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在很多人看來不是問題,但說實在的還是比較複雜的!
水從攝入人體到變成尿液排出體外,需要經過好幾個過程:
水從口腔經過吞咽之後,通過食道進入胃中,而水進入胃中之後,不會立刻進入小腸被吸收,而是會在胃中暫時儲存,尤為主動將水排入小腸。
在小腸內水會被充分吸收利用,由於小腸黏膜當中有不計其數的皺襞,所以被吸收的速度會非常的快。隨後進入血液和全身,隨著血液的運輸被送往全身。
那麼腎臟的功能是什麼呢?其實腎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泌尿來維繫身體水和電解質的平衡,腎臟功能正常的話,24小時內喝下去約1000~2000毫升的水,都能夠做到喝多少排多少,不會有多餘的水分滯留在體內。
其實除非有非常嚴重的腎功能障礙,也就是所謂的腎衰竭尿毒症等等,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影響尿液量的,多少一般情況下24小時內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都會處在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只有到了腎衰竭的階段,泌尿量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24小時會少於500毫升。
所以只要是腎臟功能沒有嚴重障礙的話,24小時內就不會出現少尿的情況,當然更不會出現多尿的情況,同樣是維持喝多少排多少的水平衡狀態。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沒多少尿的人反映的是什麼?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和腎功能以及健康狀況,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主要還是身體狀況的問題!
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發現,即便是有些人天天在喝水,但是身體總是能夠保持很好的水合狀態,如果再大量喝水,特別是喝不含鹽分水的話,就會快速稀釋血液,從而導致血漿滲透壓下降,抑制抗利尿素,釋放尿液就會增多,自然而然就會要排尿,而這也會讓大家產生一種感覺,那就是一喝水就要排尿。
除此之外一個人如果不太喝水的話,那麼身體就會處在一個嚴重缺水的狀態,血漿滲透壓就會比較的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喝水的話就要填平血漿滲透壓升高的欠債,然後才會稀釋血液,增加尿量。
說白了一喝水就有尿和喝水沒多少尿反應的並不是身體的健康狀態,而是身體當時處在的一個水合狀態,另外膀胱敏感性和排尿習慣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腎臟生成的尿液其實並不是直接排出體外的,而是會暫時儲存在膀胱的位置,如果說膀胱非常敏感的話,那麼只要有少量的尿液就會刺激強烈的尿液,從而沒有辦法堅持頻繁的奔波於廁所之間,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喝水就要上廁所,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尿頻尿急。
所以在生活當中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沒有必要太過於緊張,因為這跟身體的健康狀況沒有任何的聯繫,與此同時跟腎功能更沒有任何的聯繫,僅僅只是反映了當時的身體狀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