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剛過,各家平臺就又在醞釀搞事情了。今天一大早,網易雲音樂率先發布重磅消息,宣布與臺灣最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獲得了華研國際旗下目前全量音樂曲庫的授權。除了音樂版權,此次的合作範圍還涉及到了華語音樂的宣傳推廣、原創音樂人扶持培養等等多個方面。
如果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來說,看起來,網易雲音樂是從蝦米音樂手中「搶」過了華研國際的版權。實際上,昨天晚間,華研國際已在臺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發布公告,宣布和阿里系音樂平臺的音樂授權合約已告終止,並寫明自3月1日起公司將「另行籤署中國大陸地區之策略合作協議」。
△來源:臺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網站
相比於三年前(2015年3月)和阿里巴巴達成的合作,華研國際這次和網易雲音樂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明顯都有升級。根據當時的宣傳稿件,華研國際和阿里旗下音樂平臺的合作有數位音樂與MV的全面合作,包括音樂、錄音、視聽等著作的在線播放、視聽和下載;而此次與網易雲音樂,除了渠道端的合作,還包括共同對原創音樂人的發掘、扶持。
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此次的戰略合作無疑也是繼今年2月,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下與騰訊音樂娛樂達成版權合作事宜(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之後,自身音樂版權曲庫的又一次擴充,而且顯然,也有更高的「含金量」。
當然,不論是網易雲音樂還是華研國際,這都是一次「各取所需」的雙贏選擇。
網易雲音樂得到了什麼?
最首要的,自然是版權和藝人資源。
華研國際的前身是前上華唱片(後被環球音樂旗下的寶麗金唱片收購)董事長呂燕清在1999年創辦的宇宙國際音樂,後於2001年更名為「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實際上,上華唱片已經在當時的臺灣赫赫有名,旗下包括了齊秦、熊天平、許美靜、許茹芸等等為內地樂迷所熟知的歌手。因而儘管華研國際的成立時間不長,其背後的操盤手呂燕清、呂世玉、何燕玲等臺灣唱片業的資深人士已足以將它推至一個較高的地位。
2012年10月26日,華研國際音樂以每股新臺幣60元在臺灣櫃買中心登錄興櫃交易(類似於內地的創業板),成為臺灣第一家興櫃的文創產業公司,轟動一時。
△早年的S.H.E
華研國際推出過的最為成功的藝人之一當數S.H.E,這個從宇宙國際音樂主辦的選秀節目《宇宙2000實力美少女爭霸戰》(2000年)出道的女子流行演唱組合可以說伴隨了華研國際的成長,組合的一炮而紅也為華研國際的發展開了個好頭。作為華語樂壇最具知名度也最長壽的女子組合,S.H.E擁有大量如《戀人未滿》《熱帶雨林》《中國話》的金曲,很多都可謂是「KTV必點曲目」。按照S.H.E的模式,華研國際又在隨後幾年推出了飛輪海、Popu Lady等的偶像組合,都引起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林宥嘉和田馥甄
除了偶像組合,當前華研國際旗下的兩大人氣歌手林宥嘉和田馥甄(Hebe),可以說已經是「吃遍華人區的王牌」,擁有諸如《說謊》《殘酷月光》《小幸運》《寂寞寂寞就好》等傳唱度很高的歌曲。公司為兩人打造的佔領文青市場的定位和策略讓他們都各自吸引了大批新生代聽眾,也成功褪去了偶像派的光環,躋身實力唱將的行列。林宥嘉更是憑藉提名領跑了去年的臺灣金曲獎。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位,華研國際旗下還囊括了炎亞綸、陳嘉樺(Ella)、任家萱(Selina)、動力火車、鬱可唯、周蕙、阿桑、劉力揚、Tank等諸多優質歌手的歌曲,可以說既有「質」又有「量」。
其實,觀察這些歌手的特點就會發現,他們大多屬於新生代,既可以達到偶像標準,也兼備了演唱實力。當然更重要的,他們的絕大部分樂迷都是學生或是剛剛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換句話說,這批受眾都正值消費力和消費意願最旺盛的年紀。
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這不僅意味著可以獲得(或者說留住)大批用戶,還意味著一旦達成和其他平臺的轉授權合作,也定能談下一個好價錢。
華研國際得到了什麼?
能夠拿下華研國際的曲庫和合作,網易雲音樂的能力也可見一斑。
在今天的音樂市場,音樂流媒體在宣發和推廣方面正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用戶社交和互動做得非常出色的網易雲音樂自然也具備了和唱片公司談判的籌碼;加之其憑藉本身獨特的氣質和平臺氛圍,以及個性化推薦、音樂評論和歌單等機制,都成功獲得了唱片公司的青睞。自去年11月以來,網易雲音樂已經成功與知名國風音樂公司米漫傳媒、國外大型獨立音樂版權服務商Kobalt Music、臺灣老牌唱片公司豐華唱片以及擁有大量人氣歌手的天娛傳媒幾家公司達成了合作。
去年11月,網易雲音樂宣布其用戶數已突破4億。據2018年1月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年度報告》,網易雲音樂30日留存率位居行業第一,併入選了一線城市移動網民最愛TOP10 App和二線城市移動網民最愛TOP10 App第一,具備極高的用戶基礎和用戶忠誠度。
實際上,華研國際也急需一個具備極強用戶優勢和強大宣發能力的音樂平臺,來為自己的版權和藝人內容尋找渠道出口。從華研國際今天上午8點發布的最新公告來看,此次與網易雲音樂合作的細節,除了以上提到的種種,還包括了「與其他數位音樂平臺合作,推廣優質音樂,為廣大用戶提供音樂服務,促進音樂之廣泛傳播」。
△來源:臺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網站
可見,華研國際認為現階段網易雲音樂足以補足其在新音樂產業時代的短板。
某種程度上說,網易雲音樂也通過實際證明了它的能力。如,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數位音樂消費研究報告》,在2017年全網上線的20張數字專輯中,網易雲音樂共取得13張專輯銷量第一的成績,優勢較為明顯。其中,「網易雲音樂在歐美音樂與獨立音樂數字專輯方面表現更突出」:報告中的《2017年中國全網上線主要數字專輯銷量》表共包含了8張歐美音樂數字專輯,網易雲音樂在6張專輯中都實現了銷量第一。
此外,網易雲音樂早前發起的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獲得關注度的同時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這些也都為這次的合作創造了基礎和條件。
微博音樂博主@賢瑩定中曾如此區分當前市場上幾大音樂平臺的不同:「網易雲音樂,像是一幫懂音樂也懂產品體驗的人做出來的,有溫度有靈魂;QQ音樂,像是一幫根本也不聽音樂但還是能做出優質產品體驗的人做出來的,有細節有品質;蝦米音樂,像是一幫特別熱愛音樂但並不擅長做產品體驗的人做出來的,有熱情有缺點……」
她的話也道出了一部分用戶的感受。事實上,此次網易雲音樂能夠成功與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兩者具備了較強的契合度,通俗講就是「氣味相投」。隨著合作的達成,兩家未來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值得期待。