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某個寒冷的黃昏,【亂世佳人】——這部在影史上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不得不在主要角色未定的情況下開拍了。在尋遍南方每個角落後,能講英語的漂亮女演員幾乎都來好萊塢面試過,但依舊找不到瑪格麗特米切爾筆下這個僅有十七英寸腰圍的女主人公。熊熊火舌吞噬著亞特蘭大小鎮,斯嘉麗和白瑞德的替身在一旁等待開機。此時,製片的兄弟帶了兩人來現場,一位是著名戲劇演員勞倫斯奧利弗,另一位是未曾相識的年輕女子。『天才,來見見你的斯嘉麗吧。』火光映紅了那女子的面龐,在她綠色的貓眼中跳躍,深褐色的頭髮隨風飛舞起來。如同米切爾筆下的那番描述『鑲嵌在標誌甜蜜的臉蛋上那雙綠色的眼睛,顯示出對生活的強烈要求,這和她那名門望族的出身和教養是根本不相稱的。』這種難以言傳的雙重性格,不會錯的,只要看一眼,她就是斯嘉麗的最佳人選。

她有如此美貌根本不需如此演技;她有如此演技又何需如此美貌。費雯麗演繹的斯嘉麗成為了最著名最具傳奇色彩的電影女主人之一。這一年,她才二十五歲,她收穫了事業——奧斯卡小金人,以及愛情——英國戲劇王冠的繼承人。 古老的南方,有著棉花和騎士,但紳士與淑女早已不存在,一個文明隨風而飄去。南北戰爭,不僅僅是工業革命或者黑奴解放,更是兩種文明的鬥爭,弱小的文明被強勢的文明所毀滅。這也解釋了故事中各個人物的宿命。梅蘭妮和斯嘉麗的母親是典型的南方婦女,賢妻良母、三從四德,她們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化身,所以她們死了;艾希力沒有死,雖然他出自名門又受到紳士教育,但當戰火襲來理想遭到現實打擊後,他的軟弱和苟且背離了南方的道義;斯嘉麗少女時代力追艾希力,是一種理想,而這種理想緣於對母親的愛,她最害怕的是讓母親知道她幹過的壞事,她最嚮往的也是成為像母親那樣的女子,並且錯誤的認為艾希力能夠讓她『棄惡從善』,直到最後才醒悟艾希力『救』不了她;白瑞德選擇離開,他和斯嘉麗的孩子是南北文明的產物,對他而言孩子的夭折讓他看清自己和斯嘉麗的分界線,他真正愛過她嗎?並沒有吧,只是他當初的自私和野心讓他一眼相中斯嘉麗,認定『臭氣相投』才是天生一對;至於斯嘉麗,她並沒有愛過誰,她曾經愛過一種理想,但是當理想被現實撕碎後,她只有用現實偽裝自己來求生,她的性格愈發矛盾突顯,藏匿在血液裡從父親那得來的愛爾蘭人的衝動和魯莽早已吞噬了母親教育下的溫文爾雅。家園幾近廢墟,她握著tara的紅土地,向天發誓再也不挨餓哪怕去偷去搶去騙去殺人,而為了錢,她也確實都幹過。她的自私自利、虛榮浮誇,讓旁人嗤之以鼻,但她不在乎,顯然白瑞德教會她只要有勇氣就不必在意別人怎麼想。她堅強堅韌、獨立自主,她不再需要男人,所以她並不愛他們。tara在戰火的硝煙中殘存,如同父親曾講過的愛爾蘭人對土地的熱愛,她愛家她要重建家園,她沒有忘記根沒有忘記本,這才是活著的支柱。 斯嘉麗是堅強獨立女性的典範,當然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人物形象之一。費雯麗演活了這個角色,與其說是技高一籌,不如說是不可一世的美貌和相似的人生軌跡。她的『壞』足以讓人妒忌讓人恨,但也不得不欽佩和望而生畏。記得曾經語文課本裡學過魯迅先生的【祥林嫂】,嫁一個死一個嫁兩個死一雙連孩子都被狼叼走的『掃把星』,相比兩人的命運,真是南轅北轍。與其被可憐被可恨還不如被可敬被可恨,與其被社會遺棄還不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然這是扯開去講了。

【亂世佳人】的成功無疑是名利雙收、舉足輕重的。次年,費雯麗又拍攝了廣為人知的【魂斷藍橋】,一位為愛情而自盡的芭蕾舞者,與斯嘉麗相比,瑪拉的弱小無助和缺乏生活激情顯然和本人性格相去甚遠,所以也難怪影片評價並不是很高。雖然費雯麗可以大有餘地的挑選各種角色,但受到『戲劇思想家』奧利弗的指引,她一貫堅定的認為舞臺劇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並甘願放棄更適合自己的銀幕而把重心轉移到舞臺。費雯麗早已不是當初盼出名的小演員,她從不認為自己是明星,也不需要好萊塢抬高她的身價,她嚮往和努力的都是諸如克裡歐帕特拉般的角色。闊別影壇九年後,好萊塢再次邀請她出演【欲望號街車】。這一次,費雯麗像出演【亂世佳人】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完滿的實現舞臺和電影的交接。布蘭奇和斯嘉麗一樣,她們都是浪漫的女人,懷舊的回憶著失去了的過去。正如編劇田納西本人所描述的『她是一個妖魔般的人物,她的感情之豐富遠不是她那嬌小的身軀可以容納的,所以她必然發展成為瘋狂。』從外表看,費雯麗依舊是溫婉可人、大方得體的奧利弗爵士夫人,但內心卻潛藏著一種神經質,難以駕馭,敏感脆弱又多疑,就如同布蘭奇遭到妹夫蹂躪後走向崩潰,費雯麗的精神開始出現了非正常的變化。而在現實中,二十五年婚姻觸礁,被奧利弗無情拋棄後,她的精神世界也徹底崩潰了。 美人遲暮,晚年的費雯麗經受著身心的雙重折磨,卻依然活躍在其鍾愛一生的表演事業中。『如果再有來生,還要當一名演員,還要嫁給勞倫斯奧利弗』。哪怕是在人生的終點,奧利弗年輕時的相片永遠擺在床頭。當愛他超越了愛自己,為他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後,那麼他走後,留下的就是行屍走肉般沒有靈魂的軀殼,這樣活著和死又有何區別。她追隨著奧利弗,立志成為向他一樣成功的戲劇演員,唯有此她才認同自己是足以配得上他;奧利弗的電影,她都會無理取鬧的要求主演女一號,哪怕角色多麼不合適,像【蝴蝶夢】像【傲慢與偏見】;當奧利弗自導自演【王子復仇記】,她也會百般央求出演奧菲利亞,但早已年過而立的她又怎能符合莎翁筆下純潔善良的少女呢,不知是否為了彌補某種遺憾,奧利弗最終選了個年僅17歲的新秀,但在外表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費雯麗僅僅度過了短暫的五十個春秋就與世長辭了。葬禮上曾經的三位伴侶悉數到場,放映的膠片是當年【亂世佳人】中試鏡的段落,斯嘉麗讓保姆塑腰帶,稚氣未脫卻咄咄逼人,平靜的外表掩藏不住悸動的心,那份執著和傲氣是無法泯滅的記憶。插一句題外話,費雯麗的第一任丈夫和艾希力的演員在外表上很相似,紳士而低調,他們離婚後仍然一直保持友好的聯繫。而陪伴費雯麗走完人生終點的是她多年來的崇拜者,感覺應該是像【欲望號街車】中米奇一樣的人物吧。 在費雯麗塑造的諸多電影角色中,以我個人而言,斯嘉麗無疑是最愛,布蘭奇是其次。但按照她自己的說法,最喜歡的是【魂斷藍橋】中的瑪拉。也許只有她本人才能理解為愛而獻身,也許只有她才真正做到了。倫敦的泰晤士河上橫跨了太多有名的大橋,滑鐵盧橋絕對不是年代最久故事最驚心動魄的。但當我矗立在橋上,如同電影開頭洛依站在橋頭遐想,眼前浮現出的是年輕而美麗的瑪拉。如同在我的心中,費雯麗永遠是最愛的女演員,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