後最終離世。海綿寶寶史蒂芬海倫伯格於1998年開始創作《海綿寶寶》,其創作靈感是受研究所之託為參觀的兒童畫出一冊介紹海洋生物知識的漫畫。1999年,動畫片《海綿寶寶》播出,故事情節主要圍繞著主角海綿寶寶和他的好朋友派大星、鄰居章魚哥、上司蟹老闆等人展開,場景設定於太平洋海底,一座被稱為比奇堡的城市。
  • 派大星語錄,《海綿寶寶》的世界比你看到的現實多了,該長大了!
    《海綿寶寶》是1999年在尼克兒童頻道播出的一部美國喜劇動畫,開始時的設定是給小朋友們看的,每集的故事都通過誇張的劇情與詼諧的風格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道理。但隨著我們這批95後、00後孩子的長大,慢慢地,好像這部動畫的蘊含的現實意義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 豆瓣9.5《海綿寶寶》:一部溫暖又反映社會現實的高級幽默動畫片
    這部動畫片不僅適合小朋友看,連很多成年人也被深深吸引。有項調查曾顯示,美國每月收看這部動畫片的 6000 萬觀眾裡,竟然有一半是成年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名人、明星都曾是海綿寶寶的真粉,歐巴馬就說過海綿寶寶是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
  • 《海綿寶寶》故事的背後另有深意,長大之後才明白
    海綿寶寶這部動漫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作為一部經典的搞笑動畫,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樂的時光。不過動畫中很多劇情看起來很好玩,但是背後卻另有深意,只是小時候的我們沒看懂而已。作為一部搞笑動漫,海綿寶寶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還是積極樂觀的正能量,我記得海綿寶寶說過一句話「只要不去想,它就沒事了。知道嗎?我感覺好多了,我甚至不記得我為什麼哭了。」有時候人呢就應該像海綿寶寶一樣,樂觀開朗,心裡不要存太多的事才會過得開心呀!
  • 《海綿寶寶》裡五個細思極恐的細節,網友:小時候根本沒看懂!
    《海綿寶寶》這部經典的動畫片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相信這也是夥伴們最喜歡的動畫片之一了吧!還記得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的看著海綿寶寶中那些有趣的故事情節嗎?是不是愜意呢?《海綿寶寶》裡五個細思極恐的細節,小時候根本沒看懂!第一個細思極恐的細節:派大星和海綿寶寶的友誼我們都知道派大星和海綿寶寶是很好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男生和男生之間即使有著非常好的關係,他們的舉動依舊還是會保持著一些適當的距離。而在海綿寶寶中,海綿寶寶經常和派大星經常手牽手,並且他們老師的名字「泡芙」似乎在暗示著什麼,因此這樣看來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的關係似乎並不單純啊!
  • 海綿寶寶究竟是一塊海綿,還是發糕?凍豆腐?
    「海綿寶寶之父」因漸凍人症去世 享年 57 歲。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海綿寶寶」的 11 個秘密:海綿寶寶的原型是啥 ?   由海倫伯格創作的動畫片《海綿寶寶》於 1999 年在美國播出,故事情節主要圍繞著主角海綿寶寶和他的好朋友派大星、鄰居章魚哥、上司蟹老闆等人展開。場景設定於太平洋海底,一座被稱為比奇堡的城市。《海綿寶寶》是美國電視節目歷史上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動畫片之一。但海綿寶寶究竟是一塊海綿還是發糕 ? 起司 ? 凍豆腐 ?
  • 海綿寶寶動畫師塔克不幸逝世 享年59歲
    海綿寶寶動畫師塔克不幸逝世 享年59歲 相信《海綿寶寶》這部動畫片大家都並不陌生。 一個穿著襯衣短褲打領帶說話賤兮兮的穿著黃色方塊海面,和一個穿著沙灘褲的憨憨粉紅色海星,還有總是板著個臉耷拉著鼻子的章魚哥,他們伴隨了許多90後00後的   原標題:2020年噩耗不斷!
  • 《海綿寶寶》劇評:海綿寶寶是個八零後
    文|謝麗成  對於我國觀眾來說,美國產的《海綿寶寶》並不陌生,尤其是零零後的小朋友們,《海綿寶寶》和《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系列動畫片一起,點綴著他們的童年。而今,《海綿寶寶》也出大電影了,儘管姍姍來遲,但遲到總比不到好,作為首部3D的《海綿寶寶》,電影版是和《海綿寶寶》系列一般的合家歡與大團圓,逗樂不可少,是兒童觀影的不錯選擇。  《海綿寶寶》是尼克電影頻道最著名的動畫片,是美國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系列動畫之一,曾獲得美國多項頂級動畫獎項,從1999年第一季播出以來,至今已經播出十季,有劇集逾200集。
  • 《海綿寶寶》蘊含人生哲理,經典語錄讓人回味無窮
    《海綿寶寶》作為我們童年的回憶,充滿了歡聲笑語,不管是動畫片的開頭:Are you ready?還是配音都特別的別出心裁,在《海綿寶寶》當中也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現在我們看起這部動畫片心裡也有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