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聲——老收音機收藏愛好者的絕版收藏,你們對收音機的記憶是...

2021-01-09 哈哈哈哈或

要說收藏,有玩古董的,有玩郵票的,有玩錢幣的,有玩像章的,但這期主人公很奇怪,他也玩收藏,他收藏的是收音機。夠偏門的吧,夠冷門的吧,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這些寶貝。

家住銀川石油城的範立軍老人,家裡有一屋子他多年來收藏的寶貝:近300臺各種各樣造型的收音機,2000多本收音機說明書。是的,對於這一在他的青春時期流行的文化產物,之所以愛不釋手,就是源於那時的情懷。用他的話說:「收音機在我生命年輪中不斷刻下它的痕跡。」

隨著時代步伐的日益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收音機這種曾經家家必備的電子產品,早已落伍淘汰不再為人們所重視。這些老笨的電晶體物件,或被丟棄,或被塞進地下室。

提起老收音機,都會給人到中年的朋友太多的回憶,老收音機伴我們走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那個時候,人們的文化生活非常單調,除了一年看上一二場電影外,幾乎沒有文化生活,因此聽收音機就是最大的享受,我們從收音機裡聽到了外面的世界,它伴我們度過了許多時光,我們白天聽,晚上也聽,甚至到地裡幹活也帶上收音機,這裡就是這樣的一些收音機,這些收音機談不上珍貴,你可以不經意在這偶兒碰上,但你刻意去找,卻花多少錢也不容易買到,所以說可遇不可求,這些收音機雖說都是普普通通的機器,但卻讓人一下子回到這段難忘的時光,重溫那段美好的回憶.......

▲家中有一屋子收音機

數以百計的收音機藏品映入眼帘,讓人眼界大開,嘖嘖稱奇。

範立軍家的收音機藏品陣容龐大

走進範立軍老人家樓道,記者便聽到調試收音機的聲音,這聲音瞬間將記者帶回了30多年前的童年時代:父親轉動著家裡新添置的收音機的旋鈕,終於有聲音了,一家人歡喜萬分

走進範立軍家,80平方米大小的房子,每個屋子裡都有他的收音機,最大的一臺收音機立在地上,足有8歲的孩子那麼高,最小的只有手掌大小。範立軍的臥室更是別具特色,除了一張床、一臺電腦,其他空間放滿了收音機。

▲收藏的是記憶和情懷

範立軍是一位石油工人,常年在大山深處工作,還未退休的他仍然堅守在一線,每次上班近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範立軍說,自己上班領了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買一臺收音機,從此收藏收音機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30多年來,凡是見到好的、新的收音機就會買,見到同事和朋友有了別樣的收音機也會想辦法買來。比起電視和手機,範立軍說:「大家閒了都玩手機、刷朋友圈我還是喜歡聽收音機,早晨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都必須有收音機陪伴。

每一臺報廢的收音機,範立軍都盡力維修。

第一臺收音機聽壞了,範立軍買了第二臺、第三臺壞的收音機他也捨不得扔,攢起來放在家裡。隨後,買來各種維修雜誌,研究起了收音機的維修,「修好的每一臺收音機都有滿滿回憶,越發感覺珍貴。」興趣使然,他同時開始收藏收音機的說明書,仔細研究、慢慢琢磨,"很多次,我通過研讀說明書,修好一臺收音機時發現一夜已經過去了,天都大亮了。」範立軍這些年已經收藏到2000多本說明書。收音機見證了範立軍的青春無悔和作為石油工人的辛苦付出,他收藏的正是那一份記憶和情懷。

礦石收音機

範立軍與收音機結緣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他還只是小學5年級的學生。老師交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製作一臺礦石收音機。「接到任務我們懵了,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礦石收音機的原理,我們硬著頭皮動手,沒想到一個禮拜後我們竟把它做出來了。」

▲想建個收音機博物館

範立軍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開一個收音機博物館。希望將自己收藏的400多臺收音機以及2000多份收音機說明書陳列出來,讓更多人了解收音機的發展歷史。」

這麼多年來,範立軍為了收藏收音機,把全部的業餘時間和大部分收入都用在藏品的搜羅、維修、整理方面,他特別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說起這些年來的收藏經歷,收藏家範立軍百感交集。在他看來,他收藏的不僅僅是收音機,更是歲月長河中的深刻記憶。

近300臺各種各樣造型的收音機,2000多本收音機說明書。是的,對於這一在他的青春時期流行的文化產物,之所以愛不釋手,就是源於那時的情懷。用他的話說:「收音機在我生命年輪中不斷刻下它的痕跡。」

中山收音機博物館

收音機之於70後、80後和90初的大多數人,是日常必不可少的,甚至有著重要意義。當時的收音機作為了解世界的唯一窗口,價格是比較昂貴的,比如一臺凱歌455D收音機。70年代的價格是78.60元(相當於現在白領2個月的工資),在當時,哪家有了一臺收音機,就會成為左右鄰居的「新聞中心」、也成為自己和大家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大家評論可以和小編說說,你們小時候對收音機有什麼特殊的回憶嗎,我小時候,家裡有一臺「百花牌」半導體收音機,在20世紀80年代,收音機是個稀罕物兒,一般人家沒有,那時候,每天早晨,我小叔都要打開收音機,把聲音放得大大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祖國萬歲》開始曲後是《各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夏青、葛藍的聲音在絢麗的晨光中久久迴蕩,我奶奶說這是北京的聲音,毛主席的聲音!

說到收音機、黑白電視,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長啥樣了。現在真想再次使用它們。

相關焦點

  • 老收音機也能收藏
    老收音機也能收藏  近日,記者在上班途中發現很多晨練的老人手上都會拿著一個款式很陳舊的收音機,詢問後才知道,這些收音機都是他們十幾年前買的,現在的市場中已經買不到了。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收音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別人都認為收音機是一種落伍的產品,但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最喜歡和珍藏這些幾十年前的老式收音機。
  • 那些國產收音機值得收藏
    2000年初,北京收藏老收音機的不過幾十人,隨時社會進步大家越來越在意身邊的一些老物件,目前國內收音機收藏愛好者大概幾千人。早些時候由於觀念問題,國內許多藏家、商戶對於國產收音機都不重視,覺得價格低、數量大,滿市場望去都是這類普通國產貨,玩家對此類機型都嗤之以鼻。
  • 老式收音機收藏再流行
    手錶、自行車、收音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大件」,象徵著財富和身份。隨著電視機、電腦在生活中的普及,「三大件」之一的收音機漸漸沒落了。然而在收藏品市場,老式收音機卻受到不少收藏愛好者的喜愛。記者走訪收藏品市場發現,品相好的老式收音機價格可賣到三四百元。
  • 看展館丨這裡有一個收音機博物館!一位老校長收藏了500多臺收音機!
    看展館丨這裡有一個收音機博物館!一位老校長收藏了500多臺收音機!小小一臺半導體收音機是我們祖輩、父輩們的珍貴記憶在烏審旗烏審召鎮查汗淖爾學校有一位老校長馮志富經過20多年的辛勤收集收藏了500多臺國產收音機建起了收音機博物館
  • 老式收音機成收藏新寵 身價暴漲幾千倍(圖)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居民家中高檔的家用電器,人稱「電匣子」,也就是收音機。如今,它已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卻並沒有因此而落伍,反而身價暴漲,成為收藏界的新寵,更有商家把它作為一種復古的裝飾,令它散發出不一樣的文化氣息。
  • 大叔收藏五千多臺收音機:當時有收音機,每天有姑娘要和我談對象
    在鎮江,有一位發燒友,他痴迷收音機長達四十年的時間,收藏了各種各樣五千多臺的收音機。眼前的這些收音機五花八門,各個年代的都有,跨度足有40多年。它們的收藏者叫陳清祖,今年60歲,退休前是一名大學老師,目前定居在鎮江句容寶華鎮。
  • 懷舊風炒熱老式收音機 長沙一臺熊貓牌收音機價格上萬
    「現在都是買來懷舊、收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的老式收音機市價大都在三四百元左右。而更早的價格會更高一些,有些高達幾十萬元。」一店主告訴記者。  收音機收藏愛好者廖先生收藏了五六十部不同類型的收音機,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生產的珍妮絲收音機,到部隊專用的熊貓牌B11收音機,再到經典電晶體春雷牌收音機等等。
  • 古董收音機清新派——索尼大法
    索尼icf-111b,74年生產的電晶體收音機,空氣雙連電容,其實也有集成電路應用,騙不了你們,外殼上大大的IC(集成電路)字樣呢,不過70年代的集成電路不比今天的,也就是幾個到幾十個三極體、二極體集成的,所以並沒有很大的突破,音質仍然接近全電晶體機器(也就是大家講的分立元件收音機)。
  • 人境·達人|收藏上千臺收音機 七旬老人想辦博物館
    目前,他收藏了1000多臺收音機,從礦石收音機到電子管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集成電路收音機,種類齊全;從臺式、落地式、可攜式到袖珍式,款式繁多。 從中學時代自己動手組裝第一臺收音機開始,風風雨雨幾十年,朱純一見證了收音機從奢侈品到必需品、收藏品的歷史轉變。
  • 老式收音機價格最高上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手錶、自行車、收音機這「三大件」是人們財富和身份的象徵。其「三大件」中收音機算得上是中國人家庭中的奢侈品。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收音機漸漸落伍,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然而,在收藏品市場,老式收音機卻被收藏愛好者視如珍品。昨日,記者走訪了成都文殊院收藏品市場了解到,近年來,老式收音機身價不斷上漲,最高已經達上千元。
  • 我為收藏狂:老式收音機發燒友 家藏170多品質貨
    大中午吃過飯,寶哥飛奔跑到同學家,守著收音機聽得津津有味。  好聽的故事,神奇般的盒子,給小小年紀的寶哥留下了印象。  初中那會兒,父親給他買了人生中第一臺收音機——一臺國產的二手機。  也說不清是喜歡上外觀各異的收音盒子,還是對廣播內容著了迷,收音機在小小年紀的寶哥心裡,留下了念想。至此,他特別留心注意收音機。
  • 男子收藏十多張上世紀70年代的收音機線路圖,懷舊的你一定要看
    河南商報記者 陳媛媛 通訊員 王保喜 文/圖提起老收音機,對鄭州建中街巡防中隊隊員王懷民來說,有太多太多的回憶。但今天,王懷民要展示給大家的不是老收音機,而是老收音機線路圖。「我花了很大的經歷,收藏了十多張收音機線路圖。」
  • 一臺收音機的歷史作用
    在之前推出的《簡單的快樂不簡單》一文中,提到了趙承老師在其小品文集《人生碎片》中記錄的關於一臺礦石收音機的故事。那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的事情,似乎同一時代的人總有著相似的記憶,在百味年華出品的王老先生的個人文集《青山未老》中,也有一篇關於收音機的故事——《嵩縣的第一臺收音機》。
  • 【小鎮博物館】追憶似水年華,一臺復古收音機
    隨著時光的流逝,記憶中的形象會模糊。但從收音機流淌出的旋律卻始終留在內心深處。那份感動,溫暖了每個陽光的午後,也撫慰了每個寂靜的夜晚,直把歲月融化......收音機裡流淌的電流聲和蓬蓬聲,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提起收音機,80和90後應該不會陌生,而對於50-70年代的人來說,收音機,地位絲毫不亞於今天的電腦。三轉一響,又名四大件,是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一個名詞,四件物品是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當年的收音機地位可見一斑。
  • 記憶中的收音機,流淌在舊時光裡的廣播聲
    收音機這件元老級的通訊設備不知如今還有多少人在關注著,進入一些收音機論壇,發現收音機發燒友還大有人在,但基本所有人都圍繞著收音機硬體討論。100個裡面沒見一個討論軟體的,廣播的節目內容才是靈魂吶。記憶中的收音機不論硬體軟體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印象,當時用過的最後一款收音機忘了具體什麼牌子型號,有些類似德生r9710的樣子,對硬體不感興趣也沒研究過,當時追求是不論什麼收音機只要能聽到愛聽的節目就行。
  • 用300臺古董收音機開一家炫酷的博物館餐廳
    最最重要的是,我收藏的300個古董收音機,終於找到了它們的歸宿,它們將成為餐廳的主角。去年六月份我去比利時,得知一位叫Jacky的老人想轉讓一個小型收音機博物館。老Jacky原來在收音機工廠工作,用了36年的時間收藏了三百多個收音機。第一次拜訪,他知道我是職業古董買手的時候,差點被他趕出來:「不賣!」
  • 「體驗」資深收音機藏者帶你深析貓王3這款潮品收音機究竟怎樣
    選用高端藍牙和收音接收方案,使得本機具有優越的音質、接收性能和較高的信噪比,旋轉錶盤換臺時還帶有久違的「滋啦」聲。該機具有豐富的外接輸入輸出埠,線路輸出為立體聲信號,可外接立體聲功放,收聽立體聲節目。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聽一聽收音機,找回當時的感覺,也是一種情調所在。
  • 一臺老式收音機 珍藏了五十多年
    晉江新聞網6月8日訊  手錶、自行車、收音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大件」,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如今隨著電視機、電腦在生活中的普及,「三大件」之一的收音機漸漸沒落了。晉江靈源街道靈水社區的老人吳先生家裡還保存著一臺上世紀50年代的紅燈牌711-3型收音機。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吳老伯家裡,看到了這個老式收音機。
  • 兩岸66臺古董級收音機在廈展出 展覽持續至明年1月
    紅星、紅燈、熊貓、牡丹……熟悉國產收音機老品牌的朋友,看到這些您是不是感到很懷舊?日前,由廈門新聞廣播與臺灣亞洲廣播公司聯合主辦的海峽兩岸收音機展在廈門廣電中心舉辦,展品除了國產老品牌外,還有來自美國、德國、荷蘭、英國、日本、法國等國的品牌,反映了世界收音機百年發展史。
  • 收音機裡的童年
    因為是聽,那是瞬間的記憶,以至於聽得入了迷,弄得神情恍惚,簡直是如痴如醉……大人叫我端碗我都灑過好幾次,連挨呵斥都沒有反應更別說是表情了。《小喇叭》《星星火炬》是孩子們愛聽的,當然1976年之後的曲藝節目也非常有誘惑力,《如此照相》《關公戰秦瓊》等相聲至今還記憶猶新,快板書《劫刑車》至今還能來上一段兒,實在沒得聽了,連京韻大鼓都側著耳朵聽一段兒……就連《西遊記》這部名著我也是從常志、雷文志改編的長篇快板書裡「讀完」的……因為是「聽」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只能靠想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