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網易商業
經過兩年談判,天津狗不理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以600萬澳幣拿下高樂雅咖啡在中國的特許經營權。但在咖啡消費迅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成熟品牌如星巴克、Costa等長期雄踞。從賣包子到賣咖啡,天津狗不理的跨界經營面臨考驗。
如果哪一天,咖啡搭配的小食組合不再是麵包甜點,而是包子,消費者或許不用感到驚奇,因為天津狗不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狗不理」)已經成為高樂雅咖啡在中國地區新的「主人」。
據《天津日報》1月22日的報導,天津狗不理集團日前正式宣布,公司成功獲得澳大利亞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高樂雅在中國的永久使用權,後者將成為狗不理拓展中國本土餐飲市場的「新法寶」。
天津狗不理集團董事長張彥森表示,企業早在2012年底就開始與高樂雅咖啡國際有限公司進行初步接觸,經過將近兩年的艱苦談判,終於在2014年12月25日籤署智慧財產權許可協議。狗不理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天津森永泰餐飲有限公司成為高樂雅品牌在中國唯一永久的品牌使用者。
儘管同處食品行業,但包子與咖啡的業態屬性、經營方式、供應鏈特徵存有天壤之別,這也讓外界對於天津狗不理的跨界之舉存有疑惑。
對此,張彥森給出的解釋是: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每年增長15%左右,遠遠高於國際市場每年2%的增長速度。據權威研究報告稱,2012年我國的咖啡消費大約為700億元人民幣,未來5年咖啡消費將突破1500億元人民幣。「正是看好咖啡市場的前景,狗不理集團才下決心進軍這一領域。」
不過,上海食品協會咖啡行業協會會長王振東卻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儘管中國咖啡市場需求總量不斷擴大,但以星巴克、英國COSTA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連鎖咖啡品牌早已提前布局市場,這對後來者而言是一個巨大挑戰。
狗不理的「煙霧彈」
天津狗不理與咖啡業的「緋聞」早在2014年初時便已傳開。2014年1月,天津狗不理曾對外透露,公司將有意收購一家美國咖啡巨頭,正在洽談的這家美國企業是十分成熟的跨國連鎖店,在歐、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有分店,收購可有效規避一系列難題和風險。利用該企業已有的經營網絡和平臺,能推動狗不理成功走出國門,把高品質的中國本土中餐在最短時間內開到國外,將中餐文化的精華傳播出去,實現企業發展與中國文化輸出雙贏。
這一消息當時引起巨大的市場關注,《華爾街日報》甚至撰文稱:「消費者別再吃百吉餅和甜甜圈了,如果狗不理能得其所願的話,中國的包子或將成為美國人早餐的一大新寵。」
當時美國媒體分析認為,星巴克的體量過於龐大,狗不理難以將其收購,而最有可能的是美國連鎖咖啡品牌唐恩都樂(Dunkin' Donuts),後者專門供應甜甜圈和咖啡,在32個國家中設有餐廳。但唐恩都樂在美國擁有約7015家特許經營店,在美國以外設有3068家門店。
當時,不論是天津狗不理還是唐恩都樂都沒有做出正式回應,不過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唐恩都樂母公司Dunkin' Brands Group Inc在2014年的市值高達50億美元。這對於年營業額只有10億元人民幣的天津狗不理而言,無疑是一次「蛇吞象」。
資料顯示,原為國有企業的天津狗不理在2005年進行了企業改制,公司後來成為了混合所有制企業。2007年7月4日,狗不理集團的註冊資金變為7500萬元,天津同仁堂佔股28.6%,現任董事長張彥森佔股71.4%。2014年,狗不理的營業收入約10億元。
當時,張彥森在談及海外併購的起因時說,他在參與國家行業協會組織的多次赴國外考察餐飲市場活動、以及狗不理多次受邀赴各國進行餐飲文化交流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到中餐在國外中高檔商務餐飲市場佔有率太小,且絕大部分以家庭小店為主,在當地主流消費群體中受歡迎程度不高,影響著世界對中餐的印象,這樣的局面激發了狗不理走出去的鬥志。
不過,最終的結局裡,當初提及的「收購」變成「合資」,收購地也從「美國」變成「澳大利亞」,這多少顯得與天津狗不理的初衷有些南轅北轍。
據了解,高樂雅咖啡品牌起源於美國芝加哥,1979年將總部建在雪梨,目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也是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五強之一。旗下零售產品包括60多款咖啡豆、咖啡膠囊,各式手工製作的熱冷咖啡、糕點及商品。高樂雅咖啡在42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場、購物中心、社區有1000多家門店。
3000萬拿下在華經營權
由於高樂雅所屬的Retail Food Group是澳大利亞國內上市公司,後者在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發出的公告中披露稱,已與天津森永泰餐飲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中方將持有80%的股權,外方持有餘下的20%股權。
天津狗不理向外方支付的初始特許經營費為600萬澳大利亞元(折合人民幣3063萬元)已經全部到帳,合資公司將由中方單獨負責投入資金,收入則留在合資公司中。
值得指出的是,外界目前普遍認為天津狗不理將是高樂雅咖啡在華的唯一運營方,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高樂雅咖啡目前在中國大陸共授權了三家運營商,除狗不理以外,一家位於上海,另外一家位於四川。
「天津狗不理獲得的是除上海和四川省以外地區的經營權。」上海高樂雅咖啡幕後運營商漢美餐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儘管高樂雅咖啡目前在全球有1000多家門店,但該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少得可憐,目前上海、四川、天津總共僅有12家門店,而天津狗不理只擁有12家中的2家門店。
王振東在接受採訪時認為:「目前連鎖咖啡品牌幾乎是處於紅海階段,大中城市的黃金商鋪位置早已被星巴克、COSTA、香啡繽等公司進行瓜分;與此同時,咖啡是一個文化輸出產品,相比英國和美國,澳大利亞代表的新型咖啡文化對於中國市場的輸入相對較弱,這也會增加經營的難度。」
在最新一輪的中國市場擴張計劃中,已經擁有超過1500家在華門店的星巴克表示,要在未來五年中,將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翻番。2014財年,星巴克在華平均每天新開門店1家,而2015年的目標更為「激進」,將達到每18個小時就開一家門店的速度。
而英國咖啡巨頭COSTA自2008年進入中國後,目標緊咬星巴克,近年來一直採取非常積極的擴張策略,在選址上採取與星巴克的「貼身」戰術,並計劃在2018年在華開出2500家門店,佔據中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COSTA亞太區總裁Paul Smith甚至喊出「幹不掉星巴克就打包回家」的口號。
身處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中,天津狗不理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將成為其跨界經營的一次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