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總有時候,要面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哪怕我們不情願,我們也要說,不能當啞巴,特別是被領導問的時候,我們更不能沉默不語。第一次,還可以理解,但第二次,第三次,領導就會懷疑你有問題。
人,為什麼要評價人?為什麼還要問別人,讓別人也一起來評價?如果你是老闆,你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想一想,就很清楚了。很多老闆之所以會選擇幾個新人的人一起評價某人,是想看看,大家評價是不是一致。
如果是一致,都說好,那就證明這個人真的很好,如果都評價差,那麼這個人,就可以直接開除了。這就是多人去評價一個人的好處,我們很多人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往往都是不確定,甚至懷疑自己的評價,這時候,拉上幾個人,一起來評價一下,就會清楚。
而大家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什麼呢?如果不讓大家往下讀,也不讓大家去讀叔本華的語錄,大家會怎麼回答?很多人可能會說,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帶有個人色彩和感情,要站在絕對公正的角度去評價,那樣相對而言,評價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很多人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喜歡帶入個人色彩,跟某個人關係好,就喜歡給他好評,跟某個人關係差,就喜歡差評。甚至或是看臉說話,哪個人長得好看,就給哪個人好評。
這樣去評價某個人,就非常容易犯錯,甚至犯錯了,自己還不知道。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叔本華的一段語錄,他就道出了大家在評價一個人時,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文字如下:
要評估一個天才,我們不應該盯著其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或者,根據這個天才的稍為遜色的作品而低估這個天才的價值。我們應該只看到他最出色的創造。——叔本華#叔本華語錄#
讀完叔本的語錄,相信很多人不得不承認,很多人他自己就喜歡犯這樣的錯誤,喜歡去看一個人的不足之處,從而忽略一個人的所有優點,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評價一個人的習慣,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會讓你錯失很多好朋友,優秀的朋友,因為人無完人,越是優秀的朋友,可能缺點越是明顯,缺點也越大。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叔本華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一起來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要評估一個天才,我們不應該盯著其作品中的不足之處,
或者,根據這個天才的稍為遜色的作品而低估這個天才的價值。
越是天才人物,他的缺點也越是明顯,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一些有名的人,都有比較致命的缺點,就說說大家都熟知的三國裡人物。你看張飛張翼德,典型的萬夫不當之勇,萬人敵,但他的致命缺點,就是喜歡酗酒,喝酒還喜歡發酒瘋,打自己部下。
結果被自己部下出賣,死的很慘,還被獻上人頭。很多人可能就喜歡抓住這一點說張飛是一個沒有頭腦,沒有智商的人。但長坂坡一戰,足以證明張飛是有勇有謀的。他粗中有細,一方面讓散卒在橋後在馬後面拖著樹枝在大路上來回奔走,揚起大量灰塵,造成有伏兵的疑陣。
另一方面卻獨自一人站在大橋中間大吼,「我乃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竟然吼幾聲,就嚇退了曹操的十萬大軍。倘若沒有擺疑兵陣,相信張飛也攔不住曹操的十萬大軍。
再說關羽,典型的忠義化身,武聖化身,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最後也落得走麥城被人砍下頭顱獻給了曹操。但我們不能因為關羽這樣的結局,就說他沒有智商,他也曾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我們應該只看到他最出色的創造。
可見我們看一個人,評價一個人,真的要看他最出色的創造,這樣,你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優點,而忽視他的缺點,你才能從一個人的身上學習到自己想要學的東西,才能做到揚長避短,取長補短。
而一個人光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去挖苦別人,這樣的人,可能在別人身上能找到成就感,但是他永遠也無法得到成長,更不會討人喜歡,只會令人感到厭惡。我們讀三國就要欣賞曹操的為人,宛城之戰,明明是賈詡獻計差點殺害了曹操,雖然曹操沒有死,但曹操損失慘重,死了愛將典韋和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如果你是曹操,你還會用賈詡做你的謀臣和軍師嗎?相信你肯定會恨不得殺死賈詡的心都有,但曹操想得更遠,想打敗袁紹,取得天下,必須要團結袁紹勢力以外的一切人,才有可能打敗袁紹。
所以曹操能不計前嫌,還重用賈詡,曹操看得就是一個人的優點,而不是不好之處。如果換成是劉備,大家想一想,結果估計會傾城舉兵,像給關羽報仇一樣。可見每個人活著,追求都不一樣,曹操追求的是天下。而劉備追求的是仁義道德美名。
所以說大家在評價一個人時,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被叔本華的語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