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開缸法,十數年經驗點滴總結,水族硬體評價,持續更新。
作者:餓烏龜
寫在前面:
有時候我都忘了,自己家裡父母從七十年代就開始養金魚,這些年過去了,突然想把自己對水族,魚缸的認知總結寫一下,因為一些朋友不斷來問關於水族硬體及開缸問題,也順帶給這些朋友一個自己對於開缸養水等相關的一些看法,也算是對這幾十年來的養魚歷程做個總結回顧。我不是什麼識魚專家,也不是造景高手,對養魚也是興趣而已沒有用心專研過,只是身邊有這樣的高手很多,所以平日看得多了,也就依葫蘆畫瓢,開一個缸。
另在其中介紹中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各水族產品的品牌及性能的介紹,也許有褒有貶,但都是我個人一家之言,錯漏難免,故請大家海涵見諒,也是坦誠個人理解和應用,並不針對某些廠家和品牌,文中難免有偏激不實之處望見諒。
文中的經驗之談,只能供大家參考,而不能作為確實實施的依據,望大家正確理解。
科學的邊界是什麼?科學的邊界是重歸混沌不明。
-【混沌開缸法】
目標:上帝用六天創造了世界,我希望用六天,打造一個適合水晶蝦養殖的,帶家庭觀賞性的缸。一般水晶蝦對水質要求很高,養水一般都在2個月左右,我從沒養過水晶蝦,所以這次以養水晶蝦為目標,試試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看是否正確。
1,六天後,水中no3,在50以下
2,六天後,水中no2,接近零或等於零。
3,六天後,水質ph,控制在6.5到6.8之間。
4,六天後,水的tgs測試,在180左右,最高不超過200
時間關係,以上若有不明,可度娘一查便知,這裡就不一一解釋了。以下步驟都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做下去,最後效果如何,我現在也不知道。呵呵
我知道,我圈子裡,有的全國魚類專家學者,有民間的頂尖高手,有養魚的,有養草的,有造景的,都是一流高手,別笑我,討論我歡迎,呵呵。
第一天,最累的一天,硬體準備和開缸
魚缸是重要的,這次我選用了80長,45寬,45高的標準缸,金晶超白玻璃,目前流行的超白的確比浮法透光度高了太多,我選擇了背濾形式,背濾是我認為性價比最高的過濾形式,唯一的缺點是增加的缸的寬度,減少了看面的面積。桶濾過濾效果不佳,底濾太麻煩,也不安全。
很多新手問為什麼不選用鋼化玻璃,其實選擇鋼化玻璃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爆裂,將是傾瀉而下,後果不堪設想。
魚缸柜子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魚缸的重量超過想像,同時放置因靠承重牆放置,這樣安置的魚缸才安全,當然小缸除外。柜子是自己動手裝的,好在我的工具齊全。呵呵。
除了魚缸魚櫃外,魚缸最重要的就是魚燈,這不但關係欣賞效果,也關係到動植物的成長,在螢光燈,滷素燈,和LED中,螢光燈亮度不夠,同時無法營造波光粼粼的效果,所以放棄,滷素燈效果是最好的,但大功率發熱量讓我望而卻步。最後我選擇了LED ,但放棄了貼片LED,選擇的是大功率LED ,這家LED廠商我關注了五六年,選他們除了和國外同類產品比較,他們便宜,當然有錢太空站LED的確是我嚮往的。呵呵。同時貨真價實,實際上我到手後,也肯定了我當初的選擇。這次我選擇的是美國普瑞大功率LED,每顆燈珠3W,根據店家的建議,燈序為:一路是6白2紅2藍2斐濟紫,一路是14白6紅4藍,共計108w,紅燈660nm藍燈465nm白燈6500k,基本達到了全光譜覆蓋,適合水中植物生長。
缸底我鋪設了,底濾板,目的就是為了活水,同時,覆蓋住背濾的下進水口
底砂,我選擇了長白山火山砂,沒有選擇能源沙,我認為天然火山砂,富含多種元素,同時是濾材絕佳材料,更重要,便宜啊,呵呵。在水族應用上,目前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只不過,洗砂絕對是個挑戰。。。。太痛苦了。
放砂前,我用陽臺魚池中骯髒的過濾棉全面細緻的擦拭了魚缸,不要問我為什麼,呵呵。
放完砂,就放泥了,先前問過很多朋友,都異口同聲的推薦了ADA,一個企業比品牌更重要的是文化,比價格更有競爭優勢的是潮流,ADA做到了。巧合的是,在我這麼多年養魚生涯中,從ADA創始人天野尚中國弟子手中購買ADA的當天,天野尚先生去世,也許是註定的吧,所以也把此帖獻給天野尚先生,謝謝為世界添加了如此多美麗的水族缸。
沉木放置前,需要煮,如果過程中再放些鹽,味道會更好,呵呵。煮不但可以消毒,同時還可沉水和去色。沉木是caa中國造景師團隊我一個朋友聽說我要要,專門同城快遞給我的,十幾年了,據說他現在是本市造景第一人,我也沒關心過,不過我想當他看完我的造景會不會暈厥了。哈哈哈哈。
沉木我只選擇流蘇木,至於杜鵑根,我認為除了造型好,其他一無是處。
主沉木是我親自黏上的黃金榕和迷你榕,我不會造景,就選了榕作為主題,【一木成景】一根主木把缸一分為二,一邊榕,一邊蝦的活動區域。還在外面預定了二十個品種的辣椒榕,但由於商家外出,所以現在沒到。其他的是十幾個品種的市面能購買到的榕,全部定植在木樁上,榕樹森林,用同一品牌的LED養了幾天,感覺長勢很好,肯定了這款LED的效果。整口缸沒有一株種泥上的植物,實現【造景模塊化】,以後要撤換護理都很方便。呵呵。
布置好景就該放濾材了,先找個盆,放入一隻法國科迪硝化細菌,調和後在其中洗。法國科迪硝化細菌是我最信任的硝化細菌品牌,因為它夠傳統,針劑封裝到沿用到現在,夠執著,也夠有效果,其實濾材在乾燥下水時,吸水力很強,借這個機會讓硝化細菌進入濾材內部比傳統布置好後加入硝化細菌事半功倍,濾材我選用了臺灣某品牌的紅外細菌球,同時選擇了一款石英球,眾所周知伊罕的石英球是昂貴的,看看這個不昂貴的國產貨是否能帶來驚喜呢。同時我還選用了同品牌的麥飯石,我總覺得麥飯石是非常好的玩意。同時還把大魚缸裡已經數個月的濾材搬到了新缸。提醒一點裝濾材的口袋,全部採用了塑料拉鏈,避免金屬汙染。
接下來就是裝泵了,本次泵選用了,臺灣RIO品牌,900型,6.1w的小功率,卻有900的流量和1.2米的衝程,和同時入手的15w的創星at304實際比較,的確勝出一籌。而且也靜音。但我個人認為創星at產品也是非常優秀的產品,基本這些年來就沒有一個在我手裡壞過。也是靜音效果比較好的。不過RIO在清洗時需要注意,它採用了陶瓷軸,容易摔斷。
出水口,我放棄了背濾預留的圓孔,而採用了玻璃的罌粟出水口,原因,1漂亮,2,緩衝水流
接著裝風扇,我依舊選擇了臺灣的ista,雖然比臺灣同類產品貴,但它的工業設計吸引了我,實際到手後,的確工程塑料用得很好,很紮實,國產便宜一半多的產品沒用過,所以沒有比較。之所以不用冷水機,原因,1,冷水機也是熱源。2佔地方,3,水在缸外循環,違反了我的安全便利原則,4,實際評測,4頭風扇能把溫度控制在28度以下,已經滿足了要求。
接著就是氧泵了,開缸初期,氧是必要的,我有三個選擇,國產的日本英光章魚,烏克蘭電磁泵,國產雜牌,看看3w的日本英光章魚和1w的烏克蘭電磁泵實際強不了多少,但這款電磁泵的確還是受技術局限,我選購的是MAX版本,但實際氣量也不是很大。國產雜牌就不值得一提了。最後我選用了烏克蘭電磁泵,因為它夠靜音,的確幾乎沒有任何聲音,太牛了,國產也有同類產品,但據說質量不過關。同時我採用了韓國巨浪的砂頭,和國產比較起來完全提升一個等級,一個簡單的砂頭,怎麼國內都沒做好,百思不得其解。用之前用熱水燙洗一下,才出效果。
放完水,又放了支科迪硝化細菌,在之前的火山砂裡我已經混入了所謂的生力菌,估計沒什麼用,也反正沒什麼害,就混著玩吧。呵呵
最後還往水中添加了臺灣愛族的超級黑水,我並不是想降酸,而是相信它的宣傳純植物萃取物,不含磷酸鹽。姑且相信這個老品牌的信譽吧,我希望其中有我想要的物質。
水中還放置了兩塊定植莫斯,不為別的,我想看看這兩莫斯的樣子,呵呵,還放置了海星水晶蝦屋,陶製產品,個人感覺有些偏貴,同時把魚池中的青苔石放了一塊,有害藻類應該在其中,呵呵。就放它
其他控制產品,我採用了溫度控制器,控制風扇,定時器控制燈,都是同一個品牌,選它沒別的,覺得順眼,僅此而已,同時選用了一個雙顯溫度計,作為參考溫度,同時可以記錄過程中,最高和最低溫度,還有溼度,今天下雨溼度85%
在插板的選擇上,毫無疑問的選擇了公牛產品,安全的用電實在太重要,而且都有獨立開關,便於後期維護管理。亂糟糟的線激發了我強迫症發作,一一用備好的扎帶規整。電源板應該離魚缸一定位置高處懸掛才符合安全要求
最後測一下開缸後的水。。。
一切處理好了,看看效果,一切都才開始,明天繼續按部就班的創造世界,,,,,,,
第二天,工作量與發現
經過24小時的過濾,缸內明顯出現生物性白濁,換水是計劃之中的事情,能換多少換多少,最好整缸水,於是開始換水,換水是個力氣活,以後得買根足夠長的管子,換水添水都方便,一則可以省力氣,同時還可以避免水打溼木地板。換水之後的魚缸好像一個水陸缸,別有一番景致。
換水容易加水難,因為必須保證不能破壞現在已經形成的景色,不過看看植物,枝葉都很挺立,證明狀態很不錯。倒是個欣慰,換水後依舊一支科迪,是現階段不可少的。
科迪下完之後,我添加了爆藻素,這玩意是第一次用,以前海缸建立都是空缸爆藻後,再做調水,下生物之類,其實我放入陽臺的藻類石,也是希望藻孢子能在缸內迅速著落,很多朋友對藻很忌憚,其實我認為藻類是魚缸必不可少的夥伴,看一口魚缸是否老缸,看看缸裡是否有藻就是了,往往會發現一些養魚高手的缸基本都不同程度存在藻類。藻類越是低等藻類對吸收魚缸類有害物質是越有效,一切都有平衡法則,藻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我眼裡有藻才是好魚缸,只不過多寡罷了。我實際上在想,淡水魚缸是否也能像海水的ats一樣設立藻類過濾系統,我認為是現實的,特別是純魚飼養缸,ATS的建立不但能吸收掉缸內的多餘的營養鹽,同時也能抑制藻類在缸其他地方生長,主要是處於觀賞目的。
但也不知道這爆藻素是否有效。
一切處理完後,突然發現缸內出現了蛋白蟲的身影,是水草帶來的,還是缸類蛋白過剩,不過我倒是認為這是個好現象。
第三天,工作維護中
第三天依舊換去了,三分之一的水,然後還是繼續添加消化細菌,這是有必要的。
說來難以置信的是,缸內開始生長藻類,很多朋友都怕這個藻的問題,特別是水榕葉子非常容易滋生藻類,似乎和目前的水榕缸相互衝突,不過對應藻類過多,這口缸是不用太擔心的,因為它是蝦缸。
藻類會很好的活化水質,清潔水質,同時藻類的滋生也表明缸子日趨成熟。
放置了浮萍,浮萍我認為是必須的要添置的,很多人認為浮萍對no3的控制存在爭議,其實翻翻資料就可以得知,浮萍能很好的控制各種營養鹽,降低NO3,我這次嘗試在背濾的濾槽內也放置了浮萍,類似於ATS由浮萍過濾一遍水中的NO3及其他營養鹽份。
永遠不要擔心你的浮萍數量過少,只要光線充足,以後的工作就是不斷的扔掉瘋長太多的浮萍
我採用了幾組套食圈,這樣,在目前養缸開缸階段避免互相覆蓋衝突。套食圈的功用這時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浮萍我選用了大致四種,大葉子長鬚浮萍、圓心萍,紅毛丹,迷你水芙蓉。長鬚浮萍的根很長會儘可能的接觸到缸底部從而吸收NO3,而圓心浮萍盛開如蓮花形狀比較美,紅毛丹在很久以前就是玩家心中必可獲取的浮萍品種,除了能給缸增色外,它變幻的葉面顏色也是讓人著迷,迷你水芙蓉,最終我估計是會被我淘汰掉的因為其葉面過於嬌嫩,老化變質速度過快,並不是十分適合在缸內養殖。
放置浮萍的時候,千萬別心慈手軟,遇到枯敗枝葉,毫不留情的去掉,你放心,浮萍會很快長到你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多,呵呵。
在思考造景的時候就一木造景的一分為二,一半是水榕森林,一半是蝦米樂園,實際上也考慮了水流的方向,左邊出水,右邊進水,根據水流的方向,那麼就會自然形成左邊底下是榕樹森林,右邊則是天空中的浮萍景觀,而蝦米設計在右邊,剛好浮萍可以遮住一部分光線,如此一來,水榕,蝦米各得其便。
明天繼續
第四天
該把開缸時的殘留物去掉了,把缸擦一下,我選用了最近流行的一款缸擦,是OEM產品比原版還貴些,不過質量很好,價格相比同類稍貴,但的確有可取之處,吸力高出普通缸擦很多,一隻手是完全無法分離兩塊,同時配備了,針對玻璃和亞克力的鏟,我試用了下,效果不錯,但大吸力的缸擦同時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擦拭時一定要小心小心,強大的吸力是足以震碎玻璃的,所以我一般建議朋友們如果選擇魚缸玻璃厚度,一定在環境範圍允許的情況下,厚。
綠藻的生長情況比我的想像的快,看下面對比圖中,我從魚池中放入的藻石的生長就明白了,第一張圖是才放入的情景,第二張圖是一天多時間後的情景。成了長發飄飄炸毛君。
稍微調整了下綠藻球的位置,這綠藻球不是日本北海道的Marimo幸福海藻寶寶,雖然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綠藻球都號稱是自己肩負傳奇愛情故事的那個綠藻球,其實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真正的Marimo的價格是比較貴的。那個愛情故事吸引著美眉們憧憬萬分,缸中這個綠藻球就是普通的山寨Marimo,但我現在需要的就是山寨的,因為真正的北海道Marimo生長周期太漫長,這註定它對水中物質的吸收是存在局限性的。
目前它在環境下幸福的交換著水中的氣體
接著放了欖仁葉,欖仁葉是神奇的,我實際上覺得只要弱酸性水質魚缸都可以放了片欖仁葉,它不但可以釋放單寧酸還可淨化水質。模擬出自然生態環境。同樣找了一個塑料拉鏈口袋裝入,便於撤換。由於ada自身就有降酸作用,放欖仁葉的目的就是再加快點速度。
為了快速的在六天內達到目標,今天放入了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雜質,讓水變得清澈,這是毋容置疑的,但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它的吸附雜質的時候,有可能把所需要的養分也吸走。其二它是有時效性的,一般一個月左右基本就沒有什麼效果了,我選用了椰殼活性炭,據傳說椰殼活性炭比一般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強大,我也不知道真假,不過根據目前流行的認知,往往傳說都是真的。呵呵。
活性炭也需要清洗一下,同時原裝袋子用得金屬拉鏈,也換成無金屬網袋了
目前唯一有些擔心的是,缸內出現了螺,雖然可以清潔控制綠藻,但螺的繁殖防不勝防,稍不留神,不管你什麼缸都會變成螺缸。
明天就是第五天了 。。。。需要開荒工來了。
第五天,爆藻接近尾聲,開荒工進入
明天就是第六天,終點快要到了,爆藻進入了全面開花階段,藻類在各處滋生,而且長勢喜人。
這個程度在繼續爆下去,不出三天,一定會是漫天飛舞的絲藻,雖然沒什麼大礙,但是有礙景觀了,同時爆到一定即可,沒必要讓整缸飛舞,這次從開缸到爆藻只經歷了五天,效果非常顯著,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在要做的就是適當控制藻類了。在控制前,無聊的放了兩隻孔雀進去探路當了開路先鋒,謝謝,瀋陽兄弟給我的孔雀,這可是全國冠軍魚,被用來當了先鋒。之所以選擇孔雀入缸,主要是因為是草缸,最後孔雀會被撈出,而孔雀遊動並不敏捷,所以很容易撈出,同時孔雀也比較皮實,本來我有很多草金,但這玩意叼水草,所以放棄而讓孔雀當了開路先鋒。
孔雀進去無事之後,接著就要派遣勤勞的勞動人民,黑殼蝦,這次是草缸加水水晶蝦,黑殼蝦和水晶蝦的科屬並不同,兩者之間沒有串種的可能,其實此次開缸以榕樹森林為題材開缸爆藻在一般缸裡是有違常理的,水榕的葉面非常容易滋長藻類,更何況針對性的爆藻,但之所以還這樣做了,其最初想法就是蝦缸,黑殼蝦會去清理乾淨,所以帶著水榕爆藻雖然犯了開缸忌諱,但實際上最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黑殼蝦入缸後,即開始了忙碌的清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黑殼蝦是野生,所以入缸前先做了粗粗的篩選。
明天就是創世紀的最後一天了,今天沒有測試,明天就會開展一些測試工作。
順帶說幾個朋友問到的細節問題
關於泵的選擇,在純養魚的缸裡,泵一定強勁的好,而草缸或者蝦缸則不一定,關鍵是濾材過濾的選擇和準備,泵我個人覺得海水缸的選擇需要更精細些,如紅龍一類泵中的勞斯萊斯動輒5k左右的價格不是一般朋友能夠承受的,而國內現在也有些不錯的選擇,諸如宗正變頻一類都是不錯的選擇。變頻是未來的選擇。
關於藻石的絨毛君,其實那是我魚池中已經在陽光下暴曬了五年的鵝卵石,所以爆藻非常順利。這就如海水缸中放活石一個道理,能很快的調節好水質,如果家裡沒有現成的,可以到河邊撿到,注意清洗避免有害生物入缸。
關於燈光,燈光的選擇非常重要,正因為燈光選擇的正確,所以才有可能在新缸開缸後五天就進入了全面爆藻的階段,大大的縮短了時間,光譜非常重要,根據這次的實驗,我個人更加堅定的認為LED還是未來的必然選擇。而燈光我並不是全天開,而是只開23個小時,不要問我為什麼,我就是這樣做的。呵呵。
明天就是最後一天,最後測試結果是否達標,很期待。。。。
第六天,今天主要做一些測試和準備工作,水晶蝦已經在路上,明天才能到
今天沒有具體要做多少的,輕微調整了下缸子裡的濾材,清洗了下物理過濾棉。並且為蝦的到來準備了些工具,包括渦蟲水晶捕捉器,葉片似的水晶蝦盤,沒什麼特別含義,就是覺得好看而已。蝦的飼料目前市場有很多,我還是選擇了德國喜瑞,我對蝦比較陌生,相信德國佬的嚴謹吧。
今天要開始大測試了,首先是忠實記錄了這六天來溫度變化的記錄儀,它同時也記下了這六天中最高最低的溫度和溼度。第一張圖是現時溫度,第二張是六天裡最高溫度,第三張圖是六天裡最低溫度,還有溼度變化,由於上周一直雨霧天氣,所以溫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上排數字是室內,下排是缸內,最下排是時間和溼度。可以發現缸內溫度一直控制在28度以下25度以上,但是溼度卻大了很多,這是由於添加了魚缸的原因。
tgs測試,比開缸時明顯降低,證明水中雜質減少,這邊城市的自來水tgs是185左右,魚缸水是由自來水添加的,而現在魚缸的水已經降到了159,估計在未來還會降下去。
ph測試,ph測試數值比開缸時反而變得有些高,7.2左右,此地自來水的硬度在7.8左右,雖然沒有達到6.8的目標,但是這是正常的,因為我並沒有使用黑水強制降酸,同時長時間的光照會使水相對變硬。水中的沉木,ADA,欖仁葉會在未來把酸度拉到6.8以下,這個毋庸置疑。開缸時低些,我想大概是ada才放置,同時添加了黑水的緣故。
NO2測試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基本測試不到它的存在。NO3大致在5左右,也算理想,這兩項數值偏低,大致是因為生物活動才剛開始,被水中大量的植物吸收,同時藻類,浮萍也進行了大量的吸收的緣故。
我採用了國產的測試劑,因為我想感受下國產測試劑的試用和過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NO3測試劑除了有較強的腐蝕性外,同時測試過程中非常燙,這是NO3測試劑的通病。而實際上,德國JBL的快速測試條一類的產品才方便實用。一秒鐘搞定,同時沒有危險和汙染。
本次開缸除了酸度沒有強制降酸外,其他指標基本都符合了當初設想的要求,還有些設備準備了但最終並沒有採用,比如最新的納米塗層吸氨氮的濾棉沒有採用,實際上相對於「吸附」我更喜歡「轉換」這個詞,吸附是有限的,而轉換卻是一種動態藝術,比如NO3被水草和浮萍吸收轉換成一種植物的生機美。
另外,補充說明的是開設水榕缸,其目的就是不想往水裡加二氧化碳,同時水榕的根不必插入泥中,在數年前身邊的市場裡就因為灌裝二氧化碳而把人炸死的實例,所以一直以來我對使用二氧化碳鋼瓶都充滿了恐懼心理。二氧化碳目前使用已經非常方便,可拋棄式的二氧化碳設備比比皆是,但還是需要注意安全。
關於觀賞蝦,市面上基本所有的觀賞蝦都是由中國蝦種雜交培育而成,不是在日本就是在臺灣或者其他地方,這也折射出我國在這方面的落後和市場意識的不足。
如果是純繁殖,那麼大可不必這樣布置,因為考慮家庭美觀需要,所以在景觀和養殖中採取了折中辦法。
本次有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就是,水仍然有物理渾濁的現象,這和泥分不開,同時採用了底濾所以泥水雜質底部無法完全沉澱下來,雖然對NO3的控制底濾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但由於是泥,必須要面臨粉化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無法完美解決,不過可以通過填塞降低底濾的吸力,從而儘快的使其沉澱,同時進行換水工作,進而達到水質清澈的目的,這是可以解決的。水我沒有採用普遍採用的or水,而是直接自來水,有一得必有一失,就看自己怎麼掌握了。
我們是無法在一口缸內完整的模擬出自然生態的循環,只可能做到近似,隨著水族缸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將來會有更多非常便利的設備可供選擇,但設備無論如何再先進,永遠也無法和自然生態相媲美,自然是神奇的,也是讓我們心存敬畏的。
科學的邊緣不是科學,而是重歸混沌不明,或者神學領域,混沌開缸法其中省略了部分以反傳統的方式極具爭議的做法,希望大家理解,混沌開缸最主要的核心思想是,開缸過程儘可能的歸於自然,不管是否我們理解其做法中的奧秘或者不理解。
上帝在第七天選擇了休息,明天是第七天,我等著水晶蝦的到來帶給我視覺和心理上的享受與愉悅!
謹以此帖,獻給即將遠行的朋友!
本次開缸純屬好玩,其中省略了些許步驟,切勿模仿!
欣賞下此時的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