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李偉:內蒙古草原上可觸摸的現實

2021-01-11 澎湃新聞
攝影師|李偉:內蒙古草原上可觸摸的現實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季成

2020-11-2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作家張承志曾說:「地理想像的貧乏可能導致思想理解的不足。」 西部往往帶著一種神秘感,地域上與生活方式的差異性一直吸引著攝影師前去深入拍攝,2020年10月末於上海莫幹山路M50創意園中,幾位攝影師用他們的攝影作品與觀眾分享了他們與中國西部的故事。

粉色餐館,2010,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李偉:

1976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0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為自由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工作生活於北京。曾任《新周刊》雜誌攝影記者,影像藝術家,紀錄片《克什克騰蒼穹下》導演。曾參加2020年澳大利亞HeadOn攝影節;2019年蘭州攝影雙年展《文獻之上——當代語境下的中國紀實攝影》;2013年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2009以來的中國新攝影》等。出版圖書《李偉/中國當代攝影圖錄》。

賽烏素,2014,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黃昏的村莊,2009,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羊群,2011,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2001年,李偉大學畢業後決定留在北京繼續發展,直到2008年辭職後開始做自由攝影師。拍攝《大地》項目的契機是出於對家鄉的感情與探索,促使他回到內蒙古拍攝了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直至2020年項目仍在進行中。長期的拍攝也變成他了慢慢解自己家鄉的過程。

李偉的拍攝方式很有意思,搭車到處找尋拍攝對象、在路途中尋找線索,拍了就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語言不通,但並不影響他去感受自己的家鄉,有了一些距離反而給了他觀察和記錄的空間。內蒙古地區獨特的地理風貌,地平線永遠是平的,畫面上的小鎮,村莊和寺廟等給人一種乾淨,安靜的氛圍,天氣與地理的特質得到充分體現。他在分享會上介紹說埃裡克·索斯(Alex Soth)的作品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大地》項目整體也呈現出一種散文化,抽象化的特色。

因為135相機的拍攝太過於新聞感,所以在器材的選擇上,李偉選擇中畫幅Mamiya RB67與彩色負片,這樣的組合既可以在後期放大印刷,也能使用腰平取景接近拍攝對象時減少壓迫性。他的經驗是,在西部地區除了早晚時段外都可手持相機拍攝,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畫面風格。同時,他的畫面是多樣的,與傳統紀實攝影有些許不同。他拍攝肖像,也有景觀和靜物等等,他認為這些都是建構起他印象中家鄉的重要組成。

帳篷裡的男人,2009,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傳統遊戲,2010,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李偉作品中的肖像有著強烈的地域性,讓人一眼看出是在西部的故事,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冬日裡的一位牧民站在房間角落,光線透過窗戶,服飾與神情細節的抓取,準確的傳達了內蒙古地區的風土人情;摔跤手側身換衣服的瞬間,使用中畫幅膠片相機進行動態的捕捉是十分困難的,畫面左側露出的自行車與地上的服裝在構圖上有一種相呼應的感覺,牧民看向遠方皺眉的表情都鮮活真實地體現了攝影師對於家鄉風土人情的了解。

阿迪亞,2009,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表演前換裝的男人,東烏旗,2008,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廣告牌,2015,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馬與乾草堆,2009,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兩個男孩,2014,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恐龍雕塑,2014,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李偉承認,美國攝影師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對社會邊緣人物拍攝的肖像在一定程度影響了他。西部地區發生的一些宗教活動作為其項目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不會放棄的拍攝機會。比如下圖中的薩滿,是當地居民信仰祭祀的知者,無論是牛丟了還是生病了,當地居民都會來此詢問。並且到現在內蒙古也還有祭敖包的儀式,人們會圍繞著敖包祭祀神靈、祈願平安。

薩滿呼德,陳巴爾虎旗,2011,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祭敖包,2011,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歷經十幾年的拍攝,照片印證著時間的不斷流逝,比如後期作品裡出現的摩託車,水箱等現代元素又或是遺留的碉堡,路牌,雕塑等,這種改變是潛移默化且無聲的。期間,李偉還作為導演拍攝了紀錄片《克什克騰蒼穹下》,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是兩位蒙古族牧民,寶音達來和阿拉騰德力格爾生活在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貢格爾草原,細緻描述了兩戶牧民家庭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2018年,李偉再次拜訪其中一位牧民時,他與愛人舉行了草原婚禮,畫面上的牧民身著紅色服裝,對著鏡頭靦腆的笑著。談到這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時,李偉認為,

紀錄片比起靜止的圖像通過聲音與對話可以傳遞更多的信息量,但是圖像的拍攝更是歷史的積累,瞬間的爆發。

草原上的婚禮,克什克騰旗,2018,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山坡上的女人和孩子,2010,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KTV,2009,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舊學校,2015,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畫著兩匹馬的日曆牌,2014,圖片由攝影師本人提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內蒙古,西北攝影,紀實攝影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18WEGO 當代攝影面對面/李偉訪談&作品點映/呼和浩特
    /WEGO唯格藝術工廠活動內容當代攝影面對面/大地/李偉訪談中國當代攝影圖錄/李偉 籤售會克什克騰蒼穹下/李偉導演作品 紀錄片放映本期嘉賓李偉1976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2001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為雜誌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工作生活於北京。2008年開始在內蒙古拍攝《大地》系列影像作品。
  •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樂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2幅圖】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譚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
  • 《天下最美的草原》,內蒙古的一顆明珠,你去過嗎
    ,是草原上的一顆明珠。雨過天晴,草原上的彩虹地理位置克什克騰旗位於內蒙古東部,赤峰市的西北部,與河北的圍場搭界,經棚是它的駐地。阿斯哈圖石林,是冰川石林,形態各異,千奇百怪,讓人流連忘返,攝影師留下了絕美的畫面,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歷經千百萬年,創造了絕無僅有的奇蹟。
  • 內蒙古開展「一湖兩海」綜合治理 擦亮草原上的「明珠」
    (資料圖片)  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從東到西分布著呼倫湖、岱海、烏梁素海等湖泊,在調節氣候、維繫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擦亮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這幾顆草原上的「明珠」,內蒙古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並從「治湖泊」向「治流域」轉變,使「一湖兩海」重現勃勃生機。
  • 在廈可坐火車去內蒙古看草原:全程近32小時 提供奶製品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潘璀璇 圖/記者 王協雲)昨日13時50分,廈門——包頭Z296次列車正點發車,這是廈門站首次開行至內蒙古地區的列車。   5月15日全國鐵路大調圖,新開的Z296次列車是此次廈門站調圖的一大變化。
  • 草原牧歌|隨風而走的民族,和如河清澈的內蒙古的女人們
    在激進的現代文明面前,草原上發生的一切似乎變得遙遠,但是,在現實生活裡成吉思汗的魔法默默隱藏在各處修辭造句,除了愈發妖豔的城市文明,在遠離公路過於安靜的草原深處,蒙古人還在策馬揚鞭延續著遊牧生活,這種遷徙的規則和天人化境可以在城市的舞臺上以呼麥的形式迴響,但絲毫不能改變草原上的春來秋去草長雪飛,牧區的人大多數還沒有學會掠奪,他們願意隨著風走。
  • 內蒙古草原文化節丨雲飛專場演唱會
    內蒙古草原文化節丨雲飛專場演唱會 2020-08-1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 cry」綠草如茵 牛馬成群 微風不燥 季節剛好|內蒙古大草原...
    才是被注入靈魂的呼倫貝爾草原來內蒙古怎麼能不來呼倫貝爾呢只是聽這個名字心裡就會泛起漣漪廣袤無垠的草原上鑲嵌著縱橫交錯的河流成群的駿馬在河邊低頭覓草蒙古包前的牧馬人拉著老舊的馬頭琴遙望著草原盡頭松濤激蕩的原始林海站在草原上看藍天上雲捲雲舒突然豁然開朗
  • 德德瑪、拉蘇榮……內蒙古藝術家用草原音樂助力全民戰疫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兒唱……」在抖音上,著名歌唱家德德瑪與她的徒弟包田寶,深情演唱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為表達內蒙古2500萬各族草原兒女心系武漢、祈願平安的美好願望,內蒙古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在抖音上發起#草原音樂為您加油#話題,動員內蒙古音樂家和優秀青年歌手,在家傾情錄製,用來自草原的音樂藝術作品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謳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最美中國人。
  • 我盟11首歌曲入圍「最美草原歌」—內蒙古優秀地方歌曲暨經典草原...
    今年以來, 為宣傳推廣優秀地方歌曲和經典草原歌曲,打造內蒙古音樂品牌,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最美草原歌」—內蒙古優秀地方歌曲暨經典草原歌曲展播展演活動。此次活動,我盟共11首歌曲入選,其中包括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選送的《錫林河》入選經典蒙漢語歌曲;《遼闊的草原》、《清涼的杭蓋》入選優秀地方民歌;盟烏蘭牧騎選送的《神馬頌》以及錫林浩特市《興旺的錫林浩特》、阿巴嘎旗《阿巴嘎故鄉》、蘇尼特右旗《美麗富饒的蘇尼特》、西烏珠穆沁旗《美麗的烏珠穆沁》、正藍旗《美麗富饒的正藍旗》、二連浩特市《彩虹橋下我的家》、烏拉蓋管理區《夢回草原》入選優秀地方創作歌曲。
  • 內蒙古自治區資訊|你覺得中國最美麗的草原是哪裡,分享一下?
    風在草原上掠過,發出號角般的嗚鳴。壩上草原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南麓的接壤地帶,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帶,又因氣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蘇泊罕大草原取名自「蘇布爾嘎大草原」,蘇布爾嘎為蒙語,意為塔的意思,因蘇泊罕大草原內有白塔而得名。張北草原,一個有著故事的地方,這裡的景色如同這裡的人一樣,真實而未經修葺。一直覺得中國最美麗的草原在張北。
  • 吃不夠的內蒙古美食 品不盡的內蒙古味道 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讓你...
    吃不夠的內蒙古美食 品不盡的內蒙古味道 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讓你「味」動一「夏」!—內蒙古味道之通遼 2020-07-27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播預告: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雲飛專場演唱會
    直播預告: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雲飛專場演唱會 8月12日晚19:30,呼和浩特大召景區·阿拉坦汗廣場將舉辦草原文化節「雲飛個人演唱會」。
  • 「歡樂草原·健康內蒙古」第十二屆內蒙古自治區全民健身運動會將...
    「歡樂草原·健康內蒙古」第十二屆內蒙古自治區全民健身運動會將點燃盛夏 發布時間:2020-08-04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
  • 通訊:中國內蒙古「復甦」旅遊業 最美時節期待賓客「看草原」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1日電 題:中國內蒙古「復甦」旅遊業 最美時節期待賓客「看草原」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疫情之下,如何讓全國各地的賓客來內蒙古看草原,內蒙古官方正在苦練內功、想招數。  8月1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獲悉,目前,當地正在大力度推出多項舉措,以此激發文旅市場消費。
  • 英文知識拓展,關於內蒙古草原那些羊的故事
    Long long ago,在內蒙古的大草原(grasslands)上有這麼一群咩咩羊,每到夏天來臨之際,他們都要被丟進水裡……PS:文章下方有單詞發音視頻可參考哈哈哈哈,是不是覺得這個故事走向不太對呀。別擔心,這可不是在虐待動物(animal torture),而是一種讓羊咩咩遠離寄生蟲(parasites)的措施。
  • 草原牧城呼倫貝爾的2020年一季度GDP出爐,在內蒙古排名第幾?
    要問世界草原哪裡最美,小編我敢說呼倫貝爾排名第二,估計沒有誰敢說第一,俗話說風吹草低見牛羊,形容的就是我們呼倫貝爾大草原,這裡因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呼倫貝爾市的首府是海拉爾,這裡飲食文化和東北地區非常接近,因此也算東北文化圈中的一員,因此經常有人問我們呼倫貝爾的哥們為什麼操著一口東北話
  •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風」吹進香港維多利亞港灣
    由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90餘名藝術家為香港回歸16周年慶典奉獻的「吉祥草原·祝福香港」專場歌舞晚會傾情上演。曾獲諸多國內大獎的《吉祥頌》、《盅·碗·筷》、《薩吾爾登》等舞蹈將內蒙古人民的熱情、豪放及對香港同胞的美好祝福帶入現場;享譽中外的世界級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的馬頭琴獨奏《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一結束,觀眾便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據悉,本場晚會是有史以來內蒙古派往香港演員陣容最大、演出形式最豐富、觀眾最多的一次,也是此次回歸慶典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之一。
  • 【舌尖上的內蒙古】草原特色菜——糖醃鎖陽
    草原特色菜—糖醃鎖陽鎖陽為鎖陽科植物鎖陽的肉質莖。
  • 陪遊網推薦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旅行必打卡景點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無限的草原風光壯美而遼闊,讓人身心完全舒展;蜿蜒曲折的莫爾格勒河流過草原,寧靜悠遠;呼倫湖和貝爾湖遙相呼應,是草原著名的姊妹湖;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和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則展現了草原上震撼的森林風光;滿洲裡的俄羅斯套娃廣場和額爾古納的恩和、室韋小鎮都是體驗俄國風情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