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
一場疫情衍生出各個行業的眾生相,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行業虧損,有的行業則賺的盆滿缽滿,一直不溫不火的方便麵行業便屬於後者。近日,隨著半年報陸續發布完畢,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的業績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另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銷售額同比增長11.5%。在方便麵成為疫情新消費模式寵兒後,哪些企業會成為最大贏家?
(上半年疫情期間線下市場方便食品熱銷)
方便麵市場或破千億
曾經的國民食品在前幾年就遭遇消費者的「拋棄」,從2017年開始,方便麵的產量一路下降,並在2018年出現斷崖式下降,2019年方便麵產量再次出現兩位數的降幅,降至573.3萬噸,同比下降18%。輿論普遍認為是外賣擠壓了方便麵的生存空間。
然而,今年年初疫情讓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線下餐飲停擺,與此同時,方便麵的電商數據全面反超。疫情和電商的雙重加持,讓方便麵行業又活過來了。
近日,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發布了2020年業績報告。截至6月30日康師傅實現營收329.34億元,同比增長8%;歸屬公司股東淨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58.37%,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方便麵板塊成為了康師傅主要的利潤來源,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業務實現營收149.1億元,同比增長29.16%,佔公司總營收的45.27%;淨利潤16.94億元,同比增長93.54%。
康師傅的主要競爭對手統一企業中國上半年實現收益118.17億元,股東應佔溢利潤為10.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8%。統一在半年報表示,方便麵行業在應對全球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很好的應急作用。其中「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和「湯達人」等品牌均呈現雙位數增長。「開小灶」期內擴大了品牌知名度,上半年收益較去年同期實現倍數增長。
同時,今麥郎、白象等幾家主要方便麵企業,同樣呈現出強勁的市場增長。據介紹,今麥郎方便麵已連續13個季度行業增長第一,6月份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白象食品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將近40%。
受方便麵行業疫情期間逆勢增長影響,9月3日,《華夏時報》記者在一年一度的第二十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獲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業內預計,在後疫情時代,方便麵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
業內認為,方便麵快速復甦,既有產業端的創新,也有消費端的剛需,那就是說在某個節點上,它形成了一個產銷兩旺的局面。方便麵的復甦其實是從2018年就開始的,疫情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
方便麵行業整體逆勢上漲,也為市場迎來了更大、更廣闊的市場發展。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我國方便麵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90億元,一個千億元的市場呼之欲出,儼然,中國方便麵行業將進入新的迭代發展期。
差異化支撐抗變能力
疫情的推動,讓方便麵行業迎來了復甦和爆發,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各家企業之間也存在高度競爭關係。
為了應對之前幾年的銷量下降,不少方便麵企業開始了高端化戰略。2014年之前,國內的高端方便麵市場基本上是日清的「合味道」系列一家獨大,2015年以來,康師傅、統一紛紛推出5元以上的高端方便麵。其他如白象、今麥郎和五穀道場紛紛跟進,甚至有產品已經突破了10元大關。
9月3日,《華夏時報》記者在中國方便食品大會現場看到,不僅康師傅、統一和今麥郎這樣的龍頭企業使出渾身解數的推出各種創新產品,還爆發了一批新勢力與其競爭,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純天然概念和添加了硒等微量元素的保健概念的新品湧現。這也給老牌方便企業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對於行業的發展,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範現國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方便麵行業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產業鏈和配套設施。另外,中國不僅有龐大的市場規模,這樣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的促使行業進行迭代升級。中國超大的市場需求,超大的市場規模佔據全球近來40%方便麵份額,居世界首位。巨大的需求量驅動行業技術不斷升級、產品價值不斷提升,中國方便麵行業領先世界將是一個必然事實。
隨著國民健康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方便食品行業要想守住千億級的市場蛋糕,必須通過持續推進、落實以多元化、健康化為內容的價值創新「薄發」。業內認為,這也是疫情以來,方便麵行業逆勢增長的主要原因。
「幸運的是,我們方便麵行業具有對緊急事態的強韌抗變能力。」在方便食品大會上,世界方便麵協會會長安藤宏基強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我們親身感受到給世界和經濟帶來深重影響的全球規模危機是現實可能發生的。但是,方便麵行業具有對緊急事態的強韌抗變能力,維持了供應鏈,完成了供應責任。但面對新的環境變化,需要培養行業的新抗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