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盧亮疫情對服裝行業的衝擊仍未消退。來自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行業100多家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3月以來國際訂單出現大量延遲或取消,有63.6%的企業反映訂單不足。對於「中國服裝重鎮」的深圳而言,如何紓緩壓力,成為服裝產業鏈的當務之急。
對設計、創新的依賴度更高
「這次疫情帶來了市場庫存積壓,但是從另一個維度也觸動行業的調整更新,對設計、創新的依賴度更高。」知名設計師、衣圖科技的創始人劉子超日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分析,服裝大多定位為快消時尚類產品,要求緊跟時尚潮流變化,更新頻率高,對設計的需求大。一旦出現專業設計人才缺口,就得尋求第三方平臺的支援。特別是這段宅在家的特殊日子,大家對這種個性化需求有了更深切體會,刺激了設計需求。
劉子超認為,這次疫情對於國內的製造業傷害很大,要從源頭拉動內需,就需要更好的設計創意,從前端來驅動製造業。下一個波段,以深圳為代表的服裝行業復工率加大,內需增強,設計將是撬動供應鏈、拉動內需的提振器。
如何提振?又如何減負?劉子超介紹,作為服裝產業智能生態雲平臺,目前衣圖平臺自有設計師有近千名,加盟設計師有幾萬名,設計師庫裡還有數萬名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籤約設計師。他們會將有原創授權的設計稿放到設計池中,每天的設計稿量超過10000張,成為目前業界規模最大的服裝設計師平臺。
設計成為行業的最大驅動力
據悉,通過該平臺,服裝企業可以獲得時尚流行趨勢報告、定製細分市場爆款預測報告、在線發送設計訂單、完成交易交付,降低產業鏈條的成本。
「每位設計師每天可以貢獻3-5款創意。從設計到產品完成只要7天-10天左右,以往整個周期則超過一個月。整體可以為服裝企業節約40%以上的成本,設計成為行業的最大驅動力。」劉子超舉例闡釋,中國服裝行業,設計、生產和流轉過程繁多,參與方眾多,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產品研發和IT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整個行業的信息化和數據化水平都比較低,建立面向行業的開放平臺是大勢所趨。
AI大數據參與時尚美學
實際上,伴隨著消費升級,新科技與美學功能相結合,是服裝設計行業的新課題。人工智慧如何參與時尚美學,成為看點。
南都記者在該平臺的「AI設計實驗室」看到,AI智能分配引擎分別通過能力優先、時間優先、人員效率優先的算法模型,將性別、年齡段、款式、風格等需求標籤與設計師的能力標籤進行匹配並自動實現遠程派單,將設計需求及時派送給最優的設計師或工作室。技術人員稱,後臺把海量的時尚數據轉化為具象的趨勢報告和潮流爆款,讓設計更契合市場需求。一頭對接大市場,一頭對接設計師,讓海量的設計資源在智能化的數據管理下變得高效和精準。
面對當前復工復產的難點,在業內人士看來,把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到紡織服裝產業,為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觀察
技術高端化、創意多元化、產品時尚化、品牌國際化
據記者觀察,與深圳的「設計之都」名片遙相呼應,設計師是深圳服裝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全國女裝品牌尤其是高端服裝品牌在深圳集中度最高,這意味著深圳有望成為設計師平臺化的先行先試者。
「中國女裝看深圳,深圳女裝看設計。」來自深圳服裝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在深圳40年的發展歷程中,深圳服裝行業產值超過2400億元,在國內處於行業領軍地位,發展出上千家品牌企業。目前,深圳有2萬多名服裝設計師活躍在時尚設計舞臺,並擁有將近600家原創設計師品牌。
互為佐證的是,日前深圳官方公布《深圳市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文件。按照部署,到2024年,深圳形成2-3個千億級和若干個百億級結構優化、國際化程度高的產業集群,深圳初步奠定深圳國際化區域性時尚產品製造與消費聚集區地位,初步建成亞洲領先、全球知名的新銳時尚產業之都。
深圳市工信局負責人認為,深圳服裝等優勢傳統產業,正在向技術高端化、創意多元化、產品時尚化、品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初具時尚產業雛形。
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潘明日前也坦言,未來希望「把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打造成世界時尚的中國名片」。
「中國要從服裝大國成為服裝強國,需要有引領時尚潮流的服裝品牌來帶動,需要有擁抱先進革命性技術的科技企業來驅動。」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深圳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的應用方面已經具備國際領先優勢,為深圳乃至中國服裝設計產業抱團追趕提供了機會。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