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影視劇受眾廣,所以我們對狐狸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人喊打的狐狸精, 而在古代,狐狸其實是受人崇敬的狐仙,並且是吉祥的象徵。
據說大禹治水時遇見九尾白狐,娶她為妻,生下了夏朝第一位君主。從那時開始,狐狸就被作為圖騰,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受人崇拜。山海經裡面對狐狸的記載是聲音,如同嬰兒可以變幻成帥哥美女
不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對狐仙的崇拜與祭祀都風靡一時,尤其是民間百姓,更是在家裡偷偷祭祀。
聽說一些修煉得道的狐狸會被稱為狐仙,但是一些害人的則被稱為狐妖。修煉時,狐狸要吸取天地靈氣與日月精華,所以才會有狐狸在夜晚望月這一說。
《聊齋志異》裡面有講過狐狸在修煉內丹的時候就是面對著月亮,大家不懂的話就以為是在拜月,其實不是的,他正式把自己的內丹拿出來,運用吐納之術吸取月亮的精華。
不論是佛家修行還是道家修行,都講究積德行善,不可以作惡。有的狐狸要經過幾百年的修煉才可以幻化成人形,白天修煉,晚上出去拜月活動。
明朝有一個傳說是一位千年修煉的狐狸精,看到皇帝要去天壇求雨,一口氣跑到了泰山,躲在山洞裡。因為皇帝出行可能有各方面的靈體看守,所以狐狸精不敢造次,擔心被打回原形。
真正修道的人是不會亂傳八卦,透露天機的,不然的話會傷天地之和,召鬼神之忌。他們不能干預人間的事情,只能積德行善,否則修煉就會中斷,還有可能遭遇天譴。但是不論無論怎樣修煉,都要接受天劫,狐狸特別害怕打雷,就是因為天劫就是以打雷的形式出現的,非常有可能被雷神一記閃電劈死。
狐狸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有靈性的生物,所以修煉得道比其他動物更有勝算。民間供奉狐仙是為了保平安免禍。
但是自從有了《封神榜》這一書,大家對狐仙的印象就大打折扣。將蘇妲己所做的事情推脫到狐仙身上,把紂王和蘇妲己兩個人的罪孽推脫到九尾狐身上,從那之後,受到崇敬的狐仙的名聲就被搞臭了,以至於大家一想起狐狸,就想起了蘇妲己,想起了人人喊打的狐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